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具有十分显著的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涵养爱党爱国情怀、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还不够完善,存在传播环境“娱乐化”、传播形式“碎片化”、传播内容被“边缘化”及传播行为“失范化”等问题。规范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促进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塑造环境、创新内容、完善执行和健全监督这4个维度进行。
关键词: 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新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12;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4110(2023)03(a)-0073-05
Four-dimensional Propagation Path of Red Culture under the New Media
WEI Junmei
(Business School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n advanced culture with explici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a significant nurturing value.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young students, nurture love for the CPC and the country, oppose historical nihilism in a clear-cut manner, and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new generations who can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dissemination path of red culture under the new media is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entertainment" of the dissemination environment,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form,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content and the "misconduct" of the dissemination. To regulate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in the new media sphere, four dimensions can be adopted: shaping the environment, innovating the content, improving implementation and sound supervision.
Key words: Red culture; The new media; Dissemination pa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comers of our time; University students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多次就红色文化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1]。红色文化不只是将红色与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在文化中注入了红色的深刻内涵。红色文化由理论、经验和精神3个部分组成[2]。红色文化具有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行为形态等4种形态[3]。学术界从红色文化的定义、构成和价值形态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但都将红色文化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可见,研究红色文化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路径,对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血肉联系、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滋养[4],是无可替代的精神宝藏。利用红色文化涵养时代新人,赓续红色血脉,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红色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爱党爱国情怀、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等几个方面。
1.1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船启航、浴血奋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道路探索、生产力解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自强、民族自信等,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雨而历久弥坚,关键在于其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资源自诞生之日起就被深深打上了意识形态烙印[6],而用红色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思维定力,从而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
1.2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涵养爱党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蕴含着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怀。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文化成为教育學生、引领学生、激励学生、塑造学生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感悟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甘于奉献自己一切乃至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涵养其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怀。同时,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重要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使命担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3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平台的持续普及,错误思潮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泛起。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欠缺,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红色文化是饱含历史的文化,对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促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正确认识历史,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民族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有效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和错误、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和危害[7]。
1.4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8]。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从精神层面来看,红色文化包含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从物质层面来看,红色文化包含革命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等。这些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想教育最生动、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教材[9],是思想教育的“强心针”和“营养剂”,有助于提升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红色文化也是开展浸润式思想教育的有力抓手,通过瞻仰学习红色景点、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学习无字之书,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在无形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 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的现实困境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数字化和时效性的特点,是当下较为普遍的宣传、学习和交流工具。作为一种高效的传播媒介,新媒体也开辟了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新渠道,但同样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传播环境“娱乐化”、传播形式“碎片化”、传播内容被“边缘化”及传播行为“失范化”4个方面。
2.1传播环境“娱乐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且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要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纵观近年来的抗日战争等主题新媒体产品,出现了“雷剧”“神剧”等与历史严重不符的内容,有些新媒体作品更是为了吸引眼球来提高收视率,刻意在战争情节中加入了大量虚构的感情戏份,呈现出传播环境的“娱乐化”色彩。红色文化的“娱乐化”传播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失去认同感,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2.2传播内容“边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宣扬“眼球经济”“娱乐无罪”的灰色文化出现。灰色文化是一种亚健康文化,它的消极观念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当下“内卷”带来的压力下,灰色文化往往被贴上轻松、愉快、舒适的标签,从而容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同,这就使得红色文化不断遭受挤压。另外。灰色文化中部分内容存在贬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红色文化的现象,这也使得我国的文化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质疑。
2.3传播形式“碎片化”
