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

2023-03-04 22:24李振宇
关键词:受教育者话语权话语

李振宇,苏 岩

(1.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浙金华 321004)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1]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前沿阵地,开放的媒介平台、便捷的传播渠道、包容的网络空间,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3(2022)》指出,年轻群体是互联网主力军,出生于1995—2005年间的网民人数达2.6亿,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社交、短视频软件沉浸度最高;手机媒体是最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以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我国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2]。由此可见,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话语权提升的重要抓手,自媒体平台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3]。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处于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话语的开放性、多元性、流变性、复杂性和分散性,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把握新机遇,直面新挑战,牢牢掌握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通过分析自媒体发展的规律趋势,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路径,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 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及其意义

1.1 自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内涵

自媒体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外界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是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4]。目前,以微博、微信和抖音为主要载体的自媒体工具已经成为网络媒介中至关重要的传播方式。区别于传统媒体,自媒体使用数字信息技术,使得载体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加广阔;区别于其他新媒体,自媒体通过个人移动互联技术,使得传播更加高效,观点更加鲜明自由。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直播平台的发展,我国不断推动构建自媒体传播体系,深化国际传播与微传播的深度融合,自媒体的短视频已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

话语权从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话语”和“权利”的组合。“话语”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视频等媒介,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权利”是指控制舆论导向的领导权,“话语权是指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对客体产生导向作用的权利”[5]。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过程。自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是指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进行主导的权利。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主体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客体是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群体[6]。在自媒体语境下,虽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主体对客体有着宣传、教育、引领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可忽略客体拥有更加便捷、平等、开放地表达观点的权利。因此,以自媒体语境为研究切入点,必须把握思政教育话语权主客体的关系,厘清自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新问题,创新自媒体语境下的思政教育资源,探讨自媒体语境下提升高校思政话语权的现实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实现自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1.2 自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7]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自媒体以其开放性和丰富性,影响着思政教育的发展,因此,提升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应对各种思想的交流交融交锋。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应对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并通过话语权的构建有效指导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发挥自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二是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坚持不断创新,适应自媒体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特点,掌握自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多种途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三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方向,是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基本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为思政教育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支撑。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抓住大学生群体,牢牢掌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话语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 自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2.1 自媒体话语的开放性影响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主导性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核心在于其主导性。自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话语愈加开放化、多元化、大众化,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主导性带来冲击,主要体现在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和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效果愈加不平衡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愈加模糊。自媒体以互联网络为媒介,同时也具备互联网络的虚拟性。近年来自媒体行业快速发展,愈发唤醒网络用户的表达需求和表达欲望,以个人为主体的网络用户更多地参与到网络发声中来,微博、微信、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网站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自媒体不再将网络中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分割开来,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话题的发布者、制造者和传播者。随着移动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通过发帖、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方式表达自身的诉求和观点,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裂变式传播。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效果愈加不平衡。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网络课程也随之兴起,以具有开放性的慕课、微课为代表的视频课程愈加受到学生的喜爱。国内大部分高校也开启了思政教育视频课程的录制和传播,但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力也大相径庭。同时,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被忽视,大学生对“一言堂”式、灌输式课堂教学和刻板的授课内容的学习兴趣下降,反而更愿意通过网络开展互动、学习知识、表达观点。由此可见,自媒体语境下,发挥好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功能,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

2.2 自媒体话语的多元性侵蚀思政教育话语权的理论性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在于其理论性。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潮的多样化、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通过自媒体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其中的错误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8],不断削弱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一方面,部分自媒体热衷于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错误人生观,试图通过多元化的自媒体话语的传播,获得更多的点击量、评论量、转发量,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甚至捏造虚假消息、制造舆论混乱,以达到混淆视听、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缺乏一定的自控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低质量内容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全球化浪潮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一系列披着所谓“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9],逐步通过多元化的自媒体话语传播到大学生中去,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利的局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如何运用好自媒体、对西方错误思潮进行摒弃和批判,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3 自媒体话语的流变性弱化了思政教育话语权的真理性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根本在于其真理性。话语的流变性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海量化、碎片化、高效化的信息传播,使得热点话题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话语模式。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真理性是其最重要的哲学特征,但网络话语的流变性常常导致思政教育的真理性被忽略,使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困境,进而对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产生挑战。高校思政教育的真理性模糊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

第一,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者的思维、视野和情怀起着关键作用。在自媒体的影响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利用直播、微课和慕课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使得教师本身的创造力减弱。第二,部分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有待加强。随着信息的碎片化传播,部分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加大了思想政治话语权形成的难度,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第三,部分西方敌对势力的冲击有待进一步防范。部分敌对势力借助自媒体等传播载体,借助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10],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到冲击。

2.4 自媒体话语的复杂性冲击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通识性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基础在于其通识性。自媒体展现的是一个自由的多变的话语方式,并唤醒个体的自我表达意识和话语表达权利,导致自媒体话语出现复杂性。伴随着网络话语的快速发展,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的限制,相关学科的学术理论表达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下降。同时,枯燥的灌输式说教会给受教育者带来负面情绪,影响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通识性表达。

一方面,部分思政教育话语认同度低。自媒体语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愈加明显,受教育者获得各类资讯更为容易。相对于更新速度快、复杂程度高、更为活泼、更具吸引力的网络流行语,严肃、晦涩的思政教育学术理论表达很难得到受教育者的话语认同。枯燥的学术表达形式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会造成教育者的话语被淹没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失去了话语权通识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失效。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上课下全时段的交流,话语模式得到了极大丰富。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形式较为陈旧、单一,不仅没有办法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而且因在课堂上缺乏交流而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情绪,对教育内容丧失兴趣,使得思政教育话语模式失效。

