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赶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城市公园、广场中常见的大面积人工草坪,整齐美观,四季常青,令人赏心悦目。为了维护它,需要园林工人定期剔除杂草,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打杀虫药。这样的草坪是不会有任何动物驻足的。当园艺师尝试在其间播种一定比例的其他花卉植物后,病害减少了,不容易蔓延,甚至不用打药,许多鸟雀来停栖了。当然,到了秋天草坪会黄得早一些,但自然界一定是有一年四时变化的。
以上现象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作文材料设定了具体的写作情境,将人们对草坪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引起考生对环境、审美等的思考,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立足当下。
材料包含两个角度。第一个从“人”的角度出发,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做到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臻于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二个从“环境”角度出发,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人大自然的一分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材料含有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人工与自然”,第二层是“单一与多元”。这两层,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自然因人类的改造而显得更加多彩,人类因自然的多样而生活得更加有味。
材料具有启示意义。人與自然如何共处?《庖丁解牛》《种树郭橐驼传》等文章可以给予我们启示,就是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从人工草坪前后变化来看,园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才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审美角度看,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是美,春发夏茂、秋黄冬枯也是一种美。这种观念,可以扩展到文学、生活乃至新农村建设等诸多方面。
参考立意: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按规律办事。
例文
顺应自然是一种智慧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文双双
人工草坪经园艺师打虫药、除杂草变得整齐美观、四季常青,却无动物驻足;当任其自然生长后,鸟雀栖息,虽然秋天草坪黄得早一些,但这种应时而变难道不更美吗?
庄子推崇人事顺天理应自然,四时调和而万物生。人生如四时“盛衰各有时”,顺应四时即随遇而安,不强折枯木以作舟,不催春花发于冬,顺势而为,一如自然法则,也即人生之理。
世间万物的生长发展,皆有其自己的规律。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顺天而作,才是万物的和谐。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一般人种树,“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而“种树大神”郭橐驼却认为这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他觉得顺应自然,树木的天性才得以保全,它们才能更好的生长,郁郁葱葱。所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便是郭橐驼成为种树专家的秘诀。让树自己去追寻阳光的方向,让树自己去扎根紧实的土壤。正是这简单的遵其本真、不加干预的顺从,让生命绽放出了最美的光辉。
顺其天性成长,万物都会有缺陷,南唐后主李煜,他是个好的词人,却不是一个好的君主,如此一个热爱美好的李煜,一个毫无政治细胞的李煜,却被放在了最残酷的政治格局当中,做了亡国之君。他不会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成为贤明的治国之君,然而中国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位诗词帝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于千百年来传诵不歇。
常在超市或其他水果店内看到“时令蔬果”的字样,比如看到西瓜,会让人想到酷暑难耐下的冰镇口感,吃一口是多么沁人心脾。看到橙红的柿子,会让人想到硕果累累的秋收季节。这一切的想法来源于自然规律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我们不妨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天打破了规律,随着科学发展,让特定季节的事物变成常年性的,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更加方便,但日子一长,我们会失去那种新鲜感,时令水果正值季节,必定是吸收了日月之精华,才会香甜可口,生活仿佛也多了几分乐趣。
自然的力量不容小觑。顺应自然是一种智慧,我们无法脱离自然规律而独立生存,切忌“拔苗助长”的错误,我们应顺应自然,顺应其有规律地发展!
评点:余音
文章从材料出发,自然得出观点“顺势而为”。文中,作者引用庄子、《种树郭橐驼传》、李煜等例子,论证了要顺应自然规律。从“人”和“物”等角度,作以阐述,结构完整。文章丝丝入扣,很有说服力,给人以启迪。李煜例处如果再加一些总结性的论述会更完美。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