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赵丽娜 孙琪 王晓闻 郭掾浡
1 案例背景及意义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1]。全民阅读的热情稳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2022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教育是国之根本,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最得力的群体,是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而阅读是影响大学生思维、行为与提升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在阅读中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素养与品格、提升个人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体现,也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發展的有效手段。河北传媒学院(以下简称“河传”
)艺术类学生思维意识活跃,崇尚艺术自由,渴望个性的彰显和表达。在全媒体时代,随着阅读内容更加丰富、互动交流也更方便快捷,但河传学生存在着盲目阅读、猎奇阅读、碎片阅读、快餐阅读、娱乐阅读等问题,使阅读容易流于形式,或迷失方向。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河北传媒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开智惠人为初心、以文化育人为使命,以书为媒、以文培元,成立“悦知读书会”,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和交流阅读体会的平台。图书馆为“悦知读书会”配备一名指导老师,负责专门的规划和管理。读书会的组织架构由多个读书小组组成。
“悦知读书会”读书小组满6人及以上就可提出举办读书会申请,具体的运作流程有以下几个步骤:图书馆承办部门发布招募公告;读书小组长(会长)申请举办读书会;图书馆审核申请表;获准后可提交需借图书清单,由馆员将图书送达各读书会;启动读书会。各读书会小组通常由组长、领读人及组员组成,成员以我校学生为主,组织与运作皆采用自治原则,组织建设强化横向联系。
“悦知读书会”借鉴“分众传播”理论,采取分众阅读模式,根据读者个体间的差异和需求,以及由此形成的阅读兴趣、阅读偏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把读者进行聚类[3],推出具有强针对性与精细度、高服务效益、更能贴近读者实际需求的读书活动。活动形式采取“读思说写行”五位一体的分众阅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增强阅读的影响力度,使读者更有条件、有意愿参与相关的阅读活动,提高读者的人际交往、口头表达、多元思维等阅读素养。“悦知读书会”的成立是河传阅读推广服务的新尝试,旨在带领读者走出书本、强化使命担当、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读书会的作用价值和社会效能,力求真正实现多学科相融合的“大阅读”,助力河传校园文化的软实力建设。
2 案例内容
2.1 探索分众阅读,打造阅读新生态
学生群体的分众化现象和对阅读需求的多元分散状态迫切需要图书馆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阅读推广服务[4]。河传逐步将分众阅读纳入“悦知读书会”的常规模式,整体协调、统筹规划,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以兴趣导向等标准划分读者群,满足分众群体的阅读需求。根据受众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学习环境等属性及相应学习阶段对阅读展现的不同需求,把学生读者划分成不同类别,成立不同的读书小组。
2.1.1 学生读者:新生群体、毕业生群体和其他在校生群体
新生群体进入河传开启自主学习后,求知欲和阅读饥饿感较强,渴望广博的阅读。在适应新环境和拓展社交圈时,面对选择与挑战,需要通过阅读来调试和排解情绪;毕业生群体专业知识储备较多,但缺乏社会经验,除了毕业论文写作,还需要通过阅读奠定未来职场基础。从校园到社会,在面临就业、升学、情感等多方面问题时也需要通过阅读进行干预;其他在校生群体除了为完成专业学习进行的知识补充阅读,还有在阅读兴趣的驱使下开展通识阅读的需求。
2.1.2 读书会:通识型和学术型
各类型读书会联结着河传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以下两种群体可采用分众理论对其进行阅读角色定位,一种是:自制力不强、平时也没有阅读习惯的人,读书只为开拓一下眼界,接触新的东西,指导老师会引导他们加入通识型读书会作为入门。其成员流动性大,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另一种是:有一定自制力,且本身就有阅读习惯甚至喜爱阅读的读者。指导老师会引导他们加入学术型读书会,其成员一般年级较高。“悦知读书会”搭建起桥梁,为其提供针对学科主题的阅读推广服务。通过组织或社群输出系统、科学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更多阅读方法、技巧,提升阅读效率,逐步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打开通往更多领域的大门。
