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特点、规律与体系构建

2023-03-04 0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一站式育人思政

王 钰 亮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 深圳 51805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教育部思政司于2019年10月开展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到2022年计划建设1000所试点高校。在此背景下,众多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相关工作探索。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特点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是高校开展学生社区“网络化”管理与总结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根据“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概念,分别从“学生社区”、“一站式”、“综合管理”三个角度出发,可以将其特点概括为具有物理空间性、服务便捷性、管理系统性。

(一)物理空间性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学生“社区”所在的物理空间为中心,将学生“住宿地”作为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落脚点,致力于打造具有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生社区群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将学校党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投入到学生社区,依托固定的场地和基础设施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就需要社区具备最基本的场地空间。同时,深化和丰富学生住宿空间的育人功能,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高校学生社区所处教育环境却不承担教育功能的矛盾。

当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索往往是从对“社区”功能的提升改造出发。浙江大学划拨2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生活园区空间改造升级,以园区为单位标准化建设“一站式”育人服务中心、健身房、艺术室等,以宿舍楼群为单位配备党员之家、自习室、公共厨房等[2];华南理工大学把学生社区物理空间布局和广州国际校区建筑规划设计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公共空间,实现“一站式”布局;南京大学积极推动宿舍公共空间优化升级,依托宿舍楼宇公共空间建设“南青格庐”,将其打造成引领、联结、凝聚、提升青年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共享空间。

(二)服务便捷性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是学校通过资源投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学习服务和成长服务。“一站式”服务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公共管理领域,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有助于政府提升工作效率的技术手段。因此,“一站式”是一种管理流程再造,将电子科技和网络化运用到校园管理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高校管理服务的“一次性完成”或“一步到位”。目前,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技术手段的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作支持,能够释放学工队伍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精力,使其更加聚焦于发挥教育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学生工作偏重管理服务而轻视教育的矛盾。

高校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成“一网通办”“一站通办”线上线下服务大厅,实现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华中科技大学建设师生服务中心“一站式”平台,20余个单位入驻,引进6大类社会服务,设置28个服务窗口,21台智慧服务设备,通过师生服务中心与“智慧华中大”网上办事大厅一体化运行,一站式办理400余项事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开通网上服务功能68项,实现学生事务办理“一窗集成,一网通办”。

(三)育人系统性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需要教育、管理、服务部门的共同参与,包括党建引领、协同管理、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管理6个方面的具体内容[3]。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教育投入、教育环境、教育产出等方面的各个要素,需要将生活服务、教育教学、文化活动等资源集中整合并进行科学分配,需要学校任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使学生社区从单纯的生活空间成为集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开展、生活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育人场域。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系统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教师与学生课下交流不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不够的矛盾。

秉承“三全育人”理念,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注重调动各类教育资源。华南理工大学通过“现代书院制+全员导师制”,开展社区“共建”“共享”“共融”“共治”,构建学生社区思想引领网、校区治理网、成长关怀网的“三网融合”培养机制;河北大学践行“滴灌式”教育理念,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努力打造学生社区校区全覆盖、队伍全入驻、育人全链条、服务全体系、学生全受益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规律

(一)实体建筑和设施为保障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以社区功能房等教育设施为保障,当前众多高校开展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均以实体平台为依托,具体包括书院、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或者各类满足社区师生学习、生活与交流的功能房间。

首先,书院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提供平台。目前大多数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索的高校采用了现代书院制育人模式。东南大学将书院作为“一站式”的重要建设形式,推动社区硬件空间建设;天津大学通过打造“书院+”育人平台,创新学生社区育人体制机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10家书院为主要载体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与探索。

其次,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提供窗口。目前,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是高校在学生社区开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业务办理集散地,已逐渐成为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的标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大学等试点高校均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或学生事务大厅,为社区学生提供常态化便捷服务,以此将学生纳入社区管理体系。

(二)常规事务的办理为基础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将学生常规事务办理环节进驻社区,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术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根据现代管理工作特点以及新时代高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在社区开展常规业务办理应同时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从而保证工作开展的便捷性,自助服务机等设备的运用也可以发挥学生参与管理服务的自主性。

常规事务的办理是社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基本需求,也是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的基础。厦门大学配备10台智慧党建一体机,实施党员责任社区网格化管理,学校9个社区“心灵驿站”配备专业仪器供学生自助预约,自主开发学习共享空间预约小程序、“同学,帮帮帮”志愿服务应用等信息化平台,为学生社区管理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河北大学建立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打造心理咨询、资助管理、日常生活、学习指导、学生事务、就业创业等一体化综合社区,建设学生社区网络事务平台,配备自动打印终端,涵盖30余项业务。

