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安全战略的图书馆新安全观*

2023-01-10 09:35鑫,柯
图书馆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安全观图书馆管理

包 鑫,柯 平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安全战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1]。国家安全战略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顶层设计[2]。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兼顾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以及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3],具有“总体性、开放性、长远性”特点[2]。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在国家安全战略背景下,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各行业领域应重新审视本领域安全问题,构建本行业领域的新安全观。图书馆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个方面关系到平安中国建设:图书馆是文化遗产宝库,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关乎“文化安全”;图书馆体系辐射范围广,服务人口众多,关乎“公共安全”;图书馆具有庞大的网络空间,关乎“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以上安全形态均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平安中国建设,也彰显图书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流行病暴发、极端气候变化等引发图书馆界对安全的思考。图书馆传统的面向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馆安全服务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图书馆价值的期待。然而,图书馆安全从理论到实践仍是薄弱环节,加之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使图书馆面临内部安全管理薄弱、外部险象环生的困境。与此同时,随着图书馆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社会价值的逐步放大,图书馆提升社会公众的“图书馆外”安全将成为图书馆安全的重要领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重新认识错综复杂的安全环境、强化图书馆的安全建设成为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

1 图书馆安全:重要又薄弱的研究领域

在国家大安全观指导下,梳理和分析图书馆行业政策、环境及国内图书馆安全研究成果,能够识别国家、行业对图书馆安全的需求与图书馆安全建设现状间的差距,建立科学的图书馆新安全观。

1.1 安全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图书馆永恒的诉求。以“传承人类文明、服务广大读者”为宗旨的图书馆一直是安全的积极捍卫者。国际图书馆界捍卫安全的行动是由文献保护开始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欧、美、加、澳等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掀起文献保护热潮,针对图书馆可能发生的灾难开展制定防灾预案等管理活动。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IFLAPAC)于2006年发布《国际图联灾害预防手册》,从灾难评估、风险管理、备灾、应对、灾后恢复方面为图书馆应对灾难提供指导[4]。2018年4月,国际图联(IFLA)积极回应联合国《仙台减灾框架》,发布《灾害风险应对:图书馆与仙台框架》(Disaster risk response-libraries and the sendai framework),认为应对因灾难对馆藏的损毁风险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5]。在IFLA2021趋势报告中,重视环境问题成为20个趋势中排名前五的重要议题;认为为应对气候变化,图书馆除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以减少损失外,还可积极发挥赋能作用,广泛参与社会进程[6]。

图书馆安全是实现图书馆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7]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判断。图书馆如何成功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而安全对图书馆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学界的关注。陈传夫认为,图书馆转型实践中广泛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性,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隐私安全、资源与系统等安全问题[8]。柯平将大安全管理与应急服务视为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十个新主题之一[9]。王世伟提出深度安全化是“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的五大指向之一[10]。

1.2 安全是图书馆界亟待拓展的研究领域

为更系统地了解图书馆安全领域研究现状,笔者对国内近3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选择篇名字段,以“图书馆”“安全”“灾害”“灾难”“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隐私”组配检索词,以北大核心与CSSCI期刊论文为检索来源进行检索,剔除重复、不相关文献,筛选出435篇文献。本文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涉及的实体安全形态界定为图书馆传统安全,将网络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虚拟安全形态界定为非传统安全;按照传统安全(177篇)与非传统安全(258篇)进行划分,绘制1992-2021年统计图(见图1)。

图1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文献年度分布图

目前图书馆安全研究主要分为5种视角。

(1)技术视角。试图通过容灾技术[11]、安全中间件[12]、基于云平台的脱敏访问系统[1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图书馆风险预警系统[14]等技术或系统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

(2)管理视角。认为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15]。在技术保障基础上,应提升信息安全规范化管理[16],加强网络安全日常安全管理[17]。

(3)制度视角。构建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政策法律的研究框架[18],创新卫生管理制度[19],促进智慧图书馆用户数据的规范化使用以及规则制定[20],提升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化[21],从法律、政策、规范等优化安全制度建设。

(4)文化视角。认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改进图书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22]。

