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SPOC+PAD教学模式在《传播学概论》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3-03-05 06:25张志荣邵泽宇陈律言
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概论讲授

张志荣 邵泽宇 陈律言

(广州华商学院 广东511300)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很多高校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尤其对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而言,更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是学校的生命线,事关学校的招生就业、专业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生死存亡。为了保证《传播学概论》线上教学的效果,课题组根据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自学能力不够强,习惯教师先讲再学等特点,结合线上教学的独特优势,对《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一改以往“SPOC+翻转课堂”模式,实施了“SPOC+PAD”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一、“SPOC+PAD”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教师起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翻转课堂”重在师生的互动,教师起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在信息化和互联网背景下,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和推行“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中的Small(小规模)、Private(限制性)与MOOC(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中的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式)相对,学生规模较少,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并对学生的准入设置了限制条件。因此,“SPOC+翻转课堂”是一种将线上学习(现代网络教学)与线下互动(传统课堂教学)优势融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一般为: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教材、在线观看学校指定的SPOC课程,完成在线测试和在线讨论区的讨论,并记录下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课中,针对学生们在课前预习或观看视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经过讨论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集中进行回答。

那何谓“SPOC+PAD”教学模式呢?“PAD”是Presentation、Assimilation和Discussion的简称,俗称“对分课堂”,它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而开创的新型教学模式:把一半教学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另一半教学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将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课后进行充分而个性化的吸收。“PAD”在时间上把教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阶段,即讲授(Presentation)阶段、内化吸收(Assimilation)阶段和讨论(Discussion)阶段,因此“对分课堂”也称为“PAD课堂”。根据“SPOC”和“PAD”的涵义,结合两者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联,笔者将“SPOC+PAD”教学模式界定为:把“SPOC”巧妙镶嵌到“PAD”流程之中,较为适合于学习自主性较弱高校学生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与“SPOC+翻转课堂”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教师先教在前,而后者强调学生先学在前;前者一般适合于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高校(如民办高校)推行,而后者一般适合于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高校(如“双一流”高校等)推行。之所以“SPOC+PAD”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先教在前,是由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特点与方式决定的。经过前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民办高校将“SPOC+PAD”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是十分合适的,将来也可以将其推广到同类高校同类课程之中。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行,基本上保证了《传播学概论》课程线上和线下教学效果的等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SPOC+PAD”教学模式在《传播学概论》中的应用

目前,仍有不少高校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层互动与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随着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学为中心”理念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深层需求,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使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改观。《传播学概论》是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共36课时,每周2课时。我们在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与适合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后,充分考虑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动态清零”的这一现实情况,充分考虑了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方式,我们大胆探索和推行“SPOC+PAD”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传播学概论》教学之中。

(一)操作流程

如前所述,“SPOC+PAD”教学模式是把“SPOC”镶嵌到“PAD”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阶段之中,这样就对应形成了“SPOC+PAD”讲授阶段、“SPOC+PAD”内化吸收阶段和“SPOC+PAD”讨论阶段,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SPOC+PAD”的“讲授阶段”,即课内理论教学部分,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在这一阶段,教师按照《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引入传播学的经典案例,简要介绍(建议采用思维导图)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和技巧,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前沿知识,不追求面面俱到。讲授阶段可根据不同场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疫情期间,讲授阶段可通过腾讯课堂、QQ群课堂等在线完成;在非疫情期间,讲授阶段可在教室线下完成。

“SPOC+PAD”的“内化吸收阶段”,就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充分消化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分为独立学习和独立完成作业两个阶段。在独立学习阶段,学生课后独立学习、消化、吸收教师在课堂上(含线上)讲授的知识和在线自主学习学校专有课程SPOC的指定视频(一般为中国慕课MOOC)和课件,并进行在线测试,检验在“内化吸收阶段”的效果。在独立完成作业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主要包括两类:学生们在复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和消化教材过程中,把产生的问题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简要地记录下来;学生们在观看学校专有课程SPOC视频、课件和在线测试过程中,把产生的问题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简要地记录下来。

“SPOC+PAD”的“讨论阶段”,教学方法主要为讨论法,由主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含线上)。讨论(Discussion)阶段又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个阶段。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要注意观察,看哪些学生不认真参与小组讨论,抽查时就点这些学生起来发言。在全班交流阶段,对小组成员提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抽点其他组成员来回答;或者将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行分享,让其他小组成员或者主讲老师进行回答,并由主讲老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课程总结。这样做一是增加组间互动,二是督促全班认真听。讨论阶段结束后,教师要把代表性强的问题,进一步梳理与总结,使学生有较为透彻的理解。最后在下课的时候,布置实践和实训任务。讨论阶段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讨论形式。若处在疫情期间,讨论阶段可以直接在线(如小组建一个微信群或QQ群等)进行讨论;若是在非疫情期间,讲授阶段可以直接在线下教室分组展开讨论。

