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慧
此件《菊蕾》是一件典型的筋纹器作品,这一作品的造型在紫砂筋纹器当中具有经典价值。紫砂筋纹器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中吸取灵感创作而成的[1],因此自然美首先是筋纹器的一个重要关键词。除自然美之外,筋纹器表面的筋纹均匀分布,故体现出一种现代几何美,增强了自身的审美时代感。通过筋纹器人们能够感受到紫砂壶之美、自然之美,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理性智慧。本文将围绕此件“菊蕾”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说明这一款式的工艺特征与文化精神,并将工艺与文化两个方面融合起来,揭示出紫砂筋纹器的艺术魅力。
《菊蕾》是紫砂壶筋纹器中的经典款式之一,此款壶型将菊花形态与紫砂壶自身的艺术气质相结合,改菊花繁复的花瓣纹理为简单清爽的筋囊,反倒能够传达出菊花的清爽、高洁之感,做到了形神兼备,以神衬形。
《菊蕾》这一款式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经典,关键在于工艺。此款壶型虽然看上去线面构造简单,但工艺相当复杂,是筋纹器中制作难度极高的一款壶。在制作时,首先要保证的是筋纹分布的均匀,使花瓣清晰可见,还要保证壶身上下筋纹的协调,这就要求创作对于各部分结构的大小有着精准的把握,否则便有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菊蕾》这一款式也可以看出,紫砂壶创作不以追求工艺、装饰的堆砌为美,而是强调整体感与和谐之美的表面,以全局性的眼光塑造作品,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此件《菊蕾》完美展现了这一款式的艺术效果与工艺水准,并发挥了传承中华民族高尚品格与文化精神的作用,实现了艺术性与文化性的统一,也再度证明了此款壶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单单是工艺智慧发挥作用,优秀的文化也是重要的支撑。
为了烘托作品的经典氛围,创作首先从泥料方面入手,选择了极有古典气质的一种泥料来制作此壶。从色彩方面看,每一种紫砂泥都能体现出温和、低调的中国审美气质,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红色泥料,因为红色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来看,红色还能体现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壶色泽红润,融合了源于泥土本质的棕色调,所以大气而不张扬,体现出陶器的朴素之美。泥料细腻光滑,一方面能够反应创作工艺的严谨;另一方面也能衬托出菊花的高洁品格。
壶体精致小巧,身形圆润,模仿出菊花花朵的玲珑之姿。筒身的弧面体现出紫砂圆器的标志性特征,线面结合紧密,运行流畅,自成一体,弧度控制的恰到好处,有菊花盛开时的丰满灿烂之感,又无半分臃肿,可见创作在制作造型时是充分考虑到菊花的气质。
圆形壶盖简约厚实,其大小与壶身之间是成比例的,极为和谐。壶盖中央的圆珠壶钮小巧精致,十分实用。壶嘴短小精悍,与壶身之间完美镶嵌,丝毫不见接缝,线面过渡自然。壶把采用了倒把形式,这是创作充分考虑到壶的使用需求而作出的选择。壶嘴与把手下端连接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作品结构严谨。
在壶身上有几条清晰的筋纹,将壶身分为均匀的几瓣,模仿的便是菊瓣。菊花的花瓣是比较繁杂的,创作并没有完全还原这一点,重点在于抓住菊花清新的气质,运用筋纹还原出菊花的高洁之美。“紫砂筋纹器的整体设计,要求线条宽窄得体,线面曲折明晰,形象生动,制作时对‘角’、‘线’的处理也要清晰,凹凸要相称,这样才会起到一种实体与空间互补的作用。”[2]此壶中的筋纹凹凸一致,走向清晰,就连小巧壶钮上的筋纹也清晰可见,更显示出筋纹制作工艺的精湛,紫砂壶工艺技法的智慧与精准在筋纹中得到了全面展示,构成了一朵灿烂又充满智慧的菊花之蕾。
“菊,花之隐逸者也。”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就独爱菊花,以菊花的高洁品质来自比。菊花于清秋绽放,不与群芳争艳,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塑造《菊蕾》一壶,一是继承了紫砂壶经典款式,彰显了筋纹的工艺价值;二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凸显出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从工艺与文化两个层面展现了紫砂筋纹器的独特魅力。
作为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菊蕾》一壶凝结着工艺智慧与文化精神,在时代发展中以深厚的内涵增强其审美价值,体现了紫砂筋纹器创作从自然中来,深入到文化中去的创作思路。今天的筋纹器在发展中依然要重视工艺传统与文化底蕴的双重作用,才能真正展现出紫砂筋纹器的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