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小米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023-03-02 02:58王亚茹
山西农经 2023年1期
关键词:谷子山西省小米

□王亚茹

(北京中农富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近年来,山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举特色优势牌,走有机旱作路”的总要求,立足资源禀赋,深入实施“特”“优”战略,将粮食资源转化为强农富农的产业资源,创建山西小米省域公用品牌,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动山西小米产业发展。

1 山西小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链前端: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建设标准化基地

品种方面。近年来,山西省大力实施杂粮良种繁育工程,开展杂粮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出台《山西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 年)》,同时开展杂粮基因组学研究,并大力建设杂粮良种繁育基地和展示示范点。

2020 年,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确定3 家联盟企业,依托省农业种子总站,在晋东南、晋中、晋北分区域布局建立“山西小米”谷子育种基地。2022 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指示,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选用优良品种,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农业专家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经过初步筛选和专家论证,优选出适宜山西省农业生产的主推品种达到121 个,其中,谷子品种有6 个(见表1)。

表1 2022 年山西省农业生产的主推品种(谷子)

技术研发方面。近年来,在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的引领下,山西省农科院成功研究出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谷子全膜覆盖垄沟精播技术、谷子化控间苗技术、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等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栽培技术,使谷子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1]。

2021 年,谷子无人驾驶联合收获现场会在山西省举办。由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谷子产业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山西农业大学)与上海适联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寿阳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研发的谷子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谷子机械化生产,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首次实现谷子无人驾驶联合收割,使山西省谷子特色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走向“无人时代”。

社会化服务方面。为规范和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活动,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山西省出台了全国首部农业生产托管地方性法规——《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

2022 年5 月,山西省制定印发《山西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谷子产业的重点任务是依托谷子产业技术体系,联合省市县9 个推广机构,4 个以上农业科技公司、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50 人以上的谷子协同推广队伍,示范晋谷21 号、沁黄2 号等优质品种,并定期开展技术观摩和技术培训等活动,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不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该方案明确了重点区域的重点推广技术、示范规模和辐射规模,如在朔州市山阴县重点推广“生物降解膜穴播+种子包衣+机械化收获”核心技术,在下沙河村集成示范40 hm2,辐射带动沿长城干旱冷凉区333.3 hm2。

1.2 产业链中端: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成立山西小米产业联盟

产业规模方面。截至2020 年,山西谷子播种面积达到22.03 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904.43 万hm2)的24.36%左右,产量达到54.24 万t,单位面积产量达到2 462 kg/hm2,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吕梁山、晋西北区域。近年来,山西省通过订单、土地流转等方式建设了0.67 万hm2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推动小米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2020 年,山西省确定了5 家企业和山西农谷建设千亩高标准谷子示范基地,依托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团队,推广“六统一”管理模式和谷子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基本达到“品种一致、品质优良、品相上佳、品牌过硬、产品成量”五品兼优。

经营方式方面。2017 年,为防止山西小米产业链上无序、自发的经济行为进一步扩张,推动山西小米产业发展形成合力,正式成立山西小米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包括省内小米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共20 家,集结山西省小米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方面的高精尖力量。山西小米产业联盟是“山西小米”品牌管理、宣传、产品推介、质量追溯体系等方面建设的主体。至2020 年11 月,联盟企业有线上网店336 个,线下销售点已达到1 万多个,销售小米4 837 万t,产能26.9 万t,产值8.26 亿元,产值在2 000 万以上的企业共计13 个,年销售收入在5 000 万以上的企业共计6 个。全省小米龙头企业176 个,预计实现年产值30.2 亿元,全省小米年产值1 亿元以上的县7 个,年销售收入1 亿元以上的县11 个。晋北、晋中、晋东南地区小米产业集群已建雏形。

1.3 产业链后端:拓展精深加工产业链,强化品牌与营销渠道建设

初加工方面。现阶段,山西小米主要加工工艺是将谷子通过脱壳、碾米等手段去掉谷子的种皮和胚芽,加工成商品小米,产品多以小米原粮形式流通和销售[2]。2020 年,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发布“山西好粮油 小米(T/SXAGS 0010—2020)”团体标准,规定了“山西好粮油 小米”的术语和定义,质量与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以及档案管理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以山西省内生产的谷子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商品小米,最大程度保证了山西小米作为原粮产品的品质。

深加工方面。目前,山西小米的深加工处在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致力于小米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山西省小米深加工企业以山西省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2007 年,该公司与中国农大食品学院签署合作研发协议,研究团队承担了产品生产技术开发、营养评价、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工作,历经3 年研发,最终开发出小米米粉、米乳粉两种不同形态婴幼儿辅助食品,获得两项国家专利。2009 年,集团成立谷之爱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沁州黄小米深加工产品的现代化食品加工,该生产线是国内首条现代化小米深加工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小米加工利用领域众多空白。婴幼儿米粉的开发不仅为我国的杂粮开发利用引进现代化加工新技术,同时为小米产品走向高端消费市场开辟了新道路。

山西小米品牌方面。郭晶和石悦(2019)[3]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构建理论机制,结合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现状,认为山西小米已完成萌芽阶段、培育阶段,目前已进入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品牌开拓阶段。2017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开启了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在山西省粮食协会的组织下,同年成立山西小米产业联盟。2018 年,山西小米产业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和山西小米运营中心有限公司陆续成立,运营公司下设营销运营部、产品技术发展部、基地建设部、采购部、山西小米餐饮文化推广运营部等7 个部门,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基地谷种种植管理、功能食品研发生产、产品线上线下营销、仓储物流以及品牌运营推广等小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

