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媒介视域下的壮族糯食文化研究

2023-03-01 17:42覃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壮族文化

【摘 要】糯食是壮族传统的饮食文化之一,也是“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糯食在壮族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糯食文化。糯食作為一种文化媒介,也因此产生了多重的文化功能,如作为生命媒介的保健养生食品——体现“那”文化传统的生命观;作为交往媒介的待客送礼佳品——体现“那”文化传统的和谐观(人与人的和谐);作为记忆媒介的物品——体现“那”文化传统的信仰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糯食作为重要的载体和文化媒介传达着人们之间美好的祝福,也维系着人们良好的互助关系,成为民间互助体系维系的重要桥梁,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壮族的稻作历史,成为壮族文明记忆的重要传承媒介。

【关键词】文化媒介;壮族;糯食文化;“那”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43—03

糯食文化是“那”节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稻作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文化,记录着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稻作民族的各类农事节日中都有制作各种糯米制品,作为节日主食、特色食品来招待亲朋好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文化媒介是一种中介物质,以“物”为载体,它通过语言符号来记录和传播人类的各类文化事象、文化活动,包括思想信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重大事件等内容。[1]糯米作为壮族人们日常的食物之一,它在壮族的生活中不断的反复出现,对其所承载的文化起到不断强化作用 ,当人们经常食用它,或者反复将之用于各种仪式时,它身上承载的文化内涵已经得到展示。糯食作为一种文化媒介是“那”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稻作民族数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知识、智慧,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作为生命媒介的保健养生食品——体现“那”文化传统的生命观

糯米的各种制作及糯食的习俗延承着壮族人传统的养生理念,是壮族人遵循四季规律、物候变化总结出来的生存法则;对食材的精心搭配及不同的制作方法,将糯米的不同功效发挥到极致,这些都是“那”文化“道法自然的生活范式”的传统生命观的具体呈现。例如五色糯米饭、糯米甜酒等。

五色糯米饭的染色是用各种天然植物色素来完成的,除了颜色具有特殊的寓意之外,更多的是具有保健功效。红蓝草有生血作用,因此用红蓝草制作五色糯米饭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枫叶则有止泄,调理肠胃的作用,五色糯米饭中的红色饭就是用枫叶染制的。从五色糯米饭制作选用的染色原料来看,壮族人民充分利用大自然馈赠的植物原料带来的养生作用,既制作了美食,表达美好愿望,又能养生健体。

糯米甜酒是壮族妇女生完孩子做月子时的保健佳品。因糯米具有极高的热量,对身体虚弱的产妇具有快速恢复体力的作用。人们将酒曲放在蒸熟的糯米上放置数日,让其自然发酵,每次食用时加入适量开水或放入锅中小煮,再加入红糖即可食用,这被视为产妇的滋补佳品。壮族做甜酒历史悠久,《岭外代答·蛮俗》记载了宋代时壮族先民制作甜酒的情况:“溪峒及邕、钦、 琼、廉村落间,不饮清酒,以小瓮干酝为浓糟而贮留之。”[2]

除此之外,广西壮族各地还有用糯米酿制米酒的传统。广西东兰县有用黑糯米酿制墨米酒的传统,《本草纲目》就把黑糯米称为“药米”,并记载了黑糯米的各种保健功效。广西宜州市的特产之一——德胜酒,即红兰酒,也是广西壮族著名的保健酒之一,其制作的主料也是选用优质糯米,酒色纯正,味道香甜醇和,清代诗人郑献甫给予了“人言德胜酒,色夺洞庭绿”“闻香十里远,开坛千人醉”的美誉。

糯米具有的保健作用,体现在人们顺时制作的各种不同的糯米食品,充分利用和发挥大自然的馈赠,例如大寒小寒节气壮族人们都有食糯米的习俗,大寒小寒节气是阴邪之气最盛时期,需要进补温热性的食物来抵御严寒,因此大寒小寒时节,壮族人们都有以糯入食的习俗。糯食在这些节气饮食习俗中传达着壮族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在传统观念中,糯食既承载着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任,又延续着自然的法则观念。

二、作为交往媒介的待客送礼佳品——体现“那”文化传统的和谐观

糯食作为交往媒介的待客送礼佳品,体现了“那”文化传统的和谐观,即人与人的和谐,更是社会和谐的保障。饮食本就具有礼仪的功能,为人们搭建了沟通的桥梁,糯米几乎是壮族所有节日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每一个不同的节日中它都被制作成不同的食品,以不同的形态充当着媒介,传达着人们美好的祝福和情感。

