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荔
译制艺术是电影作品跨文化的语言符号转换艺术,是扩大电影作品受众范围的重要手段。据统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50多种官方语言,其中民族语言、部落语言超过200种①。为了推动共建各国影视作品实现有机互动、传播互通,就需要通过考虑语言复杂性、文化多样性,充分做好影视译制工作。泰国电影是亚洲电影的重要部分,也是大众了解泰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泰双方联合发表声明,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合作,为中泰电影进一步传播、交流提供强有力支持。为促进泰国电影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应注重选择符合我国文化语境、受众认知的电影作品,通过提升译制水平,助力中泰电影深入交流。
一、泰国电影艺术发展概述
泰国电影是大众了解泰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泰国文化艺术审美的集中呈现。泰国电影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通过融入泰国民俗风情、信仰,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艺术风格,其中恐怖片、青春片、历史片等类型电影,凭借夸张想象、浪漫温馨等特征,为观众营造了充满神秘感的想象性空间,从而成为世界大众了解泰国文化的重要名片。
(一)泰国电影发展概况
1923年,美国制片人亨利·麦克瑞在泰国皇族万素瓦家族的帮助下,创作完成了泰国历史上首部出现泰国演员的故事长片《苏婉姑娘》(也被译作《天堂王国》)②。1927年,万素瓦家族正式成立了独立的电影公司斯里克伦影业,创作完成了首部由泰国人导演的无声电影《两种好运》③。在泰国电影发展早期,电影艺术更多旨在为了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审美偏好和文化消费需求,主要有喜剧电影、爱情电影,比如,喜剧电影《谁发疯了?》(1928)和《美丽的黑眼睛》(1928)以及爱情电影《爱情的战斗》(1931)等。
20世纪70年代,泰国电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创新叙事手法,采用大众普遍喜爱的泰国民歌元素,使电影艺术获得观众认可。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电影《乡村魔幻爱情》大获成功,并以600万泰铢的成绩,创造了泰国电影的票房纪录。④1977年,泰国政府为了扶持电影产业发展,对外国电影的进口关税从每米2.2泰铢提高到每米30泰铢,受此影响,泰国电影产量剧增,其中,1978年泰国国产影片的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61部⑤。20世纪90年代末,泰国政府成立专项基金,并出台税收减免政策,为电影行业发展提供支持。由朗斯·尼美毕达执导的电影《喋血青春》(1997)不仅为泰国电影带来全新生机,也有力推动泰国电影“新浪潮”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新技术和新表现手法的成熟应用,泰国电影行业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GTH影业公司为代表的优秀电影公司、以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群体。正式成立于2003年的GTH影业公司,凭借电影《小情人》(2003)、《亲密朋友》(2006)、《你好,陌生人》(2010)等作品,不仅成为泰国知名影业公司,也将作品成功输出国际市场。2016年经过重组的GDH559电影公司,成功创作了《天才枪手》《友情以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作品。泰国电影通过聚焦全球传播,弘扬泰国文化,形成了深受欢迎的历史题材影片。电影《素丽瑶泰》(2001)充分激励泰国电影人讲述历史的信念,使历史片成为泰国电影行业极具影响力的类型。该片通过讲述泰国民间传说、反思文化命运,不仅满足了泰国观众对民族历史的想象与文化认同,也为其他地区受众了解泰国历史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代泰国电影主要有动作片、爱情片以及恐怖片等类型电影,普拉奇亚·平克尧执导的电影《冬荫功》(2005)和《冬荫功2:拳霸天下》(2013)、查崔查勒姆·尧克尔执导的史诗电影《泰王纳黎萱》(2006)、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执导的艺术电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华森·波克彭执导的电影《初恋这件小事》(2010)、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的电影《天才枪手》(2017)和納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执导的高口碑电影《速度与爱情》(2022)等一系列泰国电影,通过在不同国家上映为观众了解泰国文化提供了鲜活素材。
