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理想信念述论

2023-02-28 00:59李鸥漫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华政治

李鸥漫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1]123-124从青年培养角度来讲,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的重中之重是在坚定其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涵养青年理想信念的资源宝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观、和平理念及奋斗精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理想信念的缘由

文化,国之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霜而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文明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力量之源。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长风浩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中国人的基因中、血脉中、精神中,为青年人埋下一颗坚定理想信念的种子,滋养着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成长为参天大树,使青年人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之栋梁。

(一)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价值之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正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532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是引领时代发展的价值导向。新时代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内含具体有两个方面。第一,基于塑造青年群体崇高的政治理想,促使青年大学生、青年人才与青年团体能扛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延续血脉,帮助青年群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从思想、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强化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满足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的多方面需求。第二,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及新媒体发展现状,从心理健康、思想健康等多个领域,强化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作用,消除网络负面信息、外来文化入侵等多方面因素对新时代青年造成不良影响,帮助青年群体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使青年群体在思想上具备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及自我修复等多方面能力。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以此促成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的良性发展循环,持续为共产主义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鲜血液。青年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唯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价值追求才能完成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

(二)帮助青年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与政治站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者爱人”[3]218和“民为邦本”[4]74的重要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泉,坚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定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决策者与引领者,始终奋斗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一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使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保持政治立场与政治站位的重要性。因此,对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的培养,必须要将强化政治立场与政治站位作为第一原则,通过树立青年群体良好政治信念、培养政治思想觉悟及提升政治敏锐性,促使青年群体成为坚持开展政治革命与政治斗争的中坚力量。

(三)帮助青年增强责任之心,敢担当善作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告诉我们,中国青年一直勇立潮头、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牺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不懈努力。民族有所呼,党和人民有所唤,青年必有所应。青年彰显着自己年轻的活力、积极的心态,投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在《觉醒年代》中,陈延年曾言,少年的肩上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脊梁。岳飞16 岁收复随州,霍去病18 岁抗击匈奴封侯拜相,康熙18岁擒鳌拜、平三藩……生逢其时,责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5]333初心在怀,信念在心,行动不止。青年成长与国家进步同频。年轻的生命永不干涸,国家的巨轮前进不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青春活力。青年把理想信念与国家发展相融合,才能实现为国奉献、勇于担当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6]71近年来,强化青年群体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所谓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并非法定意义的义务,而是基于爱国思想及爱国热情延伸出的一种逻辑概念。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强化了国际影响力。但青年群体社会责任感缺失与使命感不足的问题,则成为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君轻民重等思想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不同个体与不同阶层对于金钱与利益的追逐。受此影响,部分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减弱。社会负面信息的频出与媒体对负面信息内容的报道,进一步加剧青年群体对于社会的恐惧,肩负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似乎成为青年群体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针对青年群体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育,则正是基于纠正部分青年群体的错误思想,将青年群体拉回现实社会环境,使青年群体能秉承良好政治理念,为解决部分社会现实问题及社会发展的利益化环境提供人才储备。青年人要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自身,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打好基本功,提升修养,排除万难,努力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理想信念的内容

(一)弘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7]64 的集体主义观,为青年理想信念立标

“国而忘家”是孔子“仁爱”思想最高境界“克己复礼”[8]123的体现,恢复礼治是孔子的毕生追求,所以他主张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公而忘私”是孟子“仁义”思想的内核,孟子主张舍弃小我才能成就大我,要讲社会公义,不能因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青年人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不应以自我为中心,更应考虑国家集体。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家国情怀集体意识十分浓厚。集体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抑或一个集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状态。个体不单纯是个人,而是集体中的一分子。一代代青年为大集体奋斗,舍小家为大家。每一个危难关头都有毁家纾难、舍身为国的人迎难而上,都有铁骨铮铮、碧血丹心的人拔刀相助。所以,在青年人思想未形成之际埋下集体主义的种子,生长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十分必要。理想信念包括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在为社会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青年未来成长的必由之路。培育理想信念,首先要树立崇高远大的集体观,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9]75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0]302的大义;左宗棠抬棺西征保卫国土的壮举;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上下同仇敌忾,顾全大局,家家户户倾尽全家之力支持抗敌之措;在疫情防控期间,舍己为人的一线医护工作者,深入基层的防控守护者,服从安排自觉宅家不添乱的普通人,都以实际行动配合抗疫等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光辉。弘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集体观,将摆正青年的理想信念的航道。

