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图书馆学会青年人才委员会 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二十大报告同时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也对青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2]。党和国家对青年发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阐述,为图书馆青年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年8月1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图书馆人才培养发展高峰会议指出,要围绕“培养行业顶尖人才,服务人才强国战略”探讨图书馆人才培育发展的务实举措,“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努力为人才打造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3]。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广东图书馆学会青年人才委员会与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组建联合课题组①,共同完成《广东省图书馆青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文摘录《报告》的主要内容与核心结论。
《报告》所指的“图书馆青年”“青年图书馆员”“青年馆员”,是年龄范围为18-45周岁的图书馆员。此次调查主要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邀请受调查者对生活、工作、科研情况,职业认同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发展满意度等进行度量。题项分值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满意”“不同意/满意”“一般”“同意/满意”“非常同意/满意”。
此次调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抽样调查,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面向广东省范围内的青年图书馆员(以下简称“青年馆员”)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662份,其中有效问卷511份。有效问卷来自广东19个城市,人口学特征如下:男性占21.72%(111人),女性占78.28%(400人);年龄区间主要分布在24-45周岁;公共图书馆284人(55.58%),高校图书馆144人(28.18%),中小学图书馆77人(15.07%),专业图书馆等其他图书馆6人(1.17%);88.06%(450人)在城市工作,11.94%(61人)在农村工作;图书馆工作从业年限不满3年的有32.09%(164人),3-6年的20.94%(107人),7-10年的13.50%(69人),10年以上的33.46%(171人)。基于样本构成,此次调查结构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更倾向于反映来自公共图书馆以及城市青年馆员的态度和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数据虽然表面上不符合人口的一般结构特征,如男女比例,但符合图书馆行业的一般态势。
广东图书馆事业已经基本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有担当、符合发展需要的青年馆员人才队伍。此次受调查的青年馆员中,54.60%(279人)为本科学历,23.68%(121人)为研究生学历,总体文化程度较高。
青年馆员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基本符合图书馆工作岗位的职能需要。从馆员队伍的专业结构来看②,具备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硕、博士一级学科已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背景的馆员占比最高(122人,23.87%),其他专业背景包括经济/管理学(107人,20.94%)、计算机相关学科(88人,17.22%)、文史哲(73人,14.29%)、法学(17人,3.33%)和其他(134人,26.22%)。青年馆员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用户服务(148人,28.96%)、阅读推广(86人,16.83%)、文献采编(63人,12.33%)、图书馆协作协调(59人,11.55%)、信息技术开发和数字图书馆建设(43人,8.41%)、文献信息开发(16人,3.13%)、古籍文献整理与保护(10人,1.96%)等。
广东青年馆员普遍认同图书馆事业的社会价值。从调研结果看,青年馆员普遍认同图书馆工作对人类社会发展(4.55分/5分)和国家崛起与繁荣(4.52分/5分)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认知体系,树立了较强的职业自豪感(4.14分/5分)。正是在职业认同影响下,青年馆员拥有较高的从业热情,认为从事图书馆工作可以实现人生价值(4.08分/5分),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意愿较强(4.21分/5分)。
专业化成为当代广东青年馆员的共同追求。89.04%(455人)认为“专业”可以代表图书馆员职业的整体形象。他们普遍认为图书馆员应当有计划地学习各方面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技能培训(4.46分/5分)、知识沉淀(4.41分/5分)、创新意识(4.38分/5分)和批判性思维(4.23分/5分)对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工作中,“专业”的要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图书馆服务需要人才队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61.06%(312人)认为书刊问询、参考咨询、古籍文献工作、信息技术开发等岗位的从业者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青年馆员也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出要求,75.15%(384人)明确提出从事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我。
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状态是促使青年馆员保有更持久的工作热情、提升职业与生活品质的重要保证。94.91%(485人)认为自己能够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状态,图书馆员被视为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从工作现状看,青年馆员对工作氛围(3.79分/5分)、工作环境(3.81分/5分)较为满意。
