朱小军
(江苏省南通市通海中学 226300)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分层教学法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分层教学法能够改善这些问题,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践,简要论述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基础.很多教师在进行分层时,往往通过一次摸底测验就划分不同层级的学生,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很容易出现分层不合理的情况.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很多时候学习情况出现波动,并非都是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在分层前充分沟通,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通盘考量,使得最后的分层结果更加合理.
例如,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时应该增加次数,让学生有一个准备期.在实施分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前开展学情评估工作,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素质进行合理分析,确定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法,加强对学生各项物理技能的训练.在落实分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学习兴趣等角度对他们的素质进行评估,给出科学的评价方案,记录学生的物理素质,保障学困生、优等生都能够及时参与课堂.另外,教师不能完全依靠测试成绩进行分层,一些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只是在物理科目上投入的时间不足,或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样的学生只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成绩往往提升得很快,如果将其划分为中等生甚至学困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失去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结合物理教学要求从学生素质、内在情感、学科兴趣等角度对学生展开评估工作,不能在课堂学习成绩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直接画等号,要考虑学生各项素质对于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影响问题,打造更为科学的分层教学方案.在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适当提高评估等级,如按照分层教学要求将学困生分为中等生,在情感上认可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满足其“被认可”的情感需求,带动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课堂.性格也是分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学习缺乏主动性,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较少,导致成绩不佳,这些学生可能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直接划分为学困生,很可能进一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在实施分层的过程中创设新的分层评价模块,将其评价为“进步者”,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物理课堂上展开交流,依靠小组交流、班级实践活动来为学生创造全新的互动环境,使他们之间有效互动,营造更为开放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的分层,直接决定分层教学法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情况,确保学生处于合适的层级之中,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目前,一些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教学目标的区分度不足,极大地降低了分层教学法的效果.一般来说,学优生和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低,中等生是分层后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重点考虑中等生的水平,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确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讲解《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这一章内容时,对于学困生,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他们了解能源的基本定义,掌握能源的种类;对于中等生,在掌握能源以及能源种类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不同种类能源之间的区别有所了解;对于学优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能源利用的具体情况,初步提高这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也要做好目标区分.例如,在讲解《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内容时,对于学困生,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他们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单元,对于分子的大小形成一定的感性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投放直观的物理模型,依靠直观化素材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之后,在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完善细节,将分层教学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后作业,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层级进行设计,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得到提升.一些教师虽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但没有很好地贯彻到课堂的方方面面,分层教学法的作用也无法得到发挥.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细化,确保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讲授《静电现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区分问题的难度.对于学困生,可以让他们判断一个陈述是否正确,比如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自然界是否只有两种电荷?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对于中等生,教师的提问应该围绕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帮助他们理解本节内容的重点;对于学优生,教师应该让学生阐述摩擦起电的本质,让他们从更深层级上理解知识.除了课堂提问,课后学习任务、各种测验的设计也要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可借由物理实验活动来开展教学测试,让不同素质的学生分别进行发言,在交流的同时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知识盲区问题,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皮革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靠近泡沫,发现泡沫有向着橡胶棒靠拢的迹象,则证明产生了静电.在测试活动中,学生依靠直观的物理现象来整理物理知识,通过分阶段发言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点,逐步积累学习经验.在随后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竞争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以“发现新知识”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自主交流.例如,在测验和考试题目的设计上,教师要以中等生为主,保证他们的成绩能够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尽量保证学困生能够达到及格水平,使得这些学生找到学习物理的自信和兴趣.另外,还要在试题中设计少部分较难的内容,帮助学优生进一步提升能力.
在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直接将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记忆或应用理论知识,整体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严重受到影响.在分层教学法的推动下,教师应该首先强调分层教学法层次性、阶段性特点,通过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细化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
例如,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光的折射》的教学为例,在落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对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依靠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首先,强调概念的记忆、理解,要求学生记忆光的折射的有关概念,能够利用光的折射图说明相关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技能.这一环节的教学属于基础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强调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积累,教师给出“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物理概念,给出物理图片,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光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做表格的方式整理有关物理知识点.最后,通过绘图的方式记录物理现象,将有关物理知识整理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分层教学理念下,对于物理知识的教学不能单纯以教师的观点为主,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发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技能.教师以生活现象为跳板,要求不同层级的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捕鱼的时候要对准鱼的下方下网,这是因为发生折射之后鱼的位置出现了变化;直射光源前增加后玻璃透镜,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依靠对生活经验的加工、汇总,进一步延伸初中物理课堂.《光的折射》板块的教学并不复杂,但通过分层,能够让教学活动更有条理,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知识,也可尝试利用这一方法开展教学.
分层教学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出不同的教育作用.在帮助学生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层方法与分层思路进行总结归纳,在落实分层教学的同时,依靠合理的分层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物理课堂当中.对学生的能力展开分层指导,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技能、学科兴趣在教学中的表现与培养问题,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全新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探索、归纳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学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理念,不应该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努力打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壁垒,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学指导课堂,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例如,以初中物理教材中《重力》的教学为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负责不同的物理学习任务: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负责物理概念、公式的整理工作,将“重力”的公式、符号、定理等知识应用起来,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物理故事与物理现象,理解重力的具体含义.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将从“牛顿的苹果”等故事当中入手,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带入到物理课堂当中,推动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依靠分层教学,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也能够及时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而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通过实验、测量等活动验证物理知识的存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教师可引导其设计“重力实验”,依靠不同的实验工具阐明重力的特点:用细绳悬挂砝码,剪断细绳之后砝码垂直落下;用倾斜的平台放置砝码,砝码在平台上滑动之后也会垂直向下坠落,从而说明重力对于物体的作用特点,启发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每一个初中生都应该以独立观点和自主学习方法去参与物理课堂,主动挖掘物理课堂上的相关知识点,不断整合物理知识.教师可借助分层教学法为学生寻找定位,对每个学生的物理技能开展综合训练.多教学,多互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
总之,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是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初中物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都很强,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要科学地进行分层,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细节,在各个环节都发挥出分层教学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