在不同的节日里,壮族人食糯米的种类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例如“元宝粽”和米花是壮家春节必备的糯食,更是亲朋好友拜年互赠的佳品,糯食的主人将自己的美好祝愿附着在用糯米制作的美食上面,并送到亲人的手中。“元宝粽”越是饱满圆润越受欢迎,寓意着生活美满,其中的馅料更是具有深意,有的包着绿豆猪肉,有的包着红枣、板栗,或咸或甜。回娘家拜年的出嫁女带上婆家制作好的粽子和米花,既是带着对父母亲人一年的思念和牵挂,也是祝福。拜完年,娘家人给女儿带回家的粽子和米饭称为回礼,其实更是父母亲给予女儿的美好祝愿。因此春节包好的粽子都是两两绑在一起送礼的,寓意“好事成双”。

另外,壮族的粽子一般都是做成两边略低,中间鼓起的方形,在壮族文化观念中,鼓起的粽子象征孕妇的腹部,有着孕育下一代的寓意,也饱含着壮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糯米糕(沙糕)在广西横州壮族地区是备受喜爱的送礼甜品,“糕”与“高”同音,大家都祈盼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祈盼幸福美满,因此糯米糕成为了节日中赠送亲朋好友的“吉祥物”,无论逢年过节、招待客人,还是赠送亲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份。

在壮族节日招待客人的传统美食中,五色糯米饭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节日或重要仪式中,壮族人喜欢制作五色糯米饭送与亲友、邻里品尝。成为了维系亲缘关系重要的纽带和媒介。传说中有五色糯米饭中的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代表各民族大团结。

三、作为记忆媒介的物品——体现“那”文化传统的信仰观

糯食作为记忆媒介的物品,其体现了“那”文化传统的信仰观,即人与自然具有同源的关系,从而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饮食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礼仪的附件,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仪式的程序、器物和隐喻等食物或符号中。但实际上食物本身就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3]例如春节用糯米制作“元宝粽”、米花、年糕用于祭祀祖先,传达人们对生活、事业、健康、财富等的美好祝愿;是“那”文化的历史记忆,糯米已成为仪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传说五色糯米饭是为了纪念祖先而制作的,但是祖先又分为远祖、始祖、高祖、曾祖、显祖等五种,人们不知如何区分供奉的糯米,于是将糯米染成五种颜色分别对应五种祖先,以报答祖先对后世的功绩。还有在传说中五色糯米饭的五种颜色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往往与美好的寓意联系起来,红色是一个喜庆的颜色,代表着吉祥如意,紫色具有紫气东来之意,所以代表幸福,黄色往往会让人们联想到秋天丰收的景象,所以代表丰收,绿色代表生命和希望,所以与兴旺发达联系起来,黑色和白色则分别代表延寿和平安。五色糯米饭在这个过程中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传统的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蕴含着自然观(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生命观(万物生命的和谐共生、生命的可贵),集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而糯食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媒介作用正是诠释了自然生命观。

四、结语

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体现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而文化符号往往以具体的實物——糯食作为媒介将历史传统逻辑与现实生活逻辑构成文化传达的桥梁和传承的桥梁,如不同的节庆人们制作不同的糯食,不同的仪式食用不同的糯食一样。

公共性是文化媒介的重要特征之一,糯食这样一种稻作民族的共食习俗,使得那文化得到普及化,也使之在稻作民族中绵延。传承发展的意义:维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激发各民族的情感认同。习俗文化以具体物象为载体和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传承,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糯食是壮族人民与祖先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介和工具,也是维系亲缘关系、交流情感的纽带,体现的是壮族人民长期以来的一种生存法则、生存智慧及其生活观念的必然选择和具体体现。人们将糯米制作成各种美食,用于分享、传达感情。从而实现了由“人”—“物”—“人”,即“文化创造者——通过‘物承载文化——到达受众”的传播过程。

不管是敬畏与祝愿,还是传情与祝福,又或者是生命归属与延续,糯食都担当着传达的媒介意义,把人们的精神意识、传统观念进行表达。在三月三、四月初八,人们用五色糯米饭祭祀祖先,保佑平安吉祥;在拜年、回娘家、走亲戚中,糯米糕、粽子寄托着父母亲对儿女的美好祝愿,以及亲友间的相互祝福。

糯食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具有多重的载体和象征意义,当然也产生了多重的文化功能。例如在亲朋好友的礼物互赠中,糯食既传达着人们之间美好的祝福,也维系着人们良好的互助关系,成为民间互助体系维系的重要桥梁。在文化传承中,糯食既表达壮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记录着壮族悠久的稻作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

[1]熊高,卢有泉,等著.文化媒介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宋)周去非.岭外代答[M].扬州:广陵书社影印,2003.

[3]黄桂秋.中国壮侗语族群的糯稻、糯食与糯祭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1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壮族‘那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其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XJKY01)。

作者简介:覃萍(1981—),女,广西百色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壮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谁远谁近?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