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为自动驾驶淘汰赛鸣枪的竟然不是特斯拉,而是一家来自中国的本土企业,因为无论是交付速度还是交付质量,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毫末)都已跻身中国自动驾驶公司量产能力第一名。
2021年,毫末营收达到数亿元,成为中国营收增速最快的自动驾驶公司;2022年,毫末再次刷新记录,成为中国乘用车领域首个大规模量产城市辅助驾驶产品的公司。这样的成长轨迹显然令人亢奋,要知道毫末还只是一家成立两年半的创业公司。
都说智能汽车时代没有新势力,只有新技术,谁能在技术上取胜,谁就能领跑智能汽车赛道。而技术正是毫末不变的信仰,不以Logo论英雄的毫末,始终在自动驾驶浪潮中扮演着技术强者的角色。
那么,毫末为何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范式?与Tire1相比,毫末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打法”上又有何不同?《汽车观察》与毫末董事长张凯、毫末CEO顾维灏进行了交流,听其详述毫末的“速度与激情”。
“风车战略”步步为营
“我们的战略路径一直非常坚定与清晰,就是始终坚持以‘风车战略’为指导,这也是我们基于对自动驾驶商业落地三大定律‘从低速到高速、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民用’的认知。”张凯对《汽车观察》如是说。
其中,乘用车辅助驾驶、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智能硬件,是构成毫末“风车战略”的三个叶片,而数据智能则是“风车战略”的中轴。
首先,在乘用车自动驾驶领域,毫末小魔盒共有1.0、2.0、3.0三代产品。目前,小魔盒1.0、小魔盒2.0均已搭载至长城汽车6款热门车型上,使其成为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第一的企业;此外,无论是算力还是整体传感器的数量装备,小魔盒3.0都具有领先性。
但也看得出来,作为长城汽车旗下的子公司,毫末产品多搭载在“自家”车型上,未来是否会跳出长城汽车从“内循环”发展成“外循环”,与其他车企合作呢?张凯答复道,“辅助驾驶产品目前肯定会首先落地在长城汽车上,并要在长城汽车上打磨出最好的产品来。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去寻求一些与其他主机厂的合作,毫末要找有基础的、对中国市场有期待的合作伙伴。”
其次,在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领域,毫末相继推出小魔驼、与美团合作的魔袋20、与阿里达摩院合作的小蛮驴等产品。其中,小魔驼累计运营订单已突破5万单,尤其是小魔驼2.0首次将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价格下探到12.88万元,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无人配送车的成本多集中在20万~25万元。
不仅如此,毫末还在保定建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柔性制造基地,可实现1万辆产能目标。此外,伴随小魔驼2.0的有序落地,毫末还将迎来大规模的车型配套交付任务。
据张凯透露,2022年,毫末将承担长城汽车34款待上市车型的高级别辅助驾驶开发任务,占长城汽车全年待上市车型的80%,与此同时,长城汽车高级别辅助自动驾驶渗透率也有望在今年突破40%。
但受当前疫情影响,有人可能会担心毫末的供应情况会有所推迟,如何保证全年目标的稳步推进也备受业内关注。实际上,2022年对于毫末而言,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如何在疫情之下保证这些项目的顺利交付,且交付产品又能符合客户预期、具备市场竞争力,这些都是毫末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凯坦言,一方面疫情原因,供应链肯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电池不断涨价、边缘芯片的匮缺导致成本暴涨,这些都会增加生产的复杂度。但他也强调,“由于是与长城汽车合作,毫末的硬件生产和供应链情况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且交付与产品节奏也都在按计划推进中。”
在张凯看来,除市场规模十分重要外,数据智能的领先、研发技术的先进、落地交付及迭代的速度、团队的搭建和资金的准备等,也都是自动驾驶领域值得重视的发展因素。基于此,2022年毫末要进行三场关键且意义重大的战役——数据智能的技术之战、智能驾驶的城市场景之战、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的规模之战。
比肩特斯拉 MANA立大功
作为“风车战略”的中轴,2021年年底,毫末成功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2022年4月,仅过去三个多月,MANA在降低成本、提高迭代速度等方面迎来多项重磅升级,让“中国没有不能识别的红绿灯和车道线”变为现实。
要知道在MANA发布前,国内数据智能体系基本上算是空白,而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背后原因就是搭建起了一套数据智能模型。而MANA的问世,意味着特斯拉的数据智能体系第一次被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对标。
随后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毫末辅助驾驶系统就从高速域延伸到城市域,可以说是落地速度最快的一个。截至2022年5月,搭载毫末MANA的用户行驶总里程已突破800万km,完成超19万h的学习时长,虚拟驾龄相当于人类司机2万年的驾龄。
“发展AI自动驾驶技术是毫末的核心驱动力,大家所看到的毫末所有落地成果,背后都有MANA的支持,可以这样说,MANA是毫末自动驾驶产品进化的基石与核心源动力。”顾维灏对《汽车观察》表示,以领先的数据智能为核心,乘以稳定的量产能力,乘以安全,再叠加生态的幂次方,将构成毫末的制胜公式。
那么,MANA在汽车智能化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能为汽车用户和汽车行业带来哪些益处?顾维灏阐述道,“随着时间的积累,MANA可以让毫末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更准确、认知决策更像人类,能让标注、仿真验证更高效,从而打造更快、更稳、更安全的自动驾驶系统。”