(二)弘扬“亲仁善邻,协和万邦”[11]8 的和平理念,为青年理想信念明向

当今世界,和平安全问题遭遇严峻挑战。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冲突日益显现。如此重要关口,更加需要理想信念的光芒照亮前行之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路已经走了几千年。《尚书·尧典》中讲:“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11]8因此,以德化育,使家庭和睦,进而认真处理族事,使各族友好相处,取得认同后再协调各个邦国使之和谐,这是正确处理国家间的关系的方法。我国自古就崇尚和平,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通丝绸之路;大唐盛世,万邦来朝,中外交往密切和谐;明太祖戒谕子孙恪守与邻为善、协和万邦之道[12]13。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各国同处一个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和异。青年应胸怀天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用实际行动为美好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三)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13]1 的奋斗精神,助力青年信念成真

千年更迭不断的华夏民族,山水苍茫的九州大地,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之所以存在,靠的就是中国人不服输的骨气。女娲补天[14]39、精卫填海[15]38、愚公移山[16]183等古代神话传说都从侧面体现唯有自立自强、脚踏实地,才能创造新的天地。司马迁忍辱负重,面对最残酷的刑罚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流芳百世。闻鸡起舞[17]918、囊萤[18]1134映雪[19]108、悬梁刺股[20]117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述说顽强毅力下的奋斗之路。中国之所以从四大文明古国延续至今没有化为历史的尘埃,正是因为中国人有着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其悲天悯人,不如实干兴邦。中国人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一次次被打倒,一次次站起来。从遭人耻笑的“东亚病夫”到威慑四方的“东方雄狮”,中国人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气,终于彻底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境地并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高举的火炬。青年要想壮志凌云,就要脚踏实地,将梦想变为现实、将信念化为行动,永远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理想信念的路径

(一)全过程教育共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融入

只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全过程育人”[21]8,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全过程育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个人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开展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首先建立完备的教学体系,从课程设计、教师传授、实践转化各方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改革和创新,设立明确目标,设计内容充实,层次分明,衔接紧密。不拘泥于课堂,如开展沉浸式体验教育与研学旅行教育。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沉浸式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可以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研学旅行教育真正地传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2]71的理念,是当前课程思政设计的一大创新点,通过实地参观体验近距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也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都要做到价值引导和传授知识相结合,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并举。开展个人成长成才全过程教育,实质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贯穿个人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无论是当前开展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都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和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容可以归纳为思想信仰、知识体系、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等五个方面,正是这五方面内容一直化育着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历史精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培根铸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迪青年学生的心智,端正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人育人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促使青年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因为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精深思想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内涵、教师历史底蕴的重要保证。只有教育全过程真正走心,受教者才会入脑入心。只有教育全过程真正融入实践,受教者才会有获得感和认同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中的守正创新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成为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互联网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改变人民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影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网络空间成为亿万民众学习、娱乐、交友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网络空间鱼龙混杂,虚假新闻爆炸式传播、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时有发生,需要激浊扬清汇聚网络正能量,唱响育人主旋律。以塑造青年的理想信念为核心,占领青年网络思想阵地前沿。这就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务必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党管媒体的原则;二是正面宣传原则。只有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只有正面宣传报道,才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保证人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还原真相。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聚民心、凝民力,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靠网络掀起一股国潮风,人们也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许多文化遗产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这些无不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及文化自信的一面。五千年不断的中华文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汇入新时代澎湃向前的洪流,彰显着文化自信。

用文化自信唤醒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青年文化自觉实质上是要求青年在真正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的基础上,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自我教育,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秉持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青年的自我教育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驱力和落脚点。”[23]8首先,青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正确的学习观是当代青年进步的重要保证,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思践悟中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其次,青年要培养创新思维,要激发创新能力。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动力,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急先锋。最后,青年要崇尚德行兼备,发扬斗争精神。青年注重品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释放青春激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文化传承平台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实践者,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方面,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利于青年集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推进,有利于创新思政课程改革,提升思政课程效果,促使理想信念真正深入青年内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华民族从氏族发展而来,家庭是亲情血脉的深情依恋,是向上向善的自觉担当,是定国安邦的坚强后盾。父母是孩子品学兼优、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引路人,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青年、培养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的良好家风。家国同构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家训家风是珍贵的传承,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家训都值得发扬光大。

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是当前全社会人才建设的首要工作。坚定青年理想信念要不断提升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需要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就必须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和推广,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氛围,这既彰显了对中华文明的敬畏,也体现了对民族精神的尊重。坚定青年理想信念要不断提升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度,需要扩大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必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独特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贴合新国情、新社情、新民情的教育教学活动,用生动的历史画面增强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坚定青年理想信念要不断提升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度,需要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就必须完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制度建设,加强制度保障和政策供给,加强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营造全社会想从事、爱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44。只有培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6]71,才能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动力。我国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脉,也是涵养青年理想信念的文化宝库。当代青年只要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宝库,必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必能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必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必能成长为有“魂”有“根”的新一代。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中华政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