品牌营销方面。在政府与行业组织带领下,山西小米联盟的企业积极参加各类推介会、博览会。在营销手段上,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多种营销渠道进行品牌营销。一是在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播出“小米,还是山西的好”广告片。二是在客流量较大的高铁、机场、航线等交通场所投放广告。三是建立山西小米网作为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定运营网,开设天猫、淘宝和京东官方旗舰店等。同时,山西省把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农业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截至2022 年,全国共登记51 个小米地理标志产品,其中,山西省有18 个,占全国小米地理标志产品的35%,具体见表2。

表2 山西省各市小米地理标志产品登记情况

2 山西小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

山西省地貌多属黄土高原丘陵区,境内大约80%以上都是丘陵山地,平原较少,且南北横跨6 个纬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山西小米从南到北都有种植。

小米因具有耐旱、耐贫瘠土壤的优势,因此优质小米大多生长于山区瘠薄干旱的土地,不同于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适合种植于地势平坦地区。且山西小米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进行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不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使得小米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较低。

2.2 种子品种更新换代慢

目前,晋谷21 号在山西省保持较大的种植面积,但长期种植同一品种,易降低品种抗逆性,导致品种退化。

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推广新小米品种,但因推广条件和农户种植习惯限制,应用效果不大。同时,企业品种选育推广应用范围有限,农户自留上年种子问题突出,导致品种混杂以及出现白发病等小米病害,使得山西省小米品种更新换代缓慢。

2.3 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不到位

一是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山西小米适生区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多为窄条地,平地少且分散,不利于使用大型农机具,而且部分地区农田缺乏应有的机耕道,部分区域采用联合收割,但是存在损耗偏大的问题[4]。同时,谷田除草仍以人工除草为主,中耕、收获等较少采用机械作业。二是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科研单位、企业、农户、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密切,技术提供部门未能及时捕捉实际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推广宣传不到位,农户始终采用传统栽培方法,缺乏合理施肥、简化栽培、科学管理等知识。

2.4 加工水平较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

一是山西小米产业链条“中间弱两头散”问题突出。从加工企业规模来看,大型深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较少,且带动作用有限;从加工产品来看,以初级加工和低端加工为主,品种单一且经济效益不高,谷子只是加工成为商品小米,只有部分企业生产小米粉、小米醋等产品,现有产品难以满足日益丰富的市场需求。二是加工设备和技术滞后。大多数小米加工企业规模较小,难以跟上加工设备更新换代的节奏。

2.5 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面临多重困境

一是品牌意识薄弱。山西小米生产经营主体极具多样性,小而散、多而乱,多数企业善于利用山西小米品牌的知名度取得经济效益,忽视公共品牌价值培育与形象维护,降低了山西小米产品标准化程度和产品质量,进而降低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口碑。二是对于山西小米的文化价值缺乏深入的挖掘。山西小米历史悠久,但目前的品牌宣传中并没有着重强调其历史文化,难以形成丰富的品牌内涵与形象,难以打动消费者。三是联盟内企业公平性难以保证。一方面,区域公共品牌具有非排他性和外部性的属性,未被授予山西小米品牌使用权的企业会因为区域相同获得与授权企业相同的信赖和关注。另一方面,区域公共品牌易发生企业“搭便车”现象,投机借光的多、出力建设的少。此外,在区域公共品牌构建过程中,获得授权的企业的责任、义务分配,资金、人力的投入难以保证公平。

3 山西小米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规模化水平

一是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在种植补贴(包括种子、地膜、病虫害防治)、订单收购等方面给予补助,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小米的积极性;鼓励加工企业积极开展优质小米基地建设,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和保护价收购协议。二是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为地区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龙头企业给予税收减半或减免。三是加强机耕道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稳定产量。四是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与公司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化种植。

3.2 加强科研合作和技术推广,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是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抗除草剂和适合机械轻简化收获的小米新品种,重点开发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于产业化开发、具备功能性的专用品种。二是积极研发灵活方便适合耕种的小型农机具,改造现有小米加工设备,加强小米加工成套设备研发。三是充分利用各级小米产业技术体系的平台,开展跨市、跨省合作,协同攻关,加强育种人才建设,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总结。四是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山西小米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形成以地方政府产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备的科技推广体系,并鼓励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3.3 大力发展小米精深加工,提高商品化水平

一是加强对谷子深加工企业的扶持,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使产学研全方位深度融合;增加对小米深加工设备的补贴,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二是满足现阶段人们不同的消费生活需求,通过研究现代小米食品营养和现代加工技术特点,积极开展面制食品、方便食品等产品研究。三是鼓励企业寻求突破,开发小米的功能产品,如具备高附加值的多功能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提高小米产品的附加值。

3.4 加强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化水平

一是加强政府统筹谋划。从政府层面统筹谋划,调动优势资源整体推进,为“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同时,省内各小米地理标志产品要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在“山西小米”大品牌的统一建设下,充分挖掘独特性,重塑具有独特差异化、富有地域特色、专属性强的地理标志品牌。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山西小米的历史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企业、行业组织、政府推介有机协作的区域营销体系,使区域品牌内所有独立品牌的宣传具有区域整体推荐功能,满足品牌内涵协调、价值观一致的要求。在营销形式方面,细分小米产品的品类,通过自媒体进行精准营销。在营销渠道方面,构建完善的线上线下整合营销体系,在全国重点城市建立山西小米专营店、体验店,增加线下门店数量以对接大型电商,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4 结束语

山西小米已形成从品种选育、产品研发,到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小米产业正在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小米产业的发展需要衔接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有序运作。为此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研合作和技术推广,大力发展小米精深加工,加强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以提高山西小米的规模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商业化水平和品牌化水平。

猜你喜欢
谷子山西省小米
传递
打谷子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杜小米的夏天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谷子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