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长辉
江南水乡宜兴自古以来就有着“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陶的古都”之美称,它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地带,纵横千里的竹林成为了江、浙、皖三省天然的分界,在郁郁葱葱竹林的掩映之下,大片的茶园飘香,每年的四五月份,会迎来很多的茶客,宜兴著名的溶洞就有善卷洞、张公洞等等,而陶的古都,则是突出了宜兴悠久的陶瓷艺术文化,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许多的陶瓷形式消失殆尽,但是紫砂艺术却在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之下,依然熠熠生辉,生机勃发。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隐方壶》采用了传统的筋纹和方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一件经典紫砂器应该有的技艺水准和艺术审美,让我们观之啧啧称赞,这需要恒久的耐心和长期临摹练习的结果才能够达到。此壶壶身在六方的基础上面,又加入了阴阳凹凸的筋纹线条,每一囊都扩张有力,但是同时又具有收拢的效果,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从壶身延展出去,微微向上,出水非常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也是自然圈卷,端握舒适,而且两者都没有采用过多的装饰,壶盖边缘外翻,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每一囊都和壶身吻合,壶钮点缀其上,圆珠形态上面的筋纹贯穿到底,从形态方面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在我设计和制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要把紫砂艺术的“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圆之道”都纳入其中,透过筋纹和方器的形式,来展示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智慧,这才是紫砂艺术真正的关键之所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隐方壶》,作者具有深厚的紫砂艺术传统功力和优秀的鉴赏能力,并且有着“泥凳坐穿”的百折不挠精神,才能够把如此具有抟制难度、烧成难度的作品呈现得如此完美。这样的一件器型优美、工艺精湛,同时具有紫砂特质的精品,在茶水的浇淋之下,还会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变化,最终如同玉石一般温润,散发暗光,启迪着我们每日自省,迎接更好的明天。
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方圆融合的器型最能够考验匠人的功力和整体的艺术审美,而且还能够阐释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我们常说“行方思圆”、“刚柔相济”等等,如何在紫砂艺术之中得到具体的体现,这就需要紫砂艺人的不断揣摩。方,用紫砂线条的刚硬来展示,柔则需要用弧线的过渡来起承转合,恰如我们的人生一般,不可能永远是在笔直的路上狂奔,也需要经过一些弯转起伏的小路来放慢自己的脚步。在社会的大熔炉之中,你可能在年轻时候,有棱有角,爱憎分明,如同一把四方四正的紫砂方器一般,在茶座之上尽管不是很实用,但是绝对亮眼,经过岁月的磨炼和时光的沉淀以后,就懂得把自身锋利的性格特征隐藏起来,而是用一些阴阳相隔的线条修饰包裹,最终通过一些蜿蜒曲折,达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之中,如何比较周到地考虑到方方面面,然后在行动的时候果断,把刚柔相济真正地落到实处,是比较难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隐方壶》正是如同人过中年之后的修炼心得的折射,把筋纹巧妙地融入方圆器的设计之中,也是作者多年紫砂艺海耕耘的心得体会,最终用巧夺天工的双手和张弛有度的精气神韵创作出这么一把令人心驰神往的佳作,无论是用来冲泡香茗,或者陈列起来欣赏把玩,都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在紫砂诸多的器型之中,筋纹器的制作最为耗费功夫,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力才能够完成如此细致入微的作品,所以只有具备一定深厚基础功力和耐得住寂寞,决定在紫砂艺术道路上坚守到底的匠人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来,一招一式之中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