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模态作业为学生减负增效
——高中化学学科关于如何实现作业增效减负开展的行动案例

2023-02-28 02:12刘玥晗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化学溶液作业

曾 艳 刘玥晗

(合肥市第七中学 安徽合肥 230088)

一、问题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为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化学知识,以满足学生将来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提出,要严格控制学校手写作业数量,合理、科学地布置作业。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作业管理是学校教育减负增效提质的重要抓手。

作业的功能是“育人”。为了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发挥作业的最大作用,在合肥市开展的“大练兵、大比武”圆满结束后,课题组对学生个性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不断摸索作业管理的方法与途径,针对高中化学学科开展关于如何利用作业实现增效减负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明晰多样化作业设计对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从哪些维度科学地减负增效符合学生学情、通过什么模式让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让作业来源于课堂又服务于学生减负,形成闭环。课题组希望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案例研究为载体,进行行动研究。

三、研究内容

首先,阐述减负增效对教学的重要意义。

其次,总结出“双减”背景下通过作业完成减负增效的创设途径。

最后,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开展化学课后作业的应用现状调查,了解与分析日常作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及学生需求。

2.文献学习与课标研读——基于调查报告,深入研读课程标准,阅读关于“减负增效”相关论文,了解与借鉴“减负增效”相关研究结果,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案例分析——选取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硫及其化合物”。从预习作业、基础作业、提高作业、拓展作业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并进行实践。

4.比较、分析、总结各种作业效果,完善多模态作业设计标准。

5.完成行动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施、完善。

五、行动实施

(一)开展调查

行动研究小组对合肥七中高一33个班级的1600位学生进行了“化学专业作业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觉得作业安排得太多;88%的学生认为作业形式单一,只有辅导资料、试卷两种类型;98%的学生表示作业布置不具有针对性,难以实现个性化发展;95%不喜欢识记类和抄写类的作业;90%的学生认为需要拓展性作业。

(二)得出结论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课的作业大多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开放性的、实践探究性的化学作业,且作业难度偏大、数量偏多,针对性不强。

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提高,多样化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借助“人工智能+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学校的必然选择。

因此,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本行动研究聚焦“如何构建多模态作业”落实“双减”,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单元整体教学。

(三)行动内容与方法

1.预习作业

化学组老师利用集体备课将学生的易错点和重难点进行统计与分析,设计成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平板客户端完成并生成诊断报告,随时了解学生成绩分布、平均用时等答题情况,掌握班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为教师备课与上课提供精准化帮助,从而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根据智学网的分析与反馈,建立多样化作业管理策略

利用智学网的反馈功能,清晰地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业状况,掌握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具体状况,制订相应的个性化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好作业,真正实现教学减负的目标。

教师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高质量的题目。具体分析、解答问题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作业数量,并且可以提升作业质量与效果。

3.设计多样化作业

高中化学涉及的学习内容广、研究对象多,理论性强、信息量大,概念、公式众多,这导致学生学习时感到困难和乏味。按照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同时发展了学生观察、逻辑思维、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例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使用思维导图与价类二维图将理论知识讲授、实验技能传授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三方面有效结合,借助任务的实施,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的系统回顾和梳理,形成化学思想和学习方法。

(四)实际案例

本文选“硫及其化合物”作为案例,进行阐述。

1.教学目标

首先,了解自然界中的硫的形态,能分别从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及其化合物;

其次,能从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对含硫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并初步建立这种认识物质性质的模型和方法;

最后,通过化学反应探索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采用价—类二维模型说明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作业示例

预习作业:

1.物理性质

SO2是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CO2相似)

写出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与水反应

与Ca(OH)2溶液反应

与CaO反应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从硫的化合价判断)

如与O2反应的方程式。

漂白性(特性):SO2通入红色的品红溶液,溶液,加热又出现现象。

特色亮点: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循环过程,了解不同价态含硫物质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相互转化的过程。

评价目标:诊断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和对已有信息的提炼能力。通过已知物质建立认知模型,并能推理出类似物质。

基础作业:

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2气体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现溶液紫色褪去

B.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2气体通入显红色的酚酞试液,红色褪去

D.SO2气体通入溴水,橙色褪去

2.如图是实验室制备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写出此实验中制备SO2化学方程式:。

(2)C中的现象是,此实验证明SO2是气体。

(3)D中的反应现象证明SO2有性:F中的现象是,G中SO2与碘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H中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特色亮点: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评价目标:诊断学生对二氧化硫物理、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和区分二氧化硫气体的能力。

提高作业:

1.向FeCl2和BaCl2的酸性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有沉淀生成,则此沉淀是( )。

A.BaSO4B.FeS C.BaSO3D.S

2.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验证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3)NaOH(足量)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从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特色亮点: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个性化作业,给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实现作业减负的目标。

评价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从问题和假设出发,运用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渗透“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课后作业:

绘制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价类二维图和思维导图;

探究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特色亮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效解决化学知识点零散等问题,形成了化学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评价目标:将化学与生活联系,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引导学生在知识复习的同时建构化学价值观。

六、推广实施

由于智学网平台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目前已经在高一高二化学组中广泛使用,并且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利用智学网既减轻教师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负担,同时更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增效。

七、研究结论与反思

通过本次行动研究,课题小组对如何构建多模态作业得出以下结论。

多模态作业的构建可以从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角度出发,创建多种形式的作业模型,使作业具有真实性、体验性思辨性、迁移性。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以人为本的作业模式,将课堂与生活、生产与科技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发掘其探索能力,发展其科学素质,从而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多模态作业可以让化学知识更加直观、简洁、生动,可以展示每章的学习内容,也可以进行重难点的展示,做到化繁为简、融会贯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但如何更精准地把握作业设计的原则,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科学地安排各种形式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了解和践行单元的主题价值观,实现减负增效、五育并举,仍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化学溶液作业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溶液』知识全解读
解读“溶液”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