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春
(广州市育才中学,广东 广州 510050)
“双减”政策关乎国家根本利益,“双减”政策的执行要突出育人为本、协同治理,其目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作业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如何做到减量增质?这是一线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学物理,尤其是初中物理知识以现象、探索为主,抽象程度不高。单一性、重复性、机械性的物理作业模式盲目追求数量及难度,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恐惧感,降低了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1]。本文针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提出了优化路径和实施方法,以保障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2]。
以单元为基础整合核心知识点是一个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可以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学习效果。教师应在整个单元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整合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每章节作业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形式突出核心知识点,确保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掌握核心知识点。比如,在设计“浮力”这一单元的作业中,求浮力的方法就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是力学板块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挑战。回顾每年中考,浮力考查难度不大,但学生得分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脑海里有一堆没有关联的公式,二级结论多,适用条件多,学生感觉混乱,做了好多题,但效果甚微。笔者认为,阿基米德原理只需要记F浮=G排,如果题目需要,学生再结合以前学过的ρ=,G=mg推导,这样,学生明白、理解这些二级公式的来源,就不会混淆ρ物与ρ液、G物与G排、m物与m排了。再如,求浮力的方法。应让学生理解求浮力的各种方法的本质,跳出浮力看浮力,使学生感悟到不同的情景用的是同一思维方法——受力分析。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突出核心知识点,使知识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通过受力分析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建立浮力的相关公式的基础知识,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浮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思维源于疑问与惊奇。作为物理基本素养的关键部分,科学思维需要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其相互关联性,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中学物理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来保障作业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和观察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小规模实验或观察,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他们可以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分析实验的原理和结论。这种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学精神。其次,教师可以设计科学演示和展示作业,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物理实验,并进行科学演示或展示,向同学讲解特定的物理概念,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分享他们对物理的热情。以“大气压强”这节课的作业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如下拓展作业:1.利用身边的物品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说明理由;2.自制气压计验证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3.利用弹簧测力计与注射器粗略地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并分析原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其中一个。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拓展作业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欲望,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编写与物理相关的故事或小说,以创新的方式展示物理概念。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又深化他们对物理的理解。此外,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适当增加实践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物理现象。总之,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从多样的视角对待和剖析物理问题[2],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对物理的兴趣。
设计分层作业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具体分析学生的个别情况,基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去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这与传统作业布置的一刀切模式不同,它更加尊重个体差异,给学生成长发展的空间。比如,在设计“压强”的作业时,笔者进行如下分层设计:
1.基础训练
如图1 所示,两根手指水平施力在一支铅笔上,此时铅笔保持静止。
图1
请思考下列问题:铅笔对左右手指的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两根手指的感受是否相同?哪根手指受到压力效果比较明显,哪根手指受到压强大?
如图2 所示,两个不同的物体放在两块完全相同的甲乙海绵上,请思考下列问题:①哪块海绵受到的压力效果比较明显,你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的?哪块海绵承受的压强大?
图2
②在甲图画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海绵受到的压力。
2.巩固提升
人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10-3m2(如图3 所示)。大象对地面的压力约为60000N,大象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3m2(如图4 所示)。你能比较谁对地面的压强大吗?写出分析过程。
图3
图4
3.能力提升
假如大象从地面走到沙地,大象的脚深陷沙地,此时大象对沙地的压强有什么变化?(变大?不变?变小?)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如何减少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请写出你的方法。
4.提高拓展
利用身边的物品验证影响压强的因素。
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按照基础理解、巩固提升、进阶挑战三个层次来配置不同数量的问题。对于有进步潜能的学生,应降低作业难度,专注基础知识的吸纳,这样学习进度滞后的学生才能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要确保他们在理解基础目标上有所起色,在布置作业时应有一定的困难程度;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应提升作业难度,增加拓展性,以激发他们完成作业、挑战新高度的动力,推动他们在更深层次知识水平上的提升。
1.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表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解题能力等。
2.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观察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喜好。
3.根据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
4.分配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一些更深入的拓展性问题或挑战性题目;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基础性的习题和辅导材料,帮助他们夯实基础。
5.灵活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如果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和解答疑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完成作业前的准备(5 分钟)。在开始做作业之前,学生可以花大约5 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这包括整理课本、笔记和其他必要的学习材料,以及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
2.独立完成作业(10~15 分钟)。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解答物理作业题目,根据每次作业的难易程度和题目数量,将大约15 分钟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独立完成。
3.教师辅导和反馈(5 分钟)。在作业时间结束后,教师应留出约5 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辅导和反馈,教师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可能会有所不同,作业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充分的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时间,以及足够的辅导和反馈时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提升学习兴趣。
作业评价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评价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勤奋、认真、严谨等[3]。这种塑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
1.教师评价。教师要擅长在学生的作业里挖掘优点和独到的观点。在作业批阅结束时,附带一段充满温情的评论,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对于交作业后问题较多的学生,可以用如下激励之词:“坚持不懈,期待你下一阶段的提升!”当看到他们有所进步时,可以用如下期待之词:“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开心,希望你能保持这份努力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并鼓励他们有更大的上进心。当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答案时,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你这么聪明,肯定能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吗?”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开阔他们的解题视野,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评价。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互评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沟通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一题多解”,养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良的学习环境。
3.家长评价。让父母参与评估,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父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监督功能,促进家校的紧密协作。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对孩子写上一句鼓励的话,比如:“这次作业做得真棒,继续加油!”通过和孩子的良性对话,加深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于个别同学出现的个别问题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应统一汇总、分析错误原因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提高拓展部分的内容,教师则会依据学生本人的兴趣选择利用周末时间完成。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来优化作业设计,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有效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发挥出课后作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