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晓芬
(前郭县达里巴乡中学,吉林 松原 131100)
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驱动,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即为项目式教学法。这是一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到学科内部逻辑中,发现学习意义的教学方法,通常要和现实生活取得联系。教师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另一方面适度引导学生达成知行合一的目标,以此为教学高效赋能。具体到数学学科,就是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想到数学与用到数学。
首先,在数学学科中使用这一方法,前期需要做内容分析、任务设置、情境构建、活动组织等一系列工作。这就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项目式教学法。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先结合课标和教学法所依托的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该教学法能够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方法维度等多个层面激活学生的潜能,且具备一定的操作性,才有可能将其引入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其次,教师要详细地考量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情与该教学法的匹配程度。如果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距离过大,还坚持使用项目式教学法,就会让学习走向“大” 和“空”。所以,教师要经历若干轮的观察与思考,尝试在实践中总结成功经验,确定教学法的属性可以适度地发挥出来之后,再做项目主题的设计工作。
例如,教师在讲授“图形的初步认知” 时,引入项目式教学法,是因为图形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常见,把学习定为“我是设计师” 的项目,然后教师作为甲方向学生提出一些图案设计要求,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设计方案,最后评选出最优设计小组,这会是一个比较顺畅的流程。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课堂向生活延伸,设计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在生活中主动寻找丰富且广泛的素材。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想法可以表达和分享,经过多轮的绘制、搭配、变形之后,对图形的认识就这样引向深层次、高层次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阶段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性强且内容直接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是非常适合运用项目式教学法的。它可以让学生从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整个单元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确定的学习主题又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够较好地发挥出来,为学习走向深入和能力逐步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法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会只局限于课程本身,它会结合实用主义和情境认知,为学生提供一个场域,让学生以各自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去进行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知识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即知行合一得到践行。这从另一个层面体现出了项目式教学法高度包容和跨越的特性: 它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会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
以“图形的轴对称” 学习为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少需要从五个层次展开。一是设定项目学习的总目标。这个目标中包括了对项目完成度的要求、项目的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的全面评价。二是理论知识目标。如轴对称概念、轴对称特征、轴对称性质的掌握。三是实践能力目标。掌握轴对称图形的作图法,能够根据其性质进行轴对称图案的设计。四是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感知轴对称的美,获得审美教育,激发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五是实现探究素养、创新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在具体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将目标和内容相对应,设计出若干个子任务。例如,教师为“长方形的轴对称” 设计了四个子任务,四个子任务又划分出探究任务、分析任务和再生性任务,以此形成表1 的体系:
表1 “图形的轴对称” 教学任务分解表
从分解表中可以看到,子任务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的。剪纸作为对称图形的一个代表,完成的是提供载体的作用。在实际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对称图形进行观察与操作。足够多的样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子任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获得空间的感知。这些都会在最后的图案设计中发挥作用。教师分解出子任务后会全程伴随并指导学生完成,每一个子任务都会经历发现问题与修正问题的阶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完成项目,进而达成知行合一的目标。
为了让子任务顺利地开展,教师必须对项目的框架、流程进行准确的设计。一般来讲,项目式教学法会把整个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评价阶段。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要完成教学内容的收集和项目主题的确定工作。正如上文所说的,从学生的学情、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三方面去确定是否使用项目式教学法。当适配度较高,且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式教学法越来越熟悉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多安排一些主题,让学生从众多主题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从根本上再次强化教学项目与学生的适配度。
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若干个实施项目的场景,如批发市场、社区、十字路口等,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统计的数据,但是要求学生必须在选择的场景中体现出数据概念、收集数据的类型、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等。从这里可以看到,教师在准备阶段自然而然地将项目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实施阶段居于中心地位。进入到具体的实施阶段后,学生在小组中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对应主题的项目,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与辅助者的角色,其间教师会充分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关键环节予以助推。如在学生选定场景完成初步的数据收集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法,组际之间由此完成了首轮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学生的思路被进一步打开,另一方面,对接下来数据的整理中小组能够使用更好的方法,也是一种激励。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阶段,教师会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子任务),如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数据排序、编号与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收集数据的意识,奠定数理逻辑意识。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项目式教学法对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其实是穿插实现的。
项目的评价阶段,教师和学生居于同等的地位,学生要先对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要把本小组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其中关于项目达成的过程必须阐述得非常详细,为接下来的组际评价、教师评价提供客观的基础。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评价。评价可以以辩论或提问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了解到任何项目的完成,方法并不止一种。这是对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一环。教师作为最后的评价者,必须是基于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从项目成果、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观念素养等多个角度实施教学评价。评价时要多使用鼓励式和肯定式的语言,让学生在获得自信的同时,也能有积极且持续的学习动力。
首先,在初中学段使用项目式教学法,应该让其表现出更多的功能性,既要成为推进教学的关键要素,又要成为教师使用的得力工具。所以,必须保证项目任务布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任何项目的设计都要围绕着教育的需求展开,让项目任务的知识含量和育人价值达到最大化。尤其是在“双减” 政策实施后,项目任务的达成度必须成倍提高。平面几何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较多,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布置成为一个长期项目,让学生在若干个传统节日中,运用所学到的平面几何知识制作节日图案。可以是剪纸、拼贴、泥塑等,这一类活动既能时时刻刻巩固知识,还会因为方式的轻松与活泼,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另外,跨学科教学作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在项目式教学法中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比如利用几何知识设计节日图案,就是数学与美术的结合,综合性素养也是在学科合作中悄然形成的。其次,项目教学法作为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法,其下必然要分布若干种更加细致的方法。教师在运用时,还是要以适配度为第一选择标准,做到灵活有度、有的放矢。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因为函数知识涉及许多概念、规律、方法,学生的思路很容易混淆。教师在这个知识点上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需要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先自行梳理知识点。如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自主阅读,画出思维导图,在学生梳理完“一次函数” 的知识体系之后,教师设计探究项目,将知识体系中每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进行检验,了解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所建立的数形思想,然后做出最恰当的教学设计。在练习阶段,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变式问题让学生解答,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对数形结合解题方法的应用,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在求解变式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法,自由、开放地运用各种方法去尝试,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结束之后,师生再共同对相关观点、意见进行梳理与分析,从而得到正确、全面的结论。有经验的教师还会在学生思维逐步发散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强化训练。如结合函数图像让学生自主编拟题目,以此突破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体会到相关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掌握自主有效复习的方式,形成多面共进的态势。这样看来,项目式教学法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随时根据学情学能做出判断,在维护学生在知识学习、项目实践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实现高效学习、深度学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项目式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充分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并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在宏观上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育的要求,中观上将课标一直倡导的核心素养的培育高度地提炼出来,微观上则是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项目式教学法的概念与原则,并将其融会贯通于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中,从主题的确定到目标的整合,再到任务的分解,直至实施流程的规划、完成,一直延伸到教学结果的评价上,让更好的方法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