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干预方案联合热敏灸对癌痛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

2023-02-28 07:48张霞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4期
关键词:癌痛情志癌症

张霞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西省南昌市 330046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明,近年来全球癌症负担不断加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而多数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疼痛情况,而疼痛与现实或潜在组织的损伤有关,属于一种感觉或情绪的不愉快体验,对患者的睡眠、工作及日常活动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是癌症患者无法避免且最痛苦、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同时,癌痛患者需承受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已逐渐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点公共问题。以往临床常采用癌症三阶梯止痛法干预,虽可减轻患者疼痛感,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不佳,故积极探寻新的止痛措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其关键[2]。近年来,我国中医疗法在癌痛治疗中崭露头角,鉴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01例患者为例,对比分析中医心理干预方案联合热敏灸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101例,随机双盲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8.96±3.28)岁;癌症: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肠癌患者分别有13例、10例、12例、5例、10例;数字分级法(NRS)评估癌痛分级:轻度26例,中度23例,重度1例。观察组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58.99±3.35)岁;癌症: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肠癌患者分别有14例、9例、13例、7例、8例;癌痛分级:轻度25例,中度24例,重度2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实验已获取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1206)。

纳入标准:(1)均获取家属及患者意愿,自愿配合实验,并签署协议书;(2)均细胞学检查或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3)意识清晰、思维正常,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4)治疗及个人病史、年龄等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周期<3个月者;(2)卡氏评分<50分者;(3)近期采用镇痛药物干预者;(4)患有严重脏器功能缺损者;(5)患有重大疾病,无法配合实验,或中途退出者;(6)患有肺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者;(7)存在精神或者认知功能障碍,不具备自主判断能力者;(8)因其他疾病或碰撞所致的疼痛者;(9)存在听力受损、发音不畅等沟通障碍者;(10)不愿暴露病历资料,或资料缺损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癌症三阶梯止痛法进行干预,即若患者为轻度疼痛,可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口服,0.3~0.6g/次,3次/d)缓解疼痛;若患者为疼痛持续或加重,存在明显的疼痛感,可采用弱阿片类镇痛药(如曲马多胶囊,口服,100mg/次,3次/d)控制、减轻疼痛;若患者为重度癌症疼痛,可采用强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吗啡缓释片,口服30~60mg/次,1次/12h)控制患者疼痛,连续干预2周。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中医心理干预联合热敏灸,包含:(1)中医心理干预:①顺意法,即顺心,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满足患者某些意愿,以此来减轻致病心理。②消除心因法,即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特点,采用不同方式将致病心因消除。大部分恶性肿瘤治愈率低,治疗过程漫长,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痛苦,随之也会产生精神负担与心理压力,语言开导是疏导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之一。医护人员可采用鼓励性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尽可能将消极心理因素消除。还可以采用中医五声疏泄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参照《内经》分析,病位不同,情志表现不同,故依据患者病灶位置进行针对性护理,如肾为病位,五行属水,情志表现为过于恐慌,可指导患者想象疼痛,并通过呻吟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一直到身心舒畅;肝为病位,五行属木,情志表现为易怒者,可指导其行反复腹式呼吸;脾为病位,五行属土,情志表现为过度思虑者,可指导患者哼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以此来减少思虑;若肺为病位,五行属金,情志表现为过于悲伤,可指导患者采用合适的宣泄方式来释放心理压力。③移情易性法,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做手工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进而消除精神刺激,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美好的对象上。④示意疗法,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物体、行为以及语言等来对患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可以给予患者积极暗示),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⑤以情胜情法,医护人员可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患者某种暂时性或者新的强烈情志反应,以此来对原有的、强烈且持久的不良情绪进行抵抗或者将其消除,护理过程中可严格遵循“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原则。⑥激情法,医护人员可有意识地对诱导患者出现强烈情绪反应,以此来将原有心理状态改善或者纠正。⑦集体心理干预,具有相同症状的癌痛患者组织到一起,相互进行分享与经验交流,给予彼此启发与帮助,以此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心理压力,在此过程中“情感和心理转移”具有重要作用。(2)热敏灸: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以及神阙等穴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局部皮肤暴露,先仔细探查热敏灸穴,然后再将艾条点燃,在穴位附近回旋灸,当患者出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无热远部热等热敏现象时,该部位即为热敏穴,找到热敏穴之后,再对该点持续施行温和灸,每次治疗时以热敏现象消失为度,按照以上步骤将所有穴位灸完,1次/d,连续行2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于干预前后测定,方法采用疼痛可视化评分法(VAS)评估,即在一条长10cm的直尺上,依据疼痛感受选择相应数字,数字越大,疼痛越明显。(2)心理状态: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可针对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等情绪评估,以50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SDS可针对患者抑郁及绝望等情绪评估,以53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3)睡眠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项,每项0~3分,总分在0~21分,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4)生存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卡式评分法(KPS)评估,满分100分,分为生活自理(80~100分)、生活半自理(50~79分)、生活需他人帮助(0~49分)。

2 结果

2.1 两组VAS、SAS与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VAS、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SAS与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PSQ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KPS评分比较 干预前,组间K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KP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疼痛是机体伴有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上出现不愉快体验情况,包含认知及情感等痛苦体验,而癌性疼痛主要是指因癌症及相关病变、治疗等情况引起的疼痛体验,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3]。癌性疼痛常因肿瘤压迫、直接侵蚀所致的内脏痛,且常伴有其他部位牵涉痛出现,疼痛范围较广,常引起强烈的骨骼肌痉挛、神经反射等体征。癌性疼痛属于一种混合型疼痛,发生机制错综复杂,目前临床关于癌性疼痛的发生机制研究尚处于不断完善状态,多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及癌症特异性疼痛等因素有关[4]。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约有1千万,且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的疼痛缓解干预,在控制患者癌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癌痛规范化治疗有显著的积极作用[5]。癌症三阶梯止痛法是临床缓解患者癌性疼痛的常用止痛法,可持续缓解患者疼痛感,但因患者对疾病及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及抑郁等情绪,遵循行为较差,故该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故积极探寻新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6]。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疗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恐”等情志均可刺激人的精神情绪,促使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继而诱发疾病[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恐”,可见情志因素与脏腑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密切[8]。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给予患者中医心理干预方案联合热敏灸治疗,可有效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缓解其疼痛。分析其原因,中医心理干预可从多个方面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积极满足患者所需及意愿,并结合患者实际特点,开展针对性护理,积极转移患者注意力,继而消除其精神刺激;同时借助暗示法潜移默化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采用多种方式刺激患者新的强烈情志反应,从而消除原有的不良情绪,从多个方面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积极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9-10]。同时,干预后观察组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心理干预方案联合热敏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原因,借助中医心理干预,可有效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从而消除患者烦躁、焦虑等情绪,达到舒缓神经刺激的目的,积极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针灸在局部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同脏腑均有各自的经络,为针灸干预癌性疼痛症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热敏灸是针灸治疗方法之一,主要以“灸之要,气至而有效”为原则,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选择热敏穴后,采用温和灸、往返灸及回旋灸等方法引发透热,促使热源扩散,并传导热量等热敏灸感,再控制灸量与经气传输,达到患部热、远部热及深部热的效果,继而达到显著的止痛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11-12]。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KPS评分更高(P<0.05),可见经联合干预后,可有效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缓解疼痛感,改善其睡眠质量,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癌性疼痛患者中医心理干预方案联合热敏灸治疗,可有效疏导患者焦虑、抑郁及烦躁等情绪,达到显著的止痛效果,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猜你喜欢
癌痛情志癌症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