新媒体增加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网文、视频、音频等都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但是形式的多样性也导致了传播“碎片化”问题的产生。目前,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获取红色文化的相关信息,与书籍、电视栏目等传统传播载体相比,这些新媒体信息相对比较零碎、片面,鲜有系统而深入的作品或论述。对于大学生而言,长期通过“碎片化”的方式来获取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将会导致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而不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探究,所以很难形成红色文化的知识体系。
2.4传播行为“失范化”
新媒体平台既是一个信息集合平台,又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新媒体汇集和传播的信息量巨大,有些信息存在来源不明确、真伪性模糊的情况。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交流渠道不发达,个人的意见和观点很难进行大范围的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上的身份可以虚拟,网民可以在平台上匿名表达想法,发泄不满情绪。若有偏激人士利用新媒体平台这一特征来歪曲红色文化、恶搞红色经典,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交互性将会导致传播行为“失范化”的发生。对于政治敏感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来说,红色文化传播行为的“失范化”将会误导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因此,当前红色文化传播行为失范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会削弱红色文化原有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
3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四维路径
优化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是实现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将有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促进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观红色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现实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传播路径。因此,可以从塑造环境、创新内容、完善执行和健全监督4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以此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增强红色文化涵养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
3.1塑造环境维度
优化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要从塑造优良传播环境的维度出发。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可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至关重要的,创造一个良好的新媒体环境和氛围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以及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新媒体背景下的“微文化”逐渐渗透着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微文化”用极少的语言蕴含着极深之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使用和传播,将“微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在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载体中加入红色文化知识,营造良好的“微文化”环境,从而能在润物无声中滋养大学生的精神、涵养大学生的心灵。此外,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可利用高校新媒体矩阵的力量营造“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良好氛围,并与短视频、动图以及漫画等形式相结合[10],促进青年大学生主动学习、领悟、传承和创造,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自觉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和带领者。
3.2创新内容维度
优化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要牢牢把握传播内容这一核心环节。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必须结合现实语境进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单一化、传统化、公式化的红色文化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多元化的信息需求[11]。加之,红色文化的创新力影响其传播力,其传播力又影响其感染力和引领力。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必须与时俱进[12]、开拓创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的宣传工作者应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牢牢把握以青年大学生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青年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减少表象轰动而无内涵的红色文化产品。同时,要提高红色文化产品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就要在红色文化产品中注入人文关怀,植根于中国大地创新教育内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气息,开发出更多兼具内涵和创意的新媒体产品,用内容创新为红色文化教育赋能。还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创作优秀红色文化作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新人”的重要作用。
3.3完善执行维度
优化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需要在完善执行环节上下功夫。具体来看,要将提升高校新媒体作品开发技术和提升高校传播者个人网络素养有机结合起来。首先,优化红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需要有稳定的技术支持,通过加强学习、定期培训等形式提升高校宣传工作者的新媒体产品制作技术,将过去多而糙的红色文化产品逐步向少而精的方向迈进,凝心聚力做到“红色出品必出精品”,新媒体产品制作技术的提升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其次,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往往是信息的源头,其个人网络素养决定了新媒体平台红色文化的传播质量,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高校肩负着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使命,若红色文化传播者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不坚定,给红色文化带上了错误的“帽子”,也会削弱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高校传播者网络素养,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歪曲、恶搞红色文化的行为。
3.4健全监督维度
优化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健全监督是重要的保障环节。健全监督要将高校制度监督、新媒体平台监督和师生监督结合,形成监督合力。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紅色文化传播的相关制度,让信息传播者有规可循、有规可依,从而规范红色文化传播行为,坚决抵制红色文化“不红”的现象发生。其次,高校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人员要提高监管力度。目前来看,新媒体平台还处于一种“弱控制”的状态,互联网“水军”等发布不良信息的现象较为常见,一旦高校新媒体平台失去有效监管,出现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歪曲、诋毁红色文化的情况,就会误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及时发现、及时清理不良信息,准确把握舆情动向。最后,在新媒体平台上人人都可以扮演信息接收、发布和传播的三重角色,高校的每一位师生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学校新媒体平台上的错误言论进行监督、制止和举报,要自觉承担起这一重要监管责任,共同促进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在高校制度监督、新媒体平台监督和师生监督形成有效合力的情况下,势必能够为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提供支撑和保障,促进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好、保护好、传承好。针对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存在的问题,要持续进行传播路径优化,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18):4-9,1.
[2] 朱桂莲,李晶.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6):87-89.
[3] 张有武.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现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6):32-35.
[4] 丁恒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7):67-7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EB/OL].(2012-11-19)[2022-12-20].http://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6] 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32-135.
[7] 杨铭.新时代红色文化创新性表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8):91-93.
[8]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9] 郭培荣,徐永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75-76.
[10]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9-21.
[11]曹月娟,程俊超.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传承路径[J].青年记者,2020(20):85-86.
[12]姜海东.新时代青年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0):177-180.
作者简介:魏俊美(1993-),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