(三)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为路径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需要科学的资源投入,通过课程迁移、组织和队伍进驻、部门协同、学生自治等手段开展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传统形式,课程教学依然被认为是目前最主要和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手段。因此,利用学生社区的条件和环境,实现高校课程进驻社区,最大限度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坚持“五育”并举,以综能课程为载体涵育学生综合素养,书院开设了“大学生青年领导力培养”、“百本经典”系列导读、以“朋辈教学”为特色的健身课、书法课、美食制作课等,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要求实现队伍进驻和服务下沉,通过各类教育组织和师生队伍进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社区贴近学生的空间优势,有利于提升学生社区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成效。因此,学校基层党组织、各类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以及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队伍应该进驻社区,实现与学生“面对面”。东北大学通过实现党建进社区、学院党委进社区、专业教师队伍进社区开展“一站式”社区管理;上海大学推进党建进园区、进楼栋、进宿舍;天津大学开辟学生网络教育、党建、勤工助学等社区阵地,组织学生书院管理委员会、学生楼委会、学生社区监督员等队伍进社区。

三、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育人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方向要求。教育部思政司开展“一站式”学生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是根据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完成高校党建工作任务安排,旨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构建党建“融合型”育人体系

党建育人体系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核心,“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要求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学生社区一线,扩大党的覆盖面,将党建落实到学生生活最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4]。构建党建“融合型”育人体系,应将党建工作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推动将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与德育工作相融合。

首先,高校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相融合,需要将党的组织、党的思想、党的活动、党员队伍融入社区,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践行党建引领。高校开展各类课程教学以及实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注重融入党建因素,实现专业教育、通识教育、铸魂教育相结合。例如,高校将党课移到社区中饱含党建文化氛围的党群服务中心、党建书吧等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学校在社区打造红色文化墙,开展党建知识与党建标识的显性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发挥学生社区贴近学生生活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文化浸润,让党建引领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

其次,高校推动党建与学生管理相融合,需要将党建资源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利用社区的功能房和便捷的信息化设备,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在学生社区授课的新形式,提升学习管理效率;通过在社区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开通党建业务快捷办理服务、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拉进党建工作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党建就在身边,党员就在身旁;此外,根据学生特点,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融入党建元素,防止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盲目化,坚持将党建引领落实到学校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

第三,高校推动党建与德育工作相融合,需要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在人类社会实践生活中,道德教育必然与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挂钩,因此道德品质教育的本质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法治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国家认可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最终提高个人修养,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党建引领德育,包括开展以红色基因培养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传承民族精神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双创”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的全人教育,实现学生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的有机统一,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高校通过构建党建“融合型”育人体系,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共进,实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成效。

(二)打造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

秉承“三全育人”理念,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作为一个连贯的动态体系,探索构建高校思政“一体化”的教育机制、教育队伍和教育课程,形成高校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最终落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首先,建立思政“一体化”教育机制,应该全面提升社区思政功能、完善社区思政工作各项制度、健全社区思政工作运行机制。高校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思政理论武装制度化、党史国史教育系统化、社区联系服务常态化,与学校各部门形成协同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在社区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营造学生社区良好的思政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社区形成优良学风、文明宿风,探索形成党建引领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和氛围,将学生社区打造成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

其次,打造思政“一体化”教育队伍,具体包括进入学生社区的专业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管理队伍、后勤服务队伍和学生队伍。其中专业教师队伍负责带领社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专业的知识学习研究;辅导员队伍负责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组织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以及学生常规事务管理等;管理和后勤服务队伍在行使社区管理服务职能的同时要注重发挥育人功能,在开展社区组织、宣传、统战、保卫等领域的管理工作中体现高校思政教育属性;学生队伍是指学生通过担任社区学生干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采用朋辈互助等思政教育方式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共同成长。

第三,开发思政“一体化”教育课程,研制学校课程思政实施指南,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覆盖学生社区,推进高校立体化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利用高等教育采用的学分制优势,根据不同专业和社区的学生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分学科、分年级、分片区实施主题式思政专业基础课,提供内容丰富的系列课程供社区学生自由选择,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高校整合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推进的思政教育工作整体合力,在校内外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政教育基地,研究开发教育基地网络预约平台为社区学生服务。

高校通过打造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移至学生在校生活的“一线”社区,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与成长的全过程,能够有效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优势,全面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

高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党建引领为工作主线,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探索,践行“五育并举”,全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学生社区与学院教学高度配合、体系完备、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首先,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以“五育并举”为导向。“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通用职业能力素养、健康素养、审美素养、劳动素养为导向,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学生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五育并举”要求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成长成才。

其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以“学生成长报告”为成效。作为高校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的显性成果,高校通过为学生制定学生成长报告或者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评估与展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学生成长报告作为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经历,评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5],具有记录性、权威性、目标性、展示性等特点。其中,记录性表现为成长报告应充分反映学生参加综合素养教育学习的成长经历;权威性表现为成长报告应该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核认定;目标性表现为成长报告中设计呈现的指标和项目应该如实反映学校的教育目标;展示性表现为成长报告可以直接用于学生社会求职等公开场合的对外展示。

第三,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要充分满足学生社会性发展需求。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师生聚集的“小社会”,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在这个过渡期间利用学生社区环境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型人格,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社会人”。因此,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开展更符合高等教育工作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工作的成效。

因此,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工作要在把握特点,遵循规律基础上,根据其具有的物理空间性、服务便捷性、育人系统性等特点,坚持以实体建筑和设施为保障,以常规事务的办理为基础,以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为路径,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通过构建高校党建“融合型”育人体系、打造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一站式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