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想
“一校一品”是指学校在教育工作中要设计出符合本地特色和学情的品牌课程。这样能避免教学同质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基于“一校一品”行动设计校本武术课程,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校情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方向,将武术纳入体育教学,打造“五育”并举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心理特点,构建武术教学的融合模式
(一)配乐表演,调动积极性
“一校一品”行动下的武术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情。教师可以先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再设计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融合式武术课堂。由于不少小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且有一定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设计配乐表演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舞龙是一种兼具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和武术技巧的活动。教师可以基于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分三步设计配乐表演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8字舞龙”,让他们了解如何操纵“龙”在空中有规则地移动。第二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思考哪种音乐适合舞龙,并让学生在配乐下学习“8字舞龙”等技术动作,掌握舞龙的技术要点。第三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进行分组练习,自主设计队形,打造个性化舞龙表演。在配乐表演中,教师既能引导学生加强基础动作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帮助他们感受武术的独特魅力。
(二)趣味游戏,强化攻防意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武术游戏,并将攻防技巧方面的教学融入游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攻防能力。
例如,在教授长拳、中国式摔跤等武术类运动项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强化攻防意识,设计游戏“捉尾巴”。在这一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为一组,分别以马步的形式站立,其中任意一方快速变换步伐,来到另一人的背后,捉住拴在其身后的“尾巴”。双方如果在五秒钟内都没有捉住对方的“尾巴”,则要恢复成原来的站位,继续进行比赛。在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攻防知识。如对于攻的一方,要做到出其不意,仔细观察对方的眼睛,当注意到对方有走神的现象时立刻发起攻击;对于防的一方,要时刻提高警惕,关注对方的脚步动作,如果发现对方有身体倾斜、脚微微抖动等情况,做好躲避的准备。攻防技巧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引导学生在趣味游戏中学习相关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
(三)情境对练,模拟实战变化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武术实战情境,让他们模拟武术对打,进行实战变化演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使用“打练结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与同伴进行演练过程中领会武术类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
具体来说,情境对练可以设计成掌握套路动作、设置模拟场景、掌握实战变化这三个环节。在掌握套路动作环节,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弓步沖拳—马步格挡”“马步劈掌—弓步上架拳”“双峰贯耳—弓步闪身”等双人对练动作。在设置模拟场景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战场对敌、擂台比武等不同的场景,并适当添加台词,扮演场景中对打的双方。在掌握实战变化环节,学生要一边扮演角色,一边开始对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在某个动作中,当一方使用“弓步分手”时,另一方也要使用“弓步分手”。但是在实战中,如果一方没有站稳,另一方则可以调整动作为“弓步闪身”,从而展现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一校一品”背景下,武术课程设计要注重实践性。教师要分析学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具有融合性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融合音乐、融合游戏、融合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学好武术。
二、聚焦“五育”并举,挖掘武术教学的武德元素
(一)掌握基本礼节,懂得以武会友
要落实立德树人新任务和新要求,学校必须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打造“一校一品”背景下的武术课程时,要聚焦“五育”并举,挖掘武术教学中的武德元素,让学生初步理解以武会友的道理。
教师可以设计了解基本礼节、感悟文化寓意、融入情境表演这三个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武术礼节。在了解基本礼节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慢速播放视频呈现抱拳礼的动作特点,让学生观察双手的动作细节,分析行礼者的面部表情,思考“行礼者应该带着什么情感”这一问题。在感悟文化寓意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抱拳礼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拇指弯曲表示不自大,右手握拳表示勇敢。在融入情境表演环节,学生可以参与角色扮演,通过演绎擂台赛等活动,在比武前相互行礼,表达以武会友的理念。在带领学生了解武术礼仪并参与演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武术是结交好友、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
(二)规范持械姿势,坚持勇不滋事
在设计校本课程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部分小学生过于活泼好动,常常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从了解持械姿势开始,端正自己的习武态度,使其认识到“勇不滋事”是习武之人的基本准则。