(二)泰国电影的艺术风格
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所长薄文泽提出:“泰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源头是印度和中国,在早期的泰国电影里可以看到明显的印度和中国文化元素。泰剧结构简单而并不冗长,情节跌宕起伏而自然可信,人物表演大方而不故作惊人,结局皆大欢喜而不留悬念。这是泰剧吸引中国观众的主要原因。”[1]泰国电影通过将叙事艺术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相融合,使用独特的叙事策略,满足受众的艺术想象与文化认同,形成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电影艺术风格。[2]
泰国电影来自不同地域,但其创作美学的核心在于根植泰国乡土,通过密切关注泰国文化,深切关照泰国现实生活,形成独特的叙事类型与表达风格。泰国电影的第一吸引力在于内容、题材的稀缺性,其中不仅保留了泰国本土的文化特色和异域风情,也以类型化影像的方式,书写了独特的泰国美学。[3]与此同时,泰国电影之所以备受全球关注,关键在于始终坚守本土化创作特色。比如,通过融合宗教文化,形成具有民族色彩的恐怖电影,借鉴我国香港功夫电影的创作经验,打造具有泰拳特色的功夫片,以及以温情、搞笑为主要卖点的爱情电影等。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现状
电影艺术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元素,其中不仅讲述了丰富、鲜活的故事内容,也依托叙事文本,传递了相应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和审美风格。泰国电影是展示和传播泰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泰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推动与共建国家文化深度交流,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倡导共建国家优秀影视作品积极“走进来”,多部体现泰国风俗民情、诠释“泰式美学”的优秀电影作品引进我国。
(一)传播方式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泰国优质影视作品在我国传播已成为深化中泰双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策略。[4]目前,泰国电影在我国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购买版权,登陆影院市场。以电影《天才枪手》为例,通过由国内电影发行商恒业影业购买版权,组织发行,促进泰国电影登入我国电影市场;二是组织节展活动。201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了泰国电影展。通过开展中泰合拍电影、举办“中国—泰国电影文化周”,推动中泰电影交流融合,不仅拓宽了中泰文化交流空间,也为中泰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三是网络传播。借助天府泰剧、BTS、TAZZ等字幕组,以及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四是明星带动。泰国电影凭借其“明星效应”和神秘、特色的文化习俗,获得国内受众关注。以男明星Mike为代表的泰国影星在我国获得较多关注,茱蒂蒙·琼查容苏因和查侬·散顶腾古凭借在电影《天才枪手》中的优秀表现,获得“2018爱奇艺尖叫之夜年度银幕新人奖”,不仅反映了我国观众对泰国电影的认同,也生动见证了中泰电影艺术的传播交流。
(二)传播效果
与欧美电影相比,泰国电影虽然属于小语种、小成本的“小片”,但是其中讲述了完全不同于我国文化的故事内容,为大众了解泰国文化、参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会。[5]自20世纪80年代起,泰国电影就开始在我国传播。但是,与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传播状况、泰剧在我国的传播状况相比,其整体传播效果相对一般。随着泰国电影创作不断成熟,优秀影片不仅在泰国本土获得受众认可,也成功进入我国电影市场。
目前,爱情片、恐怖片与动作片等三大类型电影成为观众最关注的泰国电影。由GDH559影视公司出品,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查侬·散顶腾古等人主演的电影《天才枪手》,通过以2014年的亚洲考场作弊案为蓝本,讲述了天才高中生小琳在国际会考上,通过为富家公子作弊来牟取暴利,并与另一位天才学生班克共同策划、完成跨时区作弊的故事。该片精准把握观众内心对考试、作弊等行为的恐慌心理,制造多场充满悬疑感但又具有浓厚娱乐色彩的故事情节,不仅增强了故事情节悬念,也为观众呈现了多处视觉奇观。例如,为了向观众呈现独特的泰国场景,在拍摄、创作“飞车赴考”场景时,使用了100位真的泰国摩托车司机。该片以趣味、新颖的杂糅方式探讨了许多国内同题材电影较难触及的泰国社会话题,在对贫富差异、高额学费、僵化的考试模式等话题进行批判的同时,传递了必要的温情和深刻反思。
