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奕陆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极具人生哲理,催人不断奋进。
但在实际求学、做事之中,“广大”是否仅是志向远大,而无需坚定不移、切中要害?“精微”是否又仅是细致斟酌,而无需避免局限、坚持不懈?其中深意,仍需细细想来。
“乌托邦,远在地平线上”,它无法触摸,如此遥远,但令人遐想,让人前进,这便是“致广大”的意义。“致广大”的人,眼光长远,志在千里,注定要像歌德所说那样去“指点风景”,风光无限。“致广大”以坚定的信念为引航标,是孔子的“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致广大”以伸手便能够到的“广大”为灯塔,它就在远方,但并非模糊不清,忽明忽暗,而是如此明亮,如此接近,仿佛触手可得的实际存在。它不是游于九天之外无所凭借的随意畅想,亦不是能探盡世界万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狂妄自大。它在限度之内,又有无限可能。
“致广大”,通达广大之境,知晓志向所在,触碰有限之无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足脚下,注重细节,步履不停,这便是“尽精微”的定义。“尽精微”的人,精益求精,脚踏实地,每一个个体,都是极具匠心的工匠。但细致的追求不代表目光短浅,它不是“朝菌不知晦朔”,它不是“三季人”的典型,它是从细微做起,步步积累,是组成C919的每一个零件,是工匠手中的每一道工序,是长篇巨著的每一个文字。精致,成就伟大。
致广大,通达广大之境,知晓志向所在,触碰有限之无穷。
尽精微,极尽精微之处,非是自我局限,成就精细之宏伟。
将广大与精微合一,探索宇宙之奥秘,成就无限之自我。志在千里,行在跬步,以青春之力,筑家国之姿。
(指导教师:顾灵山/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