运用“SPOC+PAD”要把握一个总体原则:一定要将讲授阶段和讨论阶段错开,最好两者相隔一周时间,便于学生在课后有充分时间进行自主复习,进行个性化内化吸收。

(二)运用要求

虽然“SPOC+PAD”教学模式十分实用,但是对教师、教室等还是有一定要求。

对教师而言,需要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不但对《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而且对各种基本的教学方法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运用“SPOC+PAD”的操作流程、技巧与方法,就会变得轻松许多。相反,对一个教学经验相对缺乏的老师而言,笔者还是建议慎重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因为这个阶段的教师特点是:对教学内容关注多,对教学改革关注少;对自己的教学状态关注多,对学生的上课状态关注少;对局部关注多,对整体关注少。因此,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前,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否则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对教室而言,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因为“SPOC+PAD”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阶段的组织工作。研究表明,教室布局和设计可能对学生学习产生25%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因此,在运用“SPOC+PAD”时,教室的布局和设计最好能适应教师讲授与学生小组讨论灵活切换的需要。研究表明,使用灵活切换的教室有诸多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创造了很多开放空间,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在其中四处走动;另一方面,尽管学生通常是在自己的小组中工作,但如果他们遇到了问题,可以轻松地与其他小组一起讨论,促进了学习社区的形成。相反,如果教室不符合要求,往往讨论效果会受较大影响,甚至很难持续坚持下去。毕竟人是一种环境生物,环境不但影响人的情绪,还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发生。

(三)效果测评

为了客观评价“SPOC+PAD”教学模式在《传播学概论》中的教学效果,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进行测试,分别编制了《〈传播学概论〉教学效果主观测试问卷》和《〈传播学概论〉教学效果客观测试问卷》。主观测试问卷从《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作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由学生、同行、二级学院督导和学校督导分别进行评价,加权计算出《传播学概论》综合评价分值。客观测试采用实验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测试。在前测阶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采用笔试),确保两个班级在正式教学前在掌握传播学知识上没有差异;在教学阶段,对实验班使用“SPOC+PAD”教学,对照班使用一般传统教学;在后测阶段,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采用笔试),验证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终综合主观和客观测试的结果,就可以较为客观评价“PAD课堂”在《传播学概论》中的教学效果了。

三、“SPOC+PAD”教学模式在《传播学概论》中的研究

应用“SPOC+PAD”在《传播学概论》过程中,课题组也在不断总结经验,为同类高校同类课程推广这一教学模式提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可行的教学思路。

(一)研究意义

在《传播学概论》中推行与应用“SPOC+PAD”,对提高《传播学概论》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意义重大。第一,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是一种互动行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碰撞、启发,进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SPOC+PAD”在讨论(Discussion)阶段强调生生、师生深层互动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成长与提高。第二,革新了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SPOC+PAD”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实现了教向学的真正转变。第三,培养了合作能力。“SPOC+PAD”在讨论(Discussion)阶段,小组成员间交流分享、互帮互助,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与困惑,又锻炼了团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第四,激发了学习动机。学生根据教师在讲授(Presentation)阶段的精讲,在接下来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阶段,学生将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简要地写在统一的作业本上,供讨论(Discussion)阶段小组讨论使用。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第五,推动了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了,教学效果和质量自然就提高了,教师就有了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教学就会步入一个更加良性循环的道路。

(二)课程思政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思政课程;二是课程思政。因此,对一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任教师而言,在《传播学概论》教学过程中,就要像技艺高超的厨师一样,使思政教育如盐在肴、化于无形,将各种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到整个《传播学概论》(教材采用的是郭庆光老师编著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该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五章)教学过程之中。比如:我们在讲到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等思政元素融入之中,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自然而言也就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防止一种倾向发生,即不能将“课程思政”等同于“专业课程思政化”,否则我们就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也没有真正把握好“课程思政”这个度。因此,“SPOC+PAD”模式应用在《传播学概论》教学过程中,课题组将一些思政元素融入到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之中,也体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三)理念创新

“SPOC+PAD”创新点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时间上,“SPOC+PAD”强调把讲授阶段和讨论阶段时间错开,一般两者相隔一周时间;第二,顺序上,“SPOC+PAD”强调先教后学,即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第三,考核上,“SPOC+PAD”强调过程性评价,测试结果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包括日常考勤、大小作业、期中测试、讨论效果和课堂表现等)两部分构成。

当然,我们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SPOC+PAD”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并将其成果推广到同类高校同类课程中去。■

猜你喜欢
传播学概论讲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