电影《天才枪手》进入我国电影市场后,票房收入超过2亿元,创造了泰国电影在我国内地的票房纪录。①由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执导的电影《记忆》(2021)在我国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提名,并且该片在我国所获得的票房是其全球最大票仓②。但是也应该认识到泰国电影在我国的票房情况并不理想。比如,电影《小战象2》(2012)票房仅116.3万元,电影《暹罗决:九神战甲》(2018)仅获得票房253.5万元③,整体票房成绩不佳。
(三)传播困境
“电视节目、电影或是录像,都是扎根于特定文化的,这些文艺作品在国内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是因为国内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当这些作品传播到其他国家时,吸引力就会大大减弱,因为这些国家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6]推进泰国电影在我国传播,不仅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泰国文化习惯、艺术审美,也为中泰文化深度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7]但是,电影传播与沟通并非简单依靠语言,而是情感美学的生动传递。一方面,泰国电影作品缺少良好的字幕翻译能力。泰国电影凭借独特的异国风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剧情,以及温馨感人的视觉场景,吸引国内受众关注。但是,泰国电影在传播过程中,缺少专业的翻译力量支持。目前,国内仅有少数高校开设泰语专业,而完成泰国电影翻译不仅需要掌握泰语知识,还要对泰国电影制作、泰国文化等形成充分认识。因此,在翻译、校对及制作等领域的人才缺失,影响了泰国电影作品的传播规模与速度。部分泰国电影作品在翻译时,甚至搜索带有英语字幕的泰剧来辅助翻译;另一方面,在对泰国电影作品进行译制时,缺少对文化“可接受性”的应有关注。泰国电影作品在创作、叙事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歌舞元素来辅助叙事、表达心情。但是,目前我国上映的泰国电影大多保留了原版的泰国舞蹈、语言等。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存在中式台词与泰语舞蹈场景来回转换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观影体验,也影响了电影作品主题、美学特征的有效表达。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泰国电影译制艺术水平的有效路径
泰国电影是我国观众了解泰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中泰文化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但是,受语言障碍、文化隔阂等因素影响,我国观众对泰国电影存在文化误读和认知差异,不仅无法更好地理解电影台词、叙事文本,也影响了泰国电影的传播质量。为促使泰国电影有机传入我国,需要在文化足够理解、受众可接受的基础上,通过找寻中泰文化的互通性,构建复调传播体系,不断提升译制工作水平。
(一)以文化的“可接受性”为基础
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曾在自己影片中对“语言与影像的差异”进行探讨,并认为:“影像或许是比语言更贴近‘自由的存在……影像更像是纯粹的见证者”[8]。译制不仅能够为泰国电影打开更加广阔的中国市场,也为我国观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电影作品。在“一带一路”语境下,推动中泰电影艺术广泛传播、深度交流,不仅需要解决语言上的差异,还要尽可能通过以文化的“可接受性”为基础,以“本土化”的方式来处理泰国电影文本,通过适当修改,更好适应我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思维。[9]其一,要从文化的“可接受性”出发,通过考虑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受众的个人接受习惯、审美认知和文化意识,对叙事内容进行合理创制,从而减少因为语言、文化和情感等产生的文化隔阂;其二,应深入、全面地了解中泰文化的实际差异,通过关注受众审美偏好、文化理解,选择具有“共通性”的叙事主题,将符合中泰两国人民的情感诉求融入泰国电影的译制过程,增强我国受众对泰国电影叙事内容的“可接受性”。
(二)以增强泰国电影译制的“针对性”为重点
