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筑,刘洪明,黎代余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Andr.),属于芍药科芍药属落叶灌木[1]。油用牡丹具有较高结实性,是以采收牡丹种子、提取油料为目的而种植的牡丹品种或资源类型[2]。牡丹全身都是宝,根可入药,其叶、花可加工成食用、药用、美容产品[3],籽可油用。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ɑ-亚麻酸的含量高达42%以上。ɑ-亚麻酸对维护人体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和细胞功能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神经大脑组织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也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物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油脂需求快速增长。油用牡丹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高品质、高含油率、低成本),其籽的含油率可达22%,远高于国产大豆(17.5%)。2011 年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同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 号)中重点发展的11 个油料树种之一[4],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油用牡丹是一种生长适应性非常强的油料高产植物,具有耐寒、耐贫瘠的特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甚至是环境和气候条件差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5]。因此,大力发展油用牡丹对于解决我国食用油短缺、农业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已经将贵州省列入中国木本油料重点发展5 个省份之一。2016 年以来,贵州省毕节市把油用牡丹作为精准扶贫产业,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调整优化林业板块经济结构,推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南方油用牡丹基地,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6]。
毕节市自2016 年起陆续开展油用牡丹的种植推广,目前达到一定规模,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毕节市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存在很多不足。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发展对策,旨在为毕节市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毕节市境内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 600 m,落差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全市各县(区)多年平均温度为10~15 ℃,年日照时数1 096~1 769 h,无霜期245~290 d,年均降水量849~1 399 mm[7],整体气候及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油用牡丹生长[8]。
本次重点调研毕节市辖区内相关引种点,主要包括毕节市杨家湾(A)、大方县雨冲乡(B)、黔西县杜鹃街道大兴社区(C)、百里杜鹃管理区(D)、金沙县茶园镇石钟村(E)、织金县官寨乡(F)、赫章县六曲河镇(G)、威宁县白马村(H)8 个地点。各调研地的地理环境条件见表1。
表1 牡丹不同引种种植地区地理环境条件
对不同引种地油用牡丹的种植情况(种植品种、引种地、种植模式、种植合作模式以及种植面积)进行调研,见表2。
表2 不同引种种植地油用牡丹种植情况
对不同引种地引种品种“凤丹”油用牡丹植株的生长指标(株型、花型、花色、叶型、叶色、茎粗、长势)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引种地“凤丹”油用牡丹的生长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引种种植地区牡丹植株生长指标
毕节市不同引种地引种油用牡丹品种以“凤丹”为主,引种地为安徽铜陵、亳州及山东菏泽等地。引种地采用套种的模式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实现产业结构对接乡村发展。引种地的油用牡丹主要表现株型直立状;花白、花瓣单,扇形,斜上;叶多长卵形,叶面绿色,叶背浅绿;整体生长表现最好的是赫章县六
曲河镇,其次是金沙县茶园镇石钟村。
毕节市油用牡丹源种主要依靠外地采购,品种不稳定,缺乏高品质的牡丹良种。目前,毕节市还没有制定油用牡丹良种繁育生产规程等地方标准,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良种繁育基地[9],使毕节市油用牡丹产业受到限制,制约油用牡丹产业整体发展。
截至目前,毕节市油用牡丹更多停留在前期种植上,以生产牡丹籽原料为主,初加工及深加工企业相对较少,当地生产出的牡丹籽无法全部内销,导致油用牡丹种植户直接将牡丹籽销往省外,牡丹籽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所获收益相对较低。
目前,毕节市油用牡丹种植尚处于起步阶段,综合价值利用较低,没有形成高产栽培技术,科技创新相对滞后,市内加工企业处于产业低端,在产品加工方面对油用牡丹开发利用远远不够,科技投入不足,缺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加工产品[10]。
农民在种植油用牡丹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一是油用牡丹种植周期长,无法像普通草本油料作物当年就能看见效益,需要3~4 年后才有收益[11],见效慢,农民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收益;二是当地没有油用牡丹深加工企业,导致毕节市生产出的牡丹原料只能销往省外,价格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无法到达预期效果。
充分了解油用牡丹原产地概况,评估其生长发育所需气候及立地条件,选择种植基础好、气候条件优越、土壤条件好的金沙县开展油用牡丹良种繁育,制定相关规程标准,例如《毕节市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试行)》《油用牡丹籽》《牡丹皮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等行业企业标准,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毕节市油用牡丹产区提供良种。
加速推动本地油用牡丹的发展进程,提升本地油用牡丹加工技术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为本地油用牡丹打造出优势品牌[12]。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带动农民种植油用牡丹,合作社集中资源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保障油用牡丹的产品质量,将油用牡丹打造成当地的富民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另一方面加强油用牡丹加工企业的打造,结合“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需求,完成品牌重构工作,加强“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提高毕节市油用牡丹知名度。
政府采取措施,支持毕节市内科研单位或企业牵头建设市级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是研究油用牡丹生长规律,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最佳栽培模式,提炼总结栽培技术经验,形成油用牡丹品种研究、育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加工等关键技术体系,为毕节市油用牡丹引进、选育、研发、示范、推广等提供科技保障。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升级,研发新产品并申报专利,加强联合创新油用牡丹的升级产品开发,着力打造开发出油用牡丹食品、保健品、日化等三大类系列产品,如牡丹花饮料、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皂、牡丹花蕊茶、牡丹护肤精油,开发具有毕节市特色的牡丹系列产品。
保障农民根本利益,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坚持创新机制、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为农民创富增收。
一是积极进行各类培训,利用大型牡丹企业经理人、致富典型代表、科研院所专家等进行规模化、持续时间长的油用牡丹种植、生产、加工专题培训,从政策倾斜、发展前景、社会效益等方面发力,增强农民对油用牡丹产业的信心。
二是政府主导,引进企业,并积极引导和带领农民成立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把农民自身的利益和公司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户收入由土地流转费、劳务收入、利益分红三部分构成[13],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油用牡丹是我国新推出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油用牡丹产业在毕节市落地生根,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企业、农民中的某一方。应坚持市场导向、政策扶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树立典型示范,引导发展、提高农民效益,有序推进毕节市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毕节市油用牡丹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毕节市将油用牡丹产业规划为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油用牡丹在毕节市属于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应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解决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问题。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既是打造绿水青山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乡村振兴创造金山银山的有力措施,有助于最终实现中国牡丹“北看菏泽、南看毕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