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凌
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节奏训练扮演着重要角色,视唱练耳教学也面临诸多挑战, 这要求高校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化与革新, 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奥尔夫教学法将通过与语言、 手势、 听觉等训练模式相结合, 充分提高学生在学习节奏训练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此提升其核心素养以及音乐运用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方法, 其理念是通过音乐、 语言、 舞蹈和体验等多元素的结合,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身体、 心灵和智力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富有创造性和愉悦性的艺术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 情感和智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方面, 奥尔夫教学法具有身心一体的特点, 即强调学生通过全身的参与学习, 将身体、 心理和智力统一起来, 开展音乐、 舞蹈等身体活动, 培养其自信心、 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螺旋上升的教学模式, 从简单到复杂、 从易到难, 通过逐步扩展和深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 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为唱歌和演奏,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听觉认知能力, 提高其音乐表达和演奏技能; 其次为舞蹈和运动, 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提高其身体表达和舞台表演能力、 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口语表达和语言感知能力; 最后为剧场和戏剧,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戏剧想象力, 以此提高自信心和艺术表达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方法, 其全球影响力十分广泛。 首先,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在音乐教育界被广泛应用, 已成为许多国家音乐教育的主要理念和方向。 奥尔夫教学法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 在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课程中,奥尔夫教学法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实践产生着深远影响。 其次, 奥尔夫教学法在普通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不仅注重音乐教育,还涵盖了语言、 舞蹈、 体操、 戏剧等多个学科和艺术形式,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的综合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最后, 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国际上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将奥尔夫教学法纳入了他们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当中。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同时视唱练耳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环节, 关系到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奥尔夫教学法在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作用。 一方面, 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视唱练耳课程的核心是对音高、音程、 节奏、 结构等音乐要素的准确分辨和掌握, 可通过音乐、 舞蹈、 声音活动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全身投入, 通过亲身体验、 创造等方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奥尔夫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视唱练耳课程不仅仅是对音乐要素的准确分辨, 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歌唱、 演奏等方式将音乐表达出来, 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将音乐以更生动、 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 奥尔夫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在视唱练耳课程中, 学生通常需要在小组或团体中进行合作和演练。 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通过共同创造、 演绎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这对于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合作演练和整体表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奥尔夫教学法加入视唱练耳课程中,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同时, 也使得高校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奥尔夫教学法的有机融入, 不仅能够提高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效果, 还能提升学生视唱练耳的水平和音乐综合素质。
首先, 音乐教育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学生进入高校时的音乐基础和听力水平参差不齐, 较少学生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培训, 对音乐要素的掌握较少, 导致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学习进度较慢, 这给教师带来了教学压力和挑战。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灵活的教学方案,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其次,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与现代音乐教育要求相适应。 如今音乐的发展和变化使得传统的视唱练耳方法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代音乐包括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因此视唱练耳课程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加入更多现代音乐元素,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音乐的要求。
再次, 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供给不足, 这给教学带来了阻碍和不便, 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练习。 高校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引进更多的设备, 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最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化也是教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听觉训练,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并引入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学习平台等, 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中融入奥尔夫教学法强化节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帮助教师根据不同节奏类型设计不同的肢体动作, 让学生通过感受肢体动作来体会和掌握各种节奏, 例如采取左右摇摆的动作、 拍子可以采取踏步动作等, 使学生通过身体感知来强化节奏的学习。 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把不同节奏分配给不同小组, 通过节奏游戏来比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和区分各种节奏, 或采取节奏口号方式来引导学生跟读, 从而锻炼其节奏感应能力, 并通过身体感知来学习掌握各种节奏类型,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住。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 动作造型、器乐造型三方面。 动作造型又可以分成律动、 舞蹈、 戏剧表演、 指挥和声势活动。 其中, 声势活动是一种运用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 使之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 常被称为演奏身体乐器的活动。 这种最为原始的、 最为古典的四种声势动作就是拍手、 跺脚、 拍腿和捻指。 笔者主要将奥尔夫体系中的动作造型结合视唱练耳课程的节奏训练进行创新性教学研究。
高校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可设计各种翻转课堂活动, 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首先是节奏训练设计, 根据教师指定节奏型,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创新的节奏训练模式, 并互相评审,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课设计和表达能力。 其次是即兴节奏创编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不同音乐元素, 如节奏、 动作、 表情等进行个人或小组节奏表演, 培养其公开表演的表达的能力。 最后是音乐会策划,训练学生的整体组织能力, 开展音乐分享交流活动, 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研究和沟通能力。
1. 学唱歌曲《叹五更》, 训练目标让学生感受广东汉族民歌的旋律风格, 分析和准确把握广府民歌中调式的“离调” 特点, 能带有广府民歌韵味流畅的歌唱此曲。
谱例1:
2. 学习声势谱, 掌握拍手的动作要领, 规范拍手动作和方法。 通过声势动作的模仿练习, 使学生不仅规范了拍手动作, 又体验了新的节奏和节拍的感知方法。
3. 声势动作巩固和变化练习, 通过齐奏、 卡农、 轮奏等练习, 体会稳定的节拍与民歌乐谱中交换节拍的配合关系。
4. 声势动作的拓展训练, 逐步加入手、 脚、 腿、 指不同身体部位击打节奏发出的音色差异。
5. 由易到难, 有简到繁的个人和多人节奏创编设计。
6. 将操练成熟流畅的声势节奏结合《叹五更》, 进行分小组合作, 一组演唱民歌, 一至两组学生进行多声部声势节奏组合。
通过以上步骤的节奏声势训练, 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声势节奏的动作要领, 还能因不同部位和方法的节奏组合而产生音量和音色的差异变化。 既丰富了节奏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又大大增加了节奏训练的趣味性, 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参与感, 有效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接力赛游戏即将不同节奏分配给不同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传递节奏, 看谁传递最准确, 从而提高学生区分和传递节奏的能力; 节奏舞蹈游戏要求教师选择一个轻快的音乐, 使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肢体动作, 在训练学生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节奏表达和识别能力; 节奏接龙游戏要求学生依次完成一个增加难度的节奏, 失败的学生出局, 成功完成的学生获胜, 以此锻炼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从人的本性出发, 提高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启蒙作用, 将其与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 通过肢体语言、 动作等形式与课堂高效融合,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学习体验, 充分增强其感知、 互动与表达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极大提高学生对视唱练耳等节奏训练的兴趣, 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 本文以奥尔夫教学法概述为基本点, 对奥尔夫教学法加入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给予剖析, 同时阐述了当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面临的问题, 最后提出新时代高校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开展音乐节奏训练的具体内容, 旨在为未来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节奏训练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