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人民日报》在评论网上“新集体生活”时说: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
材料二: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培根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第一段,講述的是遵守规则对于集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太多因破坏规则而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轻一点的如高铁霸座,严重些的如酒驾车祸等各类违法违规现象。而对于材料中“新集体生活”这一新时代新生活而言,规则同样重要。并不是说只有与人面对面交往时才需要遵守规则,虽然见不到面,但在网络公共空间上发表言论、与网友交流,也是集体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也就必须遵守表达、交流的社会公共秩序和规则。
材料二的观点则是不能过分拘泥于规则,有时候也要勇于创新。因此,“规则”的理解应有正反两方面。我们清楚地知道,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因不考虑实际情况而死板地遵守规则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如旧社会的秩序(规则),新时期阻碍社会发展的旧条条框框(规则)等。当然,我们的思维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因规则被打破而产生的乱象中。但如果我们能把目光投向那些不合时宜、落伍的规则上,或许我们的思维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写作时必须明确提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适当引用相关事例论述不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同时,也应该适当论述部分过分陈旧的、死板的规则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散和人们灵活地处理事务。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论述我们在遵守必要的规则秩序的基础上,也不能被规则束缚住头脑,丧失创新能力和突破自我的勇气。
参考立意
1.遵守积极的规则,也要勇于打破消极的规则
2.规则与创新同行,现实与梦想齐飞。
例文
规则与创新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云天中学 刘雨薇
艺术大师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孟子则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二位贤者,一则强调创新,一则强调规范,他们孰是孰非,甚难判定。规范中的创新,才是二者最佳的组合原则。(以艺术大师徐悲鸿和孟子的名言开篇,分别对应了文章涉及的两个方面——创新和规范。并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规范中的创新,才是二者最佳的组合原则。)
首先,我们承认规范与创新之间存在着矛盾。(“首先”这一领起词语,使得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创新就是要勇于否定权威,打破旧框架的束缚。就如一生产新式花茶的厂家,历经几年试验,尝试无数的传统工艺,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实现推陈出新。这里有对传统工艺的大胆突破,与杜甫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样,会让我们惊喜。同时也可以发现: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他们利用丰富的积累对传统的大胆变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证实打破规则的必要性。)
规范则强调“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反对越规的行为。它正如足球场上的边线,一旦越过则将重新开始。但同时,它也是历史上扼杀创新的始作俑者,对于变革创新者的扼杀比比皆是,如王安石、康有为、谭嗣同等。(贴合论点的需要,人物事例的叠加使用使得文章具备了极强的说服力,且所运用的事例均为广为人知的名人事例,充实证实作者的素材积累丰厚,且能运用的得心应手。若能展开,会更好。)
其次,我们相信规范与创新能取得双赢。(“其次”与前文的“首先”相呼应,条分缕析。)
“和谐社会,共荣共生。”双赢需智慧。就如有的生产厂家对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痛心疾首;面对日益衰败的产业,苦不堪言;面对制假售假者,怒目而视。按照常理,人们会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然而,那只是“堵”而不是“疏”,也许事与愿违,因而,在保护自己的权利的方式上,有些厂家采取了创新的手法,公布工艺流程,撰写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推行,经过这样的规范,行业最终得到净化,事业也获得了成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更生活化,更容易使读者接受。)
再次,我们坚信在规范中创新,以创新促进规范。(“再次”照应前文的“首先”“其次”,行文严谨,结构严密。)
“规范之于创新,不是限制,而是基础。”“创新之于规范,不是抛弃,而是促新。”规范是人制定的,当有人突破规范时,正确的做法是采取包容的态度,观察它是否有利,然后兼收并蓄,制定新的规范。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制定规则,让规范与日俱新。(本段进行综合论述,与中心契合,有理有据有引用,叫人折服。)
创新是民族复兴的动力,规范是航海的方向,它们是奔路列车的左右轮,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平稳奔驰;它们是人的左右脚,只有协调一致,才能阔步前进,让我们记住:在规范中创新。(结尾扣题,再次回归创新与规范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化观点,回扣主题)
评点
分析透彻,由表及里。文章中考生对规范与创新二者的关系分析准确,首先把二者的关系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承认规范与创新的矛盾,规范对创新有约束的作用;第二层是规范与创新能双赢;第三层是规范与创新之间的新型关系。这样由点到面,层层深入,体现了考生思考的层次及水平的高低。
论证方式多种多样。议论文强调“讲道理、摆事实”“有理有据”,但是,高中考生在论证方面本身就是“软肋”,或者说,不会说理。这位考生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效果明显,从整体上增加了文章说服力。
活用名言警句。在文章中引用有如下效果:一是增强说理性,名言警句作为前人或贤者所说的话,本身有深刻的道理,是对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二是增加文采,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