2022年5月,由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指导、《汽车观察》传媒主办的中国汽车智能创新技术评选进入评审阶段,毫末带来的参评产品MANA引发评委高度关注,因其与国内外竞品相比,优势十分突出。
“搭建高效、低成本的数据智能体系既是自动驾驶技术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自动驾驶系统能够不断迭代前行的重要环节,更是毫末自动驾驶商业化闭环的关键所在。”顾维灏对《汽车观察》解释道,“毫末将Transformer大模型引入到MANA中,进而实现空间、时间及传感器三位一体的深层次感知,在中国道路环境和应用场景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比如通过用Transformer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前融合方式,解决“空间感知碎片化”和“时间感知不连续”的问题,有效识别城市道路车道线;再比如,通过迁移学习领域中的混合迁移训练方法,将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混合训练,从而提高红绿灯识别度等。
而为了能让MANA进化更高效,毫末用机器学习模型替代了手写规则和参数,这也为自动驾驶解决思路带来了新的启示。为此,顾维灏举例道:“近年来,伴随自动驾驶更多面向城市开放道路场景,复杂的路况对算法设计提出了重大挑战,一旦手写规则写多了,就有可能自相矛盾、引发逻辑爆炸,从而导致算法越来越难以维护和调和。针对这一痛点,毫末通过TarsGo提供了一个车端的模型,用新的模型替代原来模型。”
决胜城市场景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L2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只有15%;到了2021年,我国乘用车高级别智能驾驶渗透率就已超过20%。伴随渗透率的不断提升,NOH智慧领航辅助驾驶系统逐渐走进城市,城市场景智能驾驶正在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新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难发现,目前自动驾驶领域的主要玩家们都正沿着“高速场景-城市场景”的迭代路线推进系统升级。例如,小鹏汽车宣布将于今年上半年在部分地区开放城市NGP;蔚来NOP也将打通高速、城区、泊车等场景,并将其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力重点。
伴随多家企业相继宣布城市智能驾驶落地时间表,毫末将如何加速构建行业壁垒?“毫末城市NOH”的发布正是毫末面向“下半场”竞争交出的答卷。
2022年4月,毫末正式发布了搭载HPilot3.0的“城市NOH”,这既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量产的城市辅助驾驶产品,也是中国第一个重感知的城市辅助驾驶方案,更是2022年中国第一个最实用高效的城市辅助驾驶产品。
从功能上看,“毫末城市NOH”的表现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在国内的表现,目前会率先在北京、保定等城市进行深度场景打磨,未来还将覆盖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未来2年,毫末NOH产品的落地城市将超过100个、搭载乘用车数量将超过100万辆。
在张凯看来,高速领航智能驾驶是自动驾驶的上半场,城市道路辅助驾驶是自动驾驶的下半场。如何才能打赢下半场,张凯分享了毫末四大制胜法则:有效积累高质量数据;与客户开放式共创,深度绑定发展;在智能驾驶开发和迭代进程中注入用户思维;降本增效,统一全员行动目标——最大程度提升軟件复用程度及各环节效率。
基于此,伴随毫末城市NOH的发布,毫末还推出了面向乘用车驾驶领域的“6P开放合作模式”,为合作方提供代码、模块、软件、硬件、云端服务、全栈解决方案6个产品层面的合作方式。
“毫末是业内第一家实现智能驾驶流程化开发与标准化交付的公司,我们的合作模式不是供应商模式,而是开放式共创、深度绑定的互赢模式,大家能够看出我们的诚意以及对新的商业模式的决心。”张凯如是说。
稳接资本橄榄枝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烧钱的领域,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项目,但毫末却始终能在研发投入及人才体系建设上保持着充足的资金。它是如何做到的?其实,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这类独立自动驾驶公司不同,毫末既能得到长城汽车的资金与业务支持,又有外部市场的融资,能够兼顾生存与发展。
仅过去一年,毫末就已连续获得多笔融资:2月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有首钢、美团、高瓴资本等;12月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有美团和高瓴创投、高通创投、首程控股和九智资本等。
2022年4月12日,毫末再次高调宣布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领投,首钢基金旗下首程资本跟投。“资本对于毫末智行的关注,是投资人自然选择的结果,他们希望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到确定性更强的技术路线和团队上。”顾维灏对《汽车观察》如是说。
当谈及毫末选择投资方的标准时,顾维灏这样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长赛道,在行业发展起伏过程中,具备长期实力和战略资源的投资人能够陪我们走得更远,并能在过程中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持续动荡、汽车行业缺芯少电的情况下,稳定且持续的资本入场是毫末夯实领先地位的重要一环。即便困难重重,但毫末仍持续看好中国汽车智能化的投资前景,坚信毫末在2022年的领先优势还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