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2023-03-03 12:56赵杨
家长·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摩擦力物理素养

赵杨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明确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以“摩擦力”课程教学为例,对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展开如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巧妙设问,启发学生质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物理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能照抄照搬,难以对物理定律、物理公式等进行灵活运用,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问题导向下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关情境,巧妙设问,启发学生质疑,并在质疑中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十面埋伏》影片中的精彩情节,如影片主人公与官兵在一片竹林中发生了一场战斗,其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镜头,如人物站在两根竹子中间,以及顺着竹竿上下移动等。这些影片镜头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依据影片中的几个经典镜头向学生提出“这些人为什么能站在两根竹子中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轻功吗?”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镜头中是否存在物理知识?”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分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分析静跨在两根竹子间人物的受力情况,进而将摩擦力的概念引入课堂。

可见,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影片资料创设情境,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影片中的镜头展开研究,能够启发学生质疑,将摩擦力的概念引入课堂。在问题的引导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将影片资源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展示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从而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引领,梳理学习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的物理教学倡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习经验不足,物理思维尚未健全,部分学生在面对课堂问题的时候难以找到正确的解决思路,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后,将课时学习目标明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思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明确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从而在解决课堂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据可依,以此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学习目标的引领既能够将物理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能以问题的形式促进学生找到学习方向,进而以问题为学习依据进行

积极思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本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展示出来,如物理观念素养、科学思维素养、探究能力素养、社会责任素养等。然后,据此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掌握摩擦力的规律,包括其大小、方向、产生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等知识;能够正确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并能够借助公式计算不同摩擦力的大小;形成“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实验─归纳”的科学思维。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先参与基础知识学习,并在其中形成摩擦力的物理观念,进而逐步结合目标进行知识学习。学生则将结合目标,参与摩擦力实验,探索了解影响摩擦力的不同因素,并在教师的引领下探索将摩擦力合理应用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案例,进而逐步促进自身物理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

通过上述学习目标的分享,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本课时重点的学习任务是掌握摩擦力的規律,同时借助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既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也为后期问题导学的教学实施做好知识铺垫。同时,这样的目标引领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不知不觉之间实现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

三、有效追问,突破问题难点

在问题导学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降低物理知识的枯燥感,以此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结合课程知识为学生巧妙设计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展开有效追问,通过问答互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驱动性问题:“结合导入环节中的‘视频播放情况,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受力,如人从竹竿上滑下,所受到的摩擦力是向上的。现在大家思考一下不同的受力情境下摩擦力是否也不同呢?我们应该怎样准确地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呢?”

结合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该问题展开探究,并用物理语言总结摩擦力受力方向的确定法则,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追问并请学生结合以上问题展开受力分析,最终得出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在发现学生完成以上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后,教师可以继续尝试追问:“如何测量或者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呢?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基于上述追问的问题,教师引领学生结合自己对摩擦力的理解,参与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测量实验,如借助弹簧测力计拉动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保持静止),读出拉力的大小;改变拉力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继续增大拉力,注意观察木块刚拉动和运动后拉力的大小。通过此实验,能够得出静摩擦力会变化,但有一个最大值,即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拉力的大小。另外,教师借助控制变量法改变实验条件,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展开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操作、认真观察,主动结合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情况下的数值变化,以此判断在不同条件对静摩擦力的大小影响。通过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所受压力,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在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在提问和追问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探究思维,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营造课堂探究氛围,促使学生在探究中积极主动思考,使其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回归问题,落实教学评价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教师要紧抓课堂核心问题,明确每一个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同时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核心问题。在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回归问题,再次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回顾,同时借助课堂习题来引导学生反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或者产生的疑惑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以此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展示以下问题:如何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何规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用什么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些问题都是基于之前课堂教学所设计的问题,通过师生问答,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回顾所学知识,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回答,并用关键词将问题中用到的公式和定义等标注在问题上,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展示课堂习题,指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答题,并在答题过程中对课程重点知识进行强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练习的内容设计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进行判断,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其大小。学生应该从力的平衡角度来判断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并结合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计算拉力和压力的大小。

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在摩擦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必要指导。同时,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赞赏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出学生关于摩擦力知识学习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并尝试对后续的查漏补缺提出建设性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再次将课堂中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以习题加深学生的理解,让教、学、练、评统一起来,从而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多元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多方位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自主探究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

五、延伸提问,促进思维进阶

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触的一门新的学科,因此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旨在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为此,在问题导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延伸,扩大问题的广度、加深问题的深度,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将物理思维和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进阶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顺利完成“摩擦力”基础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体现?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说一说在生活中或者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减小摩擦力或者增大摩擦力?”等延伸性问题。通过上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摩擦力进行深度探究,并在探究中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以及计算等进行回顾复习。同时,这些问题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起到拓展、延伸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结合信息技术、书籍中的资料查找得出结论,并在其中了解更多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伴随对这些延伸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主动进行对比、辩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待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的学习弱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设计练习,培养应用意识

课堂练习的设计是为了巩固所学,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物理课堂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以此检验所学情况,同时,也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重点讲解和难点突破指明方向,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在设计“摩擦力”这节课的练习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现象?

2.自行车上哪个部位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力的?哪个部分是为了减少摩擦力的?

3.下雪天和下雨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增大和地面的摩擦力,提高出行的安全系数?

……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开放性练习题,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情况,也可以在生活问题的解答和思考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在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这对高质量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

七、结语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价值,教师要围绕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课堂中巧妙设问,启发学生质疑,使其在质疑中思考和探索,同时坚持目标引领,引导学生梳理课堂学习思路,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追问,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问题,突破学习难点。教师要注意回归问题本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要对课堂问题进行适当延伸,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思维进阶。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层次,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摩擦力物理素养
只因是物理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