(5)系统视角。认为数字图书馆安全是一个系统概念,不仅有技术问题,还涉及管理、社会环境、法律制度等[23]。

图书馆安全研究呈现3个特点。

(1)呈现“一过性”特点。相较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成为图书馆安全研究关注的重点。传统安全研究在2002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3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后出现研究高潮;非传统安全研究主要在数字图书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应用于图书馆领域后,产生关于安全的思考而出现研究高潮,研究峰值多出现在影响较大的灾害事件后的较短时间内,并慢慢恢复到初始研究数量,图书馆安全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持续重视。

(2)整体安全研究尚需深入,多数研究局限于某一安全形态的阐释。现有研究成果总体看较分散,散见于地震、火灾、公共卫生、信息、数据、读者隐私等某一安全领域,即使是系统性视角,也仅是基于图书馆某一安全领域进行探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局限使图书馆安全研究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困局,也反映出图书馆安全管理实践面向各类安全事件,而未形成统筹规划各种安全形态的整体视角。

(3)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有待加强。现有研究多数探讨面向应急或危机情境的图书馆突发安全事件应急与安全危机的管理,安全管理倾向应急化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导向。在笔者调研的24种图书馆管理研究著作中,8种未涉及图书馆安全内容,11种中安全仅作为图书馆危机管理中的一种危机出现,其余5种安全内容散见于安全保卫、消防、设备与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尚未脱离危机管理理论视域,未形成系统深入的理论体系,研究有待扩展与深化。

综上所述,学界业界积极探索图书馆安全领域,积累了较多研究成果,但较多研究成果反映出的图书馆安全观是一种面向安全事件的、倾向于应急的、以馆内安全为主的安全观,需进行更为系统性、常态化、前瞻性的图书馆安全理论思考。在国家安全战略背景下,只有重新认识图书馆安全,才能沿着“深度安全化”“大安全管理”路径推进图书馆安全建设。

2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图书馆安全观演化

“我们正处在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基于现代性反思对现代社会形态做出的论断。风险社会理论为图书馆安全理论研究提供了富有洞见的理论视角。在该理论视角下,安全风险不再拘泥于某个组织而成为无所不在的不确定。安全风险的复杂性伴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叠加,传统安全危机应对方式已不能满足图书馆安全管理需求。风险社会成为图书馆安全观演化的理论透镜,赋予从外在环境、技术、认知等方面重新认识图书馆安全的重要视角。

2.1 从事件导向演化为整体导向

在风险社会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风险无处不在,风险引发的损害具有系统性、不可逆转、大多也不可见[24]8,34。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得个体可能成为风险的制造者或接受者,而个体面对的风险亦能演化为组织甚至国家需要面对的风险,风险将个人、组织、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近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让风险的全球化特点愈加突出,安全风险成为无国界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深远地影响了图书馆的业态与趋势。环境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安全风险的关联性与传递性,一种安全风险可演化为多种安全风险,传统安全风险可诱发非传统安全风险。图书馆行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应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挑战,亟需更深入地审视图书馆的安全风险、应对主体及应对方式,转变现有研究以安全事件为中心的应对视角,建立不同类型安全风险的系统性管理规划,形成以整体性安全管理导向的安全观。

2.2 从应急管理导向演化为风险管理导向

技术选择能力日益提高,后果却愈发不可计算[24]8。随着技术发展,安全风险增多,风险所致灾害的严重性、复杂性、耦合性不断提升。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风险的制造者与接受者,风险呈现出散在化特点。加之科学技术的深化发展形成不同学科间知识分化,造成认知壁垒,认知限制导致某一学科领域对其他学科领域的风险认知的局限性。一些风险完全脱离人的直接感知能力,受害者既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危害,这样的危害越来越成为焦点。在风险处境中,意识(知识)决定存在,人们置身于危险的程度、范围和征兆,在原则上都依赖于外部知识[24]14,52-53。图书馆现有的以应急为导向的安全管理以安全事件为中心,这种视角很难发现安全事件发生前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加以管控。新时代安全管理思路应从应急管理转向风险管理,工作重心应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25]。相较于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风险管理倡导常态化管理的安全观。