泰国文化、泰国故事在我国吸引了更多受众,但是受文化习惯、语言应用差异的影响,制约了泰国电影在我国的传播效果。在泰国电影传入我国的初期,通常会采用“以牺牲泰国电影话语体系”为代价的译介方式,以贴近我国语言、文化和审美的翻译策略,来确保我国观众能够看懂泰国电影。虽然中泰电影艺术交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泰国电影在我国传播仍面临较大困难,其中价值观念、语言等差异,是造成交流障碍的重要因素。例如,泰国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都与我国文化存在差异,使得观众较难理解、接受相关电影文本。同时,部分泰国电影作品存在题材、内容等不符合我国电影传播要求的问题。为适应中泰电影传播、交流不断深化的客观趋势,提升泰國电影的译制水平,需要以表情达意为重点,通过提高中泰电影译制工作的“针对性”,助力泰国电影实现更好传播。要细分受众偏好,尝试利用流媒体平台建设专门的“泰国电影频道”,通过完善版权引进机制,创作与引进泰国电影相关的讲解作品,辅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其中涉及的民俗风情与人文习惯。要构建多层多元化的泰国电影数据库,针对中泰两国文化心理、审美习惯等差异,对泰国电影作品进行合理化改造,为我国观众提供针对性强的译制版本。
(三)以提升泰国电影译制的“有效性”为核心
泰国文化与我国文化具有亲缘性,但不同的国情、文化氛围,使泰国文化充满了独特吸引力。电影作品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一些泰国电影因为特殊的故事题材,与我国文化语境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简单的语言转化,很难让观众理解泰国电影的叙事情境、人物心理和故事情节的复杂性。[10]为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提升泰国电影的译制水平,需要以中泰两国相通的人性、人类的共情为核心,通过挖掘泰国电影在叙事手法、情感呈现和美学表达等领域优势,在消除语言差异、化解文化隔阂的同时,以“有效性”译制实现文化共享。在对泰国电影名字、台词等文本进行翻译时,不仅要提高翻译者对泰国电影的艺术理解,也要将语言美学融入电影故事、人物形象,尽可能保留泰国电影蕴含的独特情感美学。在对泰国电影进行译制过程中,译者要深入了解我国电影的管理规范、风俗禁忌,探寻泰国电影与我国文化习俗的最大和解。针对部分违反管理规则的故事情节、叙事文本要进行合理改编,在促进“文化转译”的同时,使泰国电影真正符合我国语境,不断提升观众的接受度和认同度。
结语
电影艺术凭借丰富的人文价值、深厚的人文情怀,成为促进文化深度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中泰电影传播交流,需要以多声部的复调传播为基础,谱写中泰两国电影艺术“大合唱”。为促使我国受众更好接受泰国电影艺术,在引进泰国电影进行传播时,不能简单关注陌生、异质性“故事”空间的构建,应从影视译制主体视角出发,结合我国观众的审美偏好、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创作题材,通过开展符合受众审美语言、文化习惯的译制活动,合理映现或呈现源语文化,在共享积极价值观的同时,助力泰国电影在我国的传播从零散走向规模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综述:泰国电视剧获中国观众青睐[EB/OL].(2011-09-26)[2023-06-08].https://news.ifeng.com/c/7faS5mRHw9T.
[2]齐伟,张红斐.华语电影“系列片”的跨境叙事模式[ J ].中国文艺评论,2020(08):73-83.
[3]谢晓霞,王振兴,杨颖.“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影视剧在缅甸的传播[ J ].青年记者,2020(15):78-79.
[4]盛柏.泰国主流电影的商业化运作——以21世纪以来神话史诗电影为例[ 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67-75.
[5]王淞可,刘洋.中国文化形象的差异化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电影在泰国的传播[ J ].电影评介,2022(11):19-25.
[6][加拿大]考林·霍斯金斯.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M].刘丰海,张慧宇,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56.
[7]麻争旗,李燕.视听译制艺术的国际传播力研究[ J ].中国电视,2022(10):48-54.
[8][法]让-吕克·戈达尔.电影史[M].陈旻乐,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366.
[9]任晟姝,林疆豫.视觉标签与故事适配:东南亚元素的银幕呈现与跨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J ].电影评介,2022(23-24):
155-158.
[10]李守石,趙燕.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效果及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4):1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