2.2 创新模式,引发美好阅读体验
同龄人的阅读倾向和建议是一种强大的朋辈压力与动力,可以帮助读书会的同学们增长智慧,并且接触更广泛的书籍,提高阅读能力,增强理解力。读书需要阅读、思考、表达、写作、行走五者统一。而河传图书馆也尝试将“读思说写行”贯穿到“悦知读书会”运行的全过程,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模式。
2.2.1 读:寻找好书,朗读阅读,拉近你与世界的距离
针对河传大一新生这一群体,指导老师引导他们从配乐朗读活动入手,培养学生们的读书兴趣。“悦知读书会”先后组织集体诗朗诵《静夜、静读、静思》《我爱这片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个人诗朗诵《巧言》《满江红》,表演吟诵和切磋古诗词,并通过微信小程序配乐朗读主题为《我见证,中国力量》等作品。除此之外,还举办领读、共读等活动,直接感受作者的心声, 现场体验作者创造的意境美和文字美, 从而发掘作品的深层内蕴。
有声朗读和无声阅读相结合,感情在文字与声音的交汇中流淌,让读者在一瞬间爱上读书、爱上朗读,然后引领他们阅读和理解稍微陌生一些、深奥一点的经典文本,逐次拓展阅读路径,确立正确的阅读导航方向,进而以一种新视野看世界。
2.2.2 思:思想汇流,乐享书海,开启思维的奇幻之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讲座主讲老师会强调阅读中思考的重要性。比如,在“悦知读书会”举办的“十月阅读,我们来读信”读书沙龙活动,孙潇雨老师分享交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书信集《爱你就象爱生命》时提到:文字是一种媒介,引起读者对客观生活的想象与思考,而真正有价值的就是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详细深入的阅读,通过思考、理解和参悟书籍,才能增加智慧,只一味地读,将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分析、思考作家、主人公生活背景、性格及作品叙述方式等教会同学们如何层层剖析,引发了大家对人性的深思和重新阅读原著的兴趣。
如果思考没有伴随读书和求知的全过程,所读未必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更不能学以致用,容易茫然无归或偏执狭隘,反复思考和消化才能让知识更有价值,形成比较成熟的思想体系,因为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需要自觉主动、持之以恒地培养、锻炼和改善。
2.2.3 说:分享表达,有效沟通,你讲我说中碰撞融合
读与思之后,读书讲座使书籍得以跳出纸本平面思维,在讲者与读者双方的实时互动下,激荡出不同的火花,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扩大读者的视野与思考角度,丰富人生阅历。“孔子与《诗经》”“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激赏魏晋风流”“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漫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侠郭靖的成长之路”“淡雅书香,智慧人生——《红楼梦》”“以节日之内涵,颂文化之魅力——中国传统节日之文化精神” 等主题读书讲座的举办,引发广大读者对文学、历史、哲学的兴趣和深入思考,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唤起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体现了读书会的旨趣;“漫谈审美与艺术”“‘大师与巨匠的握手——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人生交游”等专题艺术讲座结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普及“美学”与人文艺术知识,拓展美学阅读书籍,提升读者的美学素养。
读书需要表达。“悦知读书会”不定期组织集体座谈,读者可以畅谈各自的阅读心得体会或对所阅图书发表评论。比如:“悦读阅美”读书沙龙围绕长篇小说《活着》进行交流分享,让读者体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对作家余华的作品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激发深度阅读、增强文化底蕴;《战火映照的影像记忆》读书座谈会邀请李锦云校长分享创作心得,共话艺术与人生。互动环节从电影的发展历史谈到中外文化比照,从读书谈到人生,从爱国情怀談到责任担当,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学术氛围,也激发了同学们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满腔豪情。
2.2.4 写:记录生活,书写人生,让悸动沁入到文字中
