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妍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优势,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应深入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及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古诗文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产生对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认同。教师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适当拓展古诗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精彩人生,主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教学杜甫《春望》,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杜甫生平经历,并总结杜甫在各个人生阶段中的作品特点,对学生同步开展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审美教育。杜甫诗歌创作经历的四个时期与唐朝由盛转衰历程息息相关。具体如下:第一时期,杜甫读书游历,此时的诗作借景抒情,流露出雄伟的气魄,如《望岳》等;第二时期,杜甫困守长安,在此十年之间杜甫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生活日渐贫困,他的诗作开始关注下层人民生活,多以社会内容为主,如《丽人行》《兵车行》等;第三时期,杜甫陷安史之乱,他经历了国破家亡,所作诗文更加体现了爱国精神,如《三吏》《三别》《春望》等;第四时期,杜甫漂泊西南,居住在成都草堂,多以咏怀古迹、回忆往事、政治讽刺诗为主,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通过对杜甫生平经历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感受杜甫曲折的一生,加深对杜甫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的认识。
知人论世是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刻体悟到古诗文作者的思想境界、情感变化和精神状态,从而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对古诗文中反映出的传统文化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古诗文教学要发挥出诵读在情感升华中的作用,通过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文作品,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文字里行间表达的作者情感,品味欣赏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帮助学生透彻掌握古诗文中的知识,融入到古代文人营造的文学意境中受到情感、精神和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师要带领学生朗读诗作,初步了解诗文的情感基调,之后教师重点指导诗作中的重音读法,让学生自由朗读,使学生逐步进入到诗作营造的情感境界。当读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边塞八月飞雪的场景与军营送别使臣的场面,感受作者面对艰苦生活环境仍然表现出昂扬乐观英雄气概的民族精神。如教学诸葛亮《出师表》时,教师要带领学生默读、诵读全文,赏析作者在文中字里行间的情感变化,深深理解诸葛亮感恩先帝知遇之恩、以身许国的经过,体悟诸葛亮的复杂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诵读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将学生个人情感带入古诗文情感中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让学生多诵读古诗文,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以便学生能更透彻地领悟古诗文的独特魅力,自主发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升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古诗文本身具有意境美,教师要结合古诗文内容引入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再现古诗文中的意境,营造出传统文化氛围,降低学生理解古诗文含义的难度。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音频、动画等内容,让学生在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辅助下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例如,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教师在讲解完词作的主题思想和具体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古人对“月”文化的追崇,可以为学生播放《水调歌头》舞蹈视频和歌曲音频,让学生沉浸在音像营造的氛围中,感受作者对明月的想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月”文化独特魅力。教学曹操《观沧海》一诗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播放大海吞吐日月、惊涛骇浪的壮阔视频片段,并在视频片段中同步播放此诗的诵读音频,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强烈冲击,带领学生一同观赏祖国的大好山河,进而体会曹操借景抒情明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斗志,使学生在情境渲染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
情境渲染是再现古诗文情景美、意境美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收集整理与古诗文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视频剪辑软件技术,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编排,使其成为古诗文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发展。
古诗文教学中要将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古为今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内涵,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例如,教学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师先让学生发挥出想象力描绘出自己梦想的世界,有学生说梦想的世界是无忧无虑的,不会被学业成绩困扰,不会受到家长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比一下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我们现代人的梦想世界有什么不同。接着,教师详细讲述作者陶渊明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如果陶渊明生活在现代,那么他的“桃花源”又会是怎样的呢?最后,教师布置学生仿写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成《新桃花源记》,延续古诗文厚德载物的尚德精神,以及注重自我修身养性,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内心平和的思想品质。如教学范仲淹《岳阳楼记》时,教师先结合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环境,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引导学生体会范仲淹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和由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联系现代生活,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站在岳阳楼上,望着洞庭湖水,你会有什么感触?通过古今思想的碰撞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
古为今用是要充分发挥古诗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启迪、影响、促进作用。教师要依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建立起古诗文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赋予古诗文教学趣味性、新颖性,进而活跃学生思维,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精神延续到现实生活中,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学生高远的理想追求与未来生活的自信。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古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达成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