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问题与路径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2023-03-02 03:56:56真,赵
生产力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农业

马 真,赵 华

(甘肃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产业振兴有助于防止规模性返贫,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利益联结,实现集聚乡村产业发展动能,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产业效益低,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问题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甘肃省作为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要的省份之一,2020 年11 月贫困县全部摘帽后,近年来,乡村地区仍呈现产业基础不稳,返贫风险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因此,研究甘肃乡村产业振兴问题,对于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以及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现甘肃省乡村全面振兴和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产业是乡村振兴之根,产业振兴有助于持续推进农民稳定增收,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筑牢乡村振兴基础。甘肃省现有1 356 个乡镇,城镇化水平低,据甘肃省统计年鉴近三年数据显示,2020 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共9 016.70 亿元,2021 年甘肃省农业生产总产值1 623.21 亿元,第一产业产值为1 198.14亿元,占比44.85%,第二产业占比为17.81,第三产业占比37.34%相比2005 年,第一产业从63.67%下降为44.85%。2022 年甘肃地区生产总值11 201.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 515.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 94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 741.3 亿元。数据表明甘肃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虽然甘肃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第一产业比重仍为支柱性产业。

(一)甘肃乡村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产业振兴是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致富的关键。2018 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以“牛羊菜果薯药”为特色的乡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产业为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通过产业扶贫和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计划使甘肃省最后75 个贫困县全部退出我国贫困序列,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的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着力点。以肉羊产业为例,甘肃省羊存栏量位居全国第三,畜牧业产值658 亿元。调查发现,地处陕甘宁革命老区的甘肃环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肉羊产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以肉羊为中心的特色畜牧业为环县脱贫摘帽作出重要贡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环县进一步借助甘肃省打造百亿级肉羊产业大县策略,通过“政、企、研、社、村、户”七位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肉羊产业产值突破50 亿元,为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经验,为镇域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样板。

(二)甘肃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逐年升高

近年来,在“牛羊菜果薯药”乡村产业逐步深入推广下,甘肃全产业链产值逐年上升,产业体系化建设步入转型升级阶段。乡村特色产业为着力打造甘肃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以及实现优势特色产业面积新突破打下基础。据统计,2022 年,甘肃省六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 325.4 亿元,2023年甘肃力争突破5 400 亿元,带动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到5 532 亿元。

调研发现,马铃薯产业是定西市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定西市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马铃薯产业不仅实现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并通过丰富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构建“品牌+平台+集散”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和现代化精深加工体系,成功打造为全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从2020—2023 年产值提高18 亿元,2023 年综合产值达到220 亿元。

(三)甘肃乡村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以及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的历史性转变,甘肃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以此推动甘肃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调查发现,甘肃现有六大特色产业区域,以兰州为核心的沿黄河产业带主要以高原夏菜,都市性农业为主,2022 年兰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6.78万亩,增长1.4%,其中粗粮种植面积14.75 万亩,较往年减少1.2 亿万亩。以高原夏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为91.8 万亩,增加4.04 万亩。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在干旱荒漠地区中发展旱作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武威为例,武威市农业总产值321.1 亿元、较2021 年相比增长12.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85.4 万亩。

以优质苹果、现代牛羊产业为主的陇东雨养农业区,实现了产业的提质升级。“十三五”时期,庆阳市肉鸡、肉羊、生猪、肉牛存栏量分别居全省第、第四、第五和第七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苹果、蔬菜、瓜类、中药材产量分别达到50.72 万吨、50.49 万吨、55.57 万吨和7.51 万吨。以中药材、马铃薯等为主的中部旱作农业区,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定西来说,马铃薯和中药材是甘肃重要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50 万亩、总产达530 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10 万亩左右,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以林果(苹果、花椒、油橄榄、核桃等)、蔬菜、现代畜牧业为主的天水及陇南山地特色农业区,其中天水市围绕果菜畜药为主导优势产业,着力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品质,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园林水果产量188.42 万吨,增长8.46%。全市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增长7.9%、3.95%、5.19%、2%。陇南市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陇南市已形成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四大长效主导产业,苹果、茶叶、马铃薯、畜牧、蔬菜五个区域优势产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当地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 00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到210 亿元,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到42%。

以牦牛、藏羊、藏药等为主的甘南及祁连山高寒草地农牧交错区形成的甘南及祁连山高寒草地农牧交错区,甘南以牛羊饲粮药菌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羚东,羚南,羚北”三大产业区域,积极培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强县,强镇示范样板。2020 年,藏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8 万亩、总产量达6.09 万吨。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 750.3 亩,形成了以羊肚菌为主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模式。

甘肃省以上乡村产业发展现状表明,2022 年以来甘肃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落实“牛羊菜果薯药”为特色的乡村产业,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了粮食生产的新突破,为乡村产业发展打下基础。2023 年甘肃省“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发生历史性转移,乡村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甘肃虽然拥有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相对健全的支撑体系等有利条件,但是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三、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均衡