2.3 从馆内导向演化为馆内外兼顾导向

在风险的界定中,科学对理性的垄断被打破了……关于风险,不存在什么专家[26]。专家对风险的判断各有立场,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客观中立。专家权威的消解使得专家系统不再是应对安全风险的唯一路径。加之图书馆的安全管理者受限于自身知识体系,难以发现图书馆所有潜在安全风险,需要读者个体通过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应对身边的安全风险。尤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嵌入,图书馆面临的新安全风险不断涌现,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读者隐私等新的安全风险,并借由网络的辐射能力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在2016年《国际图联趋势报告》中,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中隐私和数据保护边界的变化受到密切关注,并列为“趋势三”[27]。图书馆与读者的泛在化对图书馆与读者的安全意识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一转向要求图书馆不能在安全风险的应对中“独善其身”,仅进行馆内的安全管理,而应将所服务社区的安全纳入图书馆安全管理视野。随着公民科学素质提高[28],图书馆可以寻求读者等社会力量加入,越来越多的具有相关知识的读者可以与图书馆共同应对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图书馆形成馆内外合作应对风险的安全观。

风险社会为本研究识别传统安全观到新安全观图书馆安全管理与服务的演变提供了理论视角。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开放性、长远性特点,图书馆传统的重事件轻整体、重应急轻风险、重馆内轻馆外的安全观受到挑战。以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为透镜,对应国家安全观3个层面要求,从上述讨论中发现:一是风险社会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安全风险是全面的、系统的、联动的;二是安全形势、情境是变化的,安全风险是动态的与散在化的;三是安全是发展的保证,专家权威不能成为社会全面安全发展的唯一依赖路径,需要全社会提升安全意识与能力。这意味着图书馆传统安全观受到环境不确定、风险散在化、专家权威消解3个方面的挑战。因之,演化出统筹考量不同安全形态的系统性安全观、重视安全风险管理的常态化安全观、馆内与馆外安全兼顾的合作化安全观(见图2)。

图2 图书馆安全观演化模型

3 图书馆的新安全观提出

基于对图书馆安全的重新认识,图书馆需要建立一种系统性、常态化、合作化的新安全观,以应对风险社会的诸多挑战。

3.1 系统化安全管理观

系统化安全管理观倡导对图书馆安全进行统筹规划管理。《规划纲要》提出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旨在倡导一种将不同安全形态统筹考虑的大安全观。聚焦于图书馆情境,需要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统筹考虑,源于两点。一是与传统安全形态相比,非传统安全有一定特殊性。非传统安全具有隐匿性,非传统安全风险不易被识别。以个人隐私安全为例,读者在访问外文数据库时,就存在读者行为信息泄露风险,而这些惯常使用行为的风险难以被感知。因此,在关注自然灾害等传统安全威胁基础上,还应重视“隐性”的非传统安全。二是安全风险具有关联性,很容易发生迁移,产生连锁反应。一种安全风险会演化为多种安全风险,这种叠加、交互的影响使得安全研究不能安于一隅,需要图书馆建立一种系统化安全管理观,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环境。比如,图书馆在遭遇水灾过程中,很容易遭受由水灾引发的书刊资料、设备设施等损毁,还会因一些突然情况处理不当而引发舆情等相关联的安全风险。因此,图书馆安全管理需要统筹考虑各种安全风险形态,形成一种系统化的安全管理观念。

3.2 常态化安全风险观

图书馆安全管理由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向,即由应急态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常态化的安全风险管理将安全管理的端口前移至风险的识别与管控阶段,深嵌于图书馆日常的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安全风险管理视角能够将图书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性识别,更能满足图书馆安全需要,也对图书馆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图书馆需要具备常态化安全管理的组织文化,而作为图书馆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重要主体的馆员,需要具备更广泛、多元的知识背景,具备发现与应对安全风险的素养。此外,安全风险的识别受到个体知识体系限制,因此,图书馆常态化安全风险管理是基于各安全相关领域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行动,秉持安全风险治理思维以便更有效地增强图书馆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3.3 合作化安全体系观

图书馆安全体系建设应协调馆内与馆外的安全管理资源,兼顾馆内与馆外的安全需求。这是由风险识别的去权威化与风险的散在化共同决定的。一是风险社会中,专家权威的消解和技术的应用使得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多,挑战着馆员的安全知识。而在“知识决定风险”的风险社会,具有某种知识体系的读者可能成为某类安全风险的识别者。图书馆需要重视读者在图书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风险的普遍性、关联性使得馆外安全风险成为馆内安全风险的来源因素,社区作为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第一主体,其安全能力至关重要。同时,社区安全间接影响图书馆安全,图书馆安全事件也影响社区安全。因此,图书馆安全体系建设应认识到读者对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的重要性,也应认识到馆外安全风险对馆内安全管理的挑战,从而建立合作化安全观,联合馆外力量共同识别与应对安全风险。