对青年馆员生活和工作压力的调研是本次问卷调研的重点。多数青年馆员表示存在一定的经济(384人,75.15%)压力,家庭(249人,48.73%)方面的压力紧随其后。而健康(129人,25.24%)、住房(151人,29.55%)和个人追求(150人,29.35%)方面的困扰同样存在,但与前两者的差距较为明显。从家庭情况看,已婚占比74.17%(379人),未婚占比25.24%(129人),离异占比0.59%(3人);33.46%(171人)尚未养育小孩,66.54%(340人)至少育有一孩。大部分青年馆员已组建家庭,这或许解释了经济、家庭作为主要生活压力的原因。
青年馆员的主要发展诉求体现在加强培训和提高薪资待遇等方面。在培训方面,受调查者对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满意度为3.47分(满分5分),较其他项目偏低,多数希望获取更多职业培训和业务指导机会。在薪资待遇方面,满意度为3.23分(满分5分);与之相关的另一项数据是对内部激励的满意度,为3.34分(满分5分)。
就此次受调查者的收入水平而言,61.84%(316人)的(税前)年收入不到10万元,38.16%(195人)为10万元以上。(税前)年收入高于10万元的大多为工作年限大于10年(54.87%,107人)、职称等级为中级及以上(70.26%,137人)的高学历馆员。作为对照,可供参考的数字是2021年广东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8,310元[4]。
在聘用形式方面,46.77%(239人)属于事业编制,53.23%(272人)属于非事业编。编制不同的青年馆员在薪酬福利、发展机会、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以薪酬待遇为例,事业编的青年馆员有63.18%(151人)的(税前)年收入高于10万元;而(税前)年收入高于10万元的非事业编青年馆员比例仅为16.18%(44人)。从职称方面看,编制引发的差距也较为明显,在239名事业编馆员中,61.09%(146人)是中级及以上职称;而272名非事业编馆员中,仅3人为中级以上职称。在对薪酬待遇的满意度方面,事业编青年馆员满意度为3.49分(满分5分,28人选择“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占比11.72%),非事业编青年馆员满意度为3.00分(满分5分,70人选择“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占比25.74%)。此次调查并非全样本调查或科学抽样调查,但这些数字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形式不同带来的影响,编制外青年馆员的收入与发展状况值得关注。
一方面,机构提供的科研环境与支撑条件有较大的加强空间,青年馆员对馆内科研支撑的满意度为3.31分(满分5分),15.46%(79人)在主观评价中选择“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另一方面,青年馆员参与学术活动频率不高、程度不深。近5年内,82.78%(423人)未主持科研项目,49.12%(251人)未参加过学术会议,63.01%(322人)未作为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在科研投入方面,不少青年馆员反映工作较为繁重,科研精力和科研机会不足,69.86%(357人)认为每周用于科研的时间不足4小时。在科研激励方面,不少受调查者提出应当加强科研绩效管理、学术激励和考评机制建设。
青年馆员待遇、发展等方面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从职称方面来看,珠三角地区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青年馆员占比41.49%(161人),而粤东西北地区仅占20.33%(25人),高级职称青年馆员非常少。在待遇方面,为了量化地分析收入差距,课题组依据拟定的测算公式③对受调查者的收入情况进行预估,发现珠三角地区青年馆员的预估平均(税前)年收入约11.75万元,而粤东西北地区受调查青年馆员的预估平均(税前)年收入约7.84万元,显然存在一定差距——当然,以上两个数字只能反映此次调查样本的大致情况,不能直接等同或代表全省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实际生活中,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并不单纯由收入水平决定,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平均消费水平。
青年是图书馆事业的未来。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图书馆管理者及其他图书馆利益共同体应当通力合作,为青年馆员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注图书馆青年人才发展问题,在加强思想引领和组织领导的同时,鼓励采用多种方式释放青年人才的事业激情和活力。各级各类图书馆和行业组织在制定本馆或本地区战略规划时,应当重视青年馆员的发展问题,将其纳入规划。加强相关部门、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改善青年馆员,尤其是非事业编制青年馆员、非珠三角地区青年馆员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
各级各类图书馆健全多渠道人才引进制度、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编制外青年馆员待遇。制定科学的岗位考核与评价标准,对做出卓越贡献和创新成果的青年馆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完善青年人才分级分类培养机制,将专业理念、职业精神融入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鼓励青年馆员持续学习、不断成长。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图书馆或行业组织可设立专门奖项与启动项目,为身处起步阶段的青年馆员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各地举办面向青年馆员的业务竞赛、读者评选、学术交流等活动,激励青年馆员提升职业能力、更新知识体系;鼓励图书馆在传统的部门设置基础上,积极引入和探索项目制管理,让青年馆员担任更多重点任务和项目的负责人,培养领导才能,激发工作热情。
加强面向青年馆员的学术品牌建设,广泛开展青年学术论坛、专门培训讲座与业务指导等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慕课、网课、网络交流会等形式保障全省青年馆员能获取较好的学术资源。鼓励各地学会与学术期刊发掘年轻作者、扶持青年馆员,引导青年馆员立足图书馆事业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为其提供更多与专家学者深度交流的机会,开阔学术视野。
注释
①课题组成员包括:肖鹏,欧瑞祥,李金永,刘琨,陈艳,钟远薪,于雅楠,吴桐树,邓默言,邓楚悦,夏雨婷,张瀚文,许梓若。
②由于本科、硕士或辅修等情况,每个人可能拥有超过1个专业背景。
③平均(税前)年收入的测算方式:(70,000×收入为7万及以下的人数+85,000×收入为7万以上,10万及以下的人数+…+200,000×收入为20万及以上的人数)/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