产业布局是产业振兴的前提。当前甘肃省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显示产业布局主要以地域优势产业为主进行划分,产业布局以第一产业为主,存在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其一由于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类型复杂,昼夜温差大,现有产业区域划分未能全面统筹甘肃省各市县气候类型和产业特点,未能因地制宜的发挥好市县产业优势,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二产业布局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未能提高对产业布局的纵深谋划和突破,产业布局过度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未能形成三产并举的产业体系[1]。其三产业模式仅依靠种植+销售的单一发展模式,未能将产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因此,科学谋划甘肃省乡村产业规划和布局尤为重要。

(二)尚未发挥自然优势,产业收益低

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各市州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虽日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如何利用好特殊的自然条件,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是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挑战。

首先甘肃乡村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产业模式局限性强,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未能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拓展其他产业类型。其次当前乡村产业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由于农民经济收入低导致产业投入小,机械化生产率低,与之相对应的后果是产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最后乡村产业未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调研发现产品销售仍以自产自销为主,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有限,使用互联网能力弱,如何进一步拓宽乡村产业的销售渠道,提高产业的收益转化问题亟待解决。

(三)乡村产业融合度低,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低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具有重要作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甘肃乡村产业中虽然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但其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二、三产业融和度低,导致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低。

具体表现为甘肃乡村农产品仍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未进行深加工。例如定西马铃薯,兰州百合等大多以初级农产品形式进行简单包装销售,牛羊肉产业也仅以屠宰后简易处理进行销售,未进行深加工。究其原因为甘肃省乡村现缺乏深加工和精加工企业,此外,现有加工企业技术水平有限,并盲目追求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因此,导致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薄弱,产业附加值低。其二,产业融合视域狭窄,乡村产业大多以旅游业相融合,乡村文化功能挖掘力度低,例如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之间的文化功能缺失,因此如何更好地结合产业与文化为当前乡村产业面临的问题[2]。

(四)产业标准建设尚不完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是我国标准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产业标准化体系化建设也是保障乡村产业持续长效发展的重要机制,产业标准化体系化对农民生活健康、农产品质量保障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甘肃省乡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规范化产业链尚不完善,农产品安全隐患较大。近三年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结果公布显示,2020 年共检出30 批次食品农兽药残留问题,占不合格总数83.3%;2021 年在12 大类食品和1 131 批次样品中在5 大类食品中的23 批次样品不合格问题,2022 年14 类食品中共检出8 批次不合格的问题,其中农药残留和产品质量指标不合格占比居高,因此解决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问题对于产业长效发展和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四、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一)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农业+”发展态势

科学谋划产业规划,完善产业布局助于构建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首先,优化产业布局,根据甘肃省寒区、旱区不同气候特点和地理类型,将自然劣势转变为优势条件,优化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一带五区”的产业布局,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乡村产业为重点,地方特色产品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的建设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

此外,建立农业、工业、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培育“农业+”的多业态发展态势,例如积极探索农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生态、体验、观光、创意农业,实现产业链条的再延伸,促进甘肃乡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充分挖掘“寒旱”特质优势,积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寒旱特质明显,促进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应注重挖掘寒旱特质优势,采取戈壁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休闲采摘农业等措施尤为重要。

首先,积极开发戈壁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应着重利用甘肃省优越的光热条件,采取地膜灌溉和滴灌模式防止土壤水肥流失,发展荒漠区日光温室为主的戈壁绿色有机农业,积极采用工厂化可移动大棚,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设施推进乡村产业发展[3]。其次,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立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产业经营主体,鼓励企业与农民合作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商品转化率,提升农民经济效益。最后,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在现有的线下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渠道建立营销体系,建立全产业链大数据,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建立良好的市场反馈机制,注重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口碑和产业品牌[4]。

(三)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提升产业文化效益

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有助于创新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促进产业新业态的出现,提高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增长。

针对初级农产品效益低,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引导村民集体集资联合建立区域加工厂,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加工产品;通过政策帮扶引进优势加工企业,促进农户产品和企业加工厂相协作,并建立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做好产品品控;积极建立现代化加工产业园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益。对于产业和文化融合度低的问题,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产业+文化”的发展模式,建立基础设施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和示范园区,并建立丝路文创旅游产品,提高乡村产业的附加值。

(四)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

单纯依靠产业本身促进产业振兴的效益具有单一性,只有建立高标准的绿色质量体系,推进乡村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建立制度完备的农产品品质监测评价体系才会真正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政府应突出食品的专项检查工作力度,强化食品源头监管力度,完善日常执法监察机制,提高对违法制造、售卖、使用有毒有害农药的处罚力度[5]。其次,建立企业和市场备案审查机制,对不符合我国质量标准体系的产品坚决予以取缔,最后,政府应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农民和消费者认知。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战略,对于解决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为乡村区域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在甘肃现有的乡村产业基础上,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挖掘寒旱特质自然优势、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有助于加快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甘肃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此路径不仅为甘肃省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借鉴,而且也为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路径参考。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林业(2022年1期)2022-02-19 02:35:08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 10:54:36
行走甘肃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2
甘肃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