2.5 自媒体话语的分散性影响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传播力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导向在于其传播性。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自媒体话语的分散性与思想教育话语权的传播力要求形成对立,自媒体话语的传播覆盖面广,传播渠道以及话语方式的分散化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话语权传播力。影响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传播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自上而下”单向输出的主导模式,逐渐转变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下而上”平等、开放的互动模式。受教育者不必再拘泥于教育者所预设的思政教育框架内,能够更加自由、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这就使高校思政话语的管理面临挑战。第二,把握思政教育话语权传播走向比较困难。虽然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够带来海量信息,但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整合话语内容、判断传播走向却不利,在分散性的过程中整合话语权出现困境。

3 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提升路径

3.1 坚持政治性意蕴,提升话语权的引领力

政治性是提升高校思政话语权引领力的根本保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1]高校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政治性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提供政治保证。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只有坚定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主导地位,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保障,创新网络话语体系,才能不断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应对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开放性,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出场”,主动发声,融通网络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思政教育在内涵上强调育人性、规范性和引领力,整合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规范性,提高思政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思政教育育人实效,坚持发展新媒体课程载体,加强话语的引领力。

3.2 保证学理性支撑,提升话语权的说服力

学理性是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说服力的基本遵循。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11]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12]道就是指思政教育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道”的学术接口。传“道”必须明“道”,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具备坚定的思想内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含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13]思政教育话语的内容和现实脱节,一直是思政教育话语权建构中的痛点。现实中的人和事物是思政教育的一座“富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育话语及话语内容结合时代特征,把握话语权的主体地位,用鲜活的案例说服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必须坚持思政教育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做到“用学术讲政治”,摒弃生硬的灌输和口号化的呐喊,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将基本原理转化为深刻的道理。思政教育的学理性是批判西方资本主义错误思潮最有效的武器,应通过学理上透彻的揭示、科学的分析和严谨的逻辑,获得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达到引人入“道”、启人悟“道”的效果。通过平等的对话和思想的表达,使大学生领悟信仰之美。

3.3 彰显真理性特征,提升话语权的渗透力

渗透力是思政教育话语权哲学特征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曾提到:“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14]思政教育话语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渗透力是思政教育话语权哲学特征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13]无论哪一种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都是通过渗透的方式来获得大众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指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认识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具有科学性。只有充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同,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理念。提升高校思政话语权,一方面,思政教育者应当注重受教育者的哲学思维培养,将“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有机统一起来,消除受教育者的无知、误解。通过平等对话,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廓清思想迷雾,解答实践困惑。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者应当注重真理教育,坚决抵制敌对势力借助自媒体等传播载体,恶意歪曲、抹黑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地位,巩固思政工作的话语权。

3.4 运用通识性表述,提升话语权的亲和力

话语讲究通识性表达。通识性表达是提高话语权吸引力的前提条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通识性表达,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和认同。严肃、晦涩、高高在上的学术理论表达,只会让理论脱离群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特点和属性的基础上,打通高校思想教育“最后一公里”,使受教育者对于学术理论的表达听得懂、愿意听、喜欢听,让高大上的理论接地气、有烟火气。

第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把中国创造性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话语范式结合起来,发挥自媒体平台的优势,为思政话语权建构提供借鉴。坚持学术理论和通俗话语辩证统一,做到有深度、有情怀、有意思的话语表述,提升思政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

第二,创新高校思政话语。高校思政工作者在熟练掌握理论话语的前提下,要学会运用新兴的网络语言,做到学术理论表达扎实,网络语言能看懂、会表达。借助青年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网络语言解释内在理论,消除网络语言和学术理论表达之间的隔阂,构建起话语沟通的桥梁。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高校思政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知道学生想听什么、爱听什么;优化网络课程内容,着力打造一批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的网络“金课”;改变冰冷、空洞的说教方式,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升华,综合运用感性话语和理性话语,引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思想共鸣和价值共鸣。

3.5 加强有效性传播,提升话语权的影响力

话语的有效传播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工智能、元宇宙、Web3.0、3D打印、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如何把技术的优势转化为传播的优势,是当今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因此,应通过传播技术、传播平台和传播方略的运用和制定,达到有效传播、深度抵达。同时,注重高校网络思政品牌建设,扩大思政教育话语的影响力版图,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话语权。

第一,全方位掌握新兴科学技术,注重各种传播技术的运用。高校通过扩展新渠道、打造新平台,促进思政教育传播技术与时俱进。

第二,学习自媒体平台使用方法,掌握话语传播特点。高校思政教育除了现有的“两微一端”平台和微课慕课平台,还应开拓创新自媒体平台载体,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网络平台全覆盖。

第三,制定高校思政传播方略,形成系列品牌效应。针对现有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载体缺乏统一的方案,思政教育管理部门应当统筹规划,改变之前自媒体平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关闭一些影响力小、关注人数低、内容枯燥刻板、长期不更新的宣传载体。重点扶持那些吸引力强、受关注度高、深受大学生认同的宣传载体,形成合力,树立优秀品牌。不断加大高校网络思政品牌建设力度,赋能传统思政课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基于全球共性与中国特色的网络思政平台,持续加强新媒体理论与方法研究,引导自媒体品牌回归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提升自媒体借势传播规划力与引导力,发挥自媒体文化传播在国际传播中的力量,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

4 结语

自媒体的发展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要深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时代价值,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15],重新审视自身话语权表达方式,加快适应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要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接受挑战,从而更加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优势,不断加大思想政治话语权创新力度,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牢牢掌握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提升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以此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话语权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