除了表达,“悦知读书会”提倡大家在阅读时要敢于动笔,表达自己的心声,也会邀请作家讲解创作历程,提高读者的写作兴趣。比如:青年作家孙达在作品《谁的孤独,穿越人海》分享会上,就创作背景、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等问题和同学们交流,并就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编剧,以及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多阅读哪些书籍等问题分享了他的经验;在“励志树德,点亮人生”讲座中,作家赵凯分享他在18岁瘫痪在床后,如何坚持读书写作、自我奋斗成长的经历,让在座学生感动、感慨之余,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悦知读书会”还鼓励读者随手在纸条上写下感想留在借阅的书籍中,下一名借阅的同学看到这些感想,就和上一名阅读者建立了连接。通过书籍这个接力棒,翻阅同一本书的学生就像进行了接力比赛。读书会的优秀阅读笔记与心得在河传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阅读心语”“艺海听涛”等栏目刊载。写作也是把思考明晰化、条理化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整理、反思、判断和取舍。读书之后写下笔记或感受,可以加深我们对书籍的思考。写作是读书的延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静心并深入地读书,伴随着对问题的思考,写作自然会水到渠成。
2.2.5 行:读行走书,遇见未知,沉浸式体验实境之旅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阅读让行走有了探寻的厚度,也让行走更加从容;行走是流动的阅读,用脚步和勇气在探究、体验、实践中幸福成长,是阅读最美的姿态。“悦知读书会”倡导行走阅读,不同读书小组会根据阅读主题确立阅读路径,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阅读相关著作,然后到作家出生、生活、创作的地方旅游、参观, 实地体验其生活、创作环境,有利于深入理解作品风格、特色和内涵,感受不同人物与时空,鉴赏人文历史风貌。比如:有读者到陕西洽川风景名胜区,游览《诗经》中流传千年的经典古诗《关雎》的发生地,亲身感受诗的清雅、经的深邃,以及那片沃土的厚重、缥缈和神秘;有的读完刘心武的《钟鼓楼》后,到北京胡同体验市民生活和人情味,感受北京文化;还有人读完孙犁的《莲花淀》《采蒲台的苇》后,到碧波荡漾的白洋淀,看摇曳生姿的芦苇舞动生生不息的顽强,感受到孙犁先生是一位充盈着人民大众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的小说家。
行走也是一种延伸学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生命阅历,对生命、自然、人文进行思考与表达,并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把所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在不断阅读与体验中有所积累、有所习得。
3 思考
3.1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悦知读书会”构建了一种融合阅读、思考、表达、写作、行走为一体的“大阅读”体系,并以分众阅读的模式倡导读书,传递给河传学子崇尚读书、知行合一的精神,探索了一条多维阅读的新道路。对河传艺术类学生来说,阅读可以启蒙人性、培养修养和性情,进而有助于形成个人艺术风格。同时,可以提升人文科学基础素质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3.2 升华思想,启迪智慧
“悦知读书会”新阅读模式的构建吸引和引导了更多的河传学子参与阅读,指导更多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鉴赏力。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学习、写作和行走等多种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进德修身、开阔眼界,打开心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可以将学生培养成知识通达、有思辨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3 路长且艰,任重道远
“读思说写行”五位一体读书会分众阅读模式是河传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有了进一步提升。其中纸质图书借阅量、电子资源浏览量、电子资源下载量、文献传递数量与到馆人次等,均实现了正向增长。但是,想让更多学生爱上阅读,实现认识人、教育人、改造人、发展人、解放人的长远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的“悦知读书会”路长且艰,任重道远,但行则将至。品享阅读,点亮绮梦,这仅仅是个开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6%[EB/OL].[2023-04-23].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6980.htm.
[2]李淼,苏丹丹.谱写书香中国建设新篇章[J].中国出版,2022(9):10-11.
[3]陈哲彦,徐雁.分众阅读理论下借力读书会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3):95-96.
[4]王晨俊.基于分众阅读的高校图书馆线上阅读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5):47-48.
(收稿日期:2023-09-07 责任编辑:张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