4 图书馆新安全观的践行向度

4.1 打造系统化安全管理生态体系

系统化安全需要图书馆打造系统化的安全管理生态体系。其一,优化图书馆安全管理主体。图书馆安全形态复杂多样,且各类型图书馆因馆舍布局、资源分布、馆员层次、资金保障等要素不同而异,并不存在统一适配的安全管理策略。因此,不同安全形态的统筹管理必然是系统化的。图书馆应吸纳图书馆内部利益相关者(馆员、管理者、部门等)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医院、数据库商、读者等)加入图书馆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危机应对中。其二,完善图书馆安全管理规划。图书馆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应同时考虑传统安全形态与非传统安全形态。在识别图书馆安全风险、制定图书馆安全应急预案时,将各种安全形态纳入组织整体规划,提升组织安全整体管理水平。综合灾难计划的优势在于提供涵盖所有馆藏的一站式方法的综合计划。灾害管理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组织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需要与组织计划、政策和战略保持一致[29]。图书馆安全生态建设是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因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

4.2 发展常态化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常态化安全观要求图书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并导向一种集意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视角,对图书馆安全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安全能力建设作为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需要系统性、全面性的建设规划。加之,图书馆的安全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条件不尽相同,图书馆需结合自身的安全能力制定合理的发展梯度。其一,提升更广泛群体的安全能力。仅图书馆相关部门具有应对安全风险的技能,不能有效防范并及时化解安全风险,需要建立面向领导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面向馆员的安全风险应对能力以及面向读者的安全素养提升等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通过周期性的研讨会形式进行部门间、馆员与读者间的交流,“通过与那些从其他角度看现实的人互动来看到现实的全貌”[30],丰富个体对安全风险的认知,从而提升对安全风险的关联能力与识别能力,并通过不断实践固化为安全能力。其二,由应急态安全管理向常态安全管理扩展。图书馆应优先发展应急情境下的安全能力,提高在应对安全突发事件时的处置以及善后修复的底线能力,再将安全管理端口前移,通过馆员安全能力发展、安全设施设备完善、安全建设规划优化,将安全风险识别融入日常管理、服务开展,以提升应对安全危机、安全风险的能力。

4.3 构建合作化安全风险治理体系

系统化安全管理生态体系是构建合作化安全风险治理体系的主体与制度保障,图书馆合作化安全观还需要图书馆统筹馆内安全管理与馆外安全服务,并通过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素养,强化图书馆安全治理能力。其一,由馆内安全管理向馆外安全服务扩展。将图书馆安全服务范围由馆内服务向馆外服务扩展,不仅是图书馆新安全观倡导的理念,通过灾害应急等社会教育[31],还能够进一步深化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图书馆可依托富有智慧的馆员、丰富的馆藏,为处于安全风险中的馆内外读者群体提供包括空间庇护、紧急物资、可靠信息等多元化应急服务,亦可为所服务的社区提供常规的安全培训、社会支持等提升社区的韧性,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能力。其二,安全风险的识别需要集合不同知识结构群体的智慧,尤其是要重视读者的参与,满足读者安全能力增长的需求。图书馆可为其社区提供通过公众科学项目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32],通过公众科学项目实现科学参与、公众参与治理和基于科学决策的目标相结合[33]。图书馆可依托安全管理项目,吸引读者参与,并通过协调所需团体及资源,实现图书馆安全风险的合作化治理。

5 结语

本研究提出的图书馆新安全观是面向国家安全战略要求,透过风险社会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图书馆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构建的图书馆安全建设的新思路。新安全观是一种系统化、常态化、合作化的安全观,扬弃了传统的重事件轻整体、重应急轻风险、重馆内轻馆外的图书馆传统安全观。图书馆安全管理实践需要图书馆安全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新安全观的提出拓展了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理论边界,并将安全服务纳入图书馆安全建设的理论视野,探索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可能性。本研究提出的图书馆安全观理论框架还需要在实践中拓展与深化,通过案例研究提升某一情境中的安全管理与服务的组织经验。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迭代都在催生新的安全风险,需要图书馆界持续关注并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安全观图书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图书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