教师可以设置了解十八般兵器、掌握基本持械姿势、探索动作背后的文化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在掌握持械姿势的同时,逐渐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在了解十八般兵器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刀、剑、棍、枪等各种不同的武器,让他们分析这些武器的长度、重量、刃口位置等。在掌握基本持械姿势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各种武器的形状和特点,分别掌握它们的持械姿势,让学生认识到,在持械对打前、对打中、收械时动作都各不相同。在探索动作背后的文化环节,学生要探索不同持械姿势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比如:在对打前和收械时,学生要避免将枪械的刃口对着他人,这表示以礼待人;在相互递交武器时,学生要目视对方,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精神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贯彻这种精神,端正自己的言行。
(三)指导竞赛表演,传承尚武精神
《标准》指出,武术类运动项目有助于弘扬立身正直、见义勇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武术竞赛表演活动,让他们认识到在竞赛表演中要展现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也要保持良好的比赛态度,避免为了争胜而出现犯规问题。
在竞赛表演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展现自己的尚武精神。第一,在比赛失利时,学生要避免产生颓丧、自暴自弃的心理,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反思比赛过程中失误的地方并改进,再次尝试挑战自身的极限。第二,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要避免为了获得好成绩而出现违规情况。在比赛时故意袭击对方的眼睛等禁止攻击的部位、在比赛暂停的时候还继续攻击对方等行为都属于违规,也不符合尚武精神。在比赛中,学生应成为遵守纪律的参赛者,保持良好的武德。
三、指向动作组合,探索武术教学的高效策略
(一)口诀提示,做好动作过渡
在“一校一品”背景下的课程设计中,教师要避免强行灌输动作要领和强制性的教学活动,要设计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教学策略,如采用口诀提示法,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口诀提示法是指教师将武术动作的要领编写成口诀,让学生一边念口诀,一边练习。这样能帮助他们把握好动作的过渡部分,保持动作连贯。
教师在设计口诀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教师可以根据某种拳术的本质特点,设计口诀,让学生在演练的时候心中默念,体会该拳术的典型特征。如对于长拳,教師可以设置口诀:“手要快捷,眼要明锐,身要灵活,步要稳固,精要充沛,气要下沉,力要顺达……”二是教师可以根据某些动作设计口诀,着重描述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过渡点。如对于长拳中“搂手弓步右冲拳”这个动作,在搂手和冲拳之间,学生要做好弓步,同时,手部动作和脚部动作要做好配合。如果不够协调,则会造成断续感,无法体现长拳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诵“搂手同时做弓步,冲拳及时不要停”这个口诀,以此暗示学生做好动作过渡。口诀提示能帮助学生解决易忘、易混淆动作等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
(二)图解视听,分析动作细节
在教授难度较高的武术动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图解视听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拆解动作,采取慢动作回放、多角度呈现等方式,凸显动作细节,方便学生学习掌握。
在学习长拳时,学生需要掌握不少高难度的动作,如“腾空飞脚”“腾空外摆莲”“旋风脚360度接马步”“侧空翻”。这些动作的难点在于都有空中动作,而学生很难控制好自己在空中的身体变化。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图解视听法,用慢动作图示配上要点解读,帮助学生分解动作。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做好空中动作,地面的起势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控制好身体的重心,让身体各个部分配合好。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落地缓冲动作,这不仅能避免受伤,还有助于快速接续下一个动作。通过采用图解视听法,教师可以将动作分解成起势、空中、落地这三个部分,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让他们进行拆解训练,再将这些动作整合在一起。这样,学生能快速把握武术动作的要领,加深对武术动作的印象,增强自主训练效果。
(三)想象练习,生成动作创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特定的场景,让他们将自己代入某些人物,围绕难度较大的动作创编辅助记忆的动作。这一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展开想象练习。一是想象场景。如在学习太极拳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看过的《太极张三丰》等影视剧作品,想象其中的某些场景。二是结合具体动作,想象该动作像什么事物,带着感情来参与训练。在演练“野马分鬃”这个动作时,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匹马,在奔跑过程中摇晃脖子,鬃毛向着左右分散飘开。学生带着想象演练这个动作,能更好地抓住该动作“贵在进身,劲在腰身”的要点。“一校一品”行动的实施要点是开展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想象力强的特点,设计一系列想象练习,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感受到武术学习的乐趣。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落实“一校一品”行动,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设计具有特色的武术类校本课程。这样能更好地推广武术文化,让学生对武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推动学校体育品牌课程的构建。在趣味化的武术类课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精益求精,掌握标准动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张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