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水平对上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3-02-27 11:54:42刘奋飞刘东平李建明
广州医药 2023年2期
关键词:上肢危险资料

刘奋飞 刘东平 李建明

南阳张仲景医院骨伤科(南阳 473007)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阻塞血管的现象,其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患者发病后表现出患肢突然疼痛和肿胀,软组织张力升高,且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后症状缓解,因此当患者发生DVT时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多数会逐渐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甚至诱发肺栓塞,严重的造成患者死亡[1- 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因创伤而导致的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无论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还是切开内固定术治疗,其恢复过程中均需要长期卧床或居家休养,减少各项活动[3- 4]。而近年来临床中对于围手术期DVT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对于上肢骨折患者DVT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5- 6]。因此本文分析了血红蛋白水平对上肢骨折患者DVT的影响,以期能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86例上肢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其中男183例,女203例,年龄为24~85(62.48±6.94)岁。

1.2 DVT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血管超声医师使用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5~8 MHz。患者检查时充分暴露上肢,依次检查各静脉血管,以横切和纵切将血管腔情况显示出来,以评估静脉的可压缩性和血栓形成情况。扩张、不完全压缩或管腔内存在阴影为血栓形成。

1.3 纳入标准

(1)临床确诊为上肢骨折的患者;(2)年龄超过18周岁的患者;(3)受伤21 d内且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4)常规使用止血药物且未行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的患者;(5)住院期间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各项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均完整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开放伤患者;(2)既往有血栓病史的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4)合并血栓疾病或出血性疾病等诱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5)骨折前确诊为DVT的患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7)资料缺失或中途失访的患者。

1.5 方法

将386例上肢骨折患者依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114)和对照组(n=272),对2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Pearson分析血红蛋白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为χ2检验,且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α=0.05,Pearson分析血红蛋白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DVT组患者女性、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合并其他骨折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 n(%)

2.2 2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DVT组患者受伤至超声检查时间≥3 d、受伤至手术时间>5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35 mg/L、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17 s、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值≥2.5、血糖≥8 mmol/L、全身麻醉、术后住院时间<7 d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年龄>60岁、BMI>25 kg/m2、受伤至手术时间>5 d、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值≥2.5、血糖≥8 mmol/L是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2.4 Pearson分析血红蛋白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上肢骨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BMI、受伤至手术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值、血糖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见表4。

表4 Pearson分析血红蛋白水平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3 讨 论

DVT是创伤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于下肢骨折患者,既往有研究指出下肢骨折DVT发病率约为6.4%,因而成为临床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7]。而临床中上肢骨折后DVT的发病率低于上肢骨折患者,因创伤所致的上肢DVT发病率约为全部肢体DVT的4%左右,因此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忽视上肢骨折患者继发的DVT,极易延误临床诊断和治疗,影响预后[8]。既往Lisette等[9]指出,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为发生DVT的三大经典因素,因此即使患者为上肢骨折,创伤后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也极易诱发DVT。本文分析了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了血红蛋白水平对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影响,以期能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研究中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受伤至手术时间>5 d、血红蛋白≤120 g/L、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值≥2.5、血糖≥8 mmol/L是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常因出血和营养摄入较少而出现体液缺失,因此血流速度减缓,DVT发生率升高,且老年患者常合并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各项器官功能均衰减,血管壁弹性降低,极易发生血液凝结和瘀滞,DVT发生率升高[10]。BMI>25 kg/m2的患者脂肪沉积,因此血流缓慢,增大了DVT的发生率[11]。受伤至手术时间>5 d的患者伤后肢体制动,活动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肺和血管瓣出现生理性或器质性变化,减缓静脉回流速度,促使血液高凝,诱发DVT,提示上肢骨折患者发生骨折后应尽早就医,减少术前等待时间[12]。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值是临床常用反映血液高凝状态的指标,该比值水平升高提示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阻力增大,进而增大了DVT的发生率[13]。血糖≥8 mmol/L的患者为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现象,对内皮细胞及功能有直接损伤,进而会诱发炎症反应,促进内皮损伤,减少肢体血流量,且高血糖状态也会加剧高凝血状态,因此血糖≥8 mmol/L的患者DVT发生率较高[14-15]。既往有学者指出血红蛋白水平超过160 g/L的高水平状态极少出现,而当血红蛋白水平很高时才会造成血液阻力增大,静脉血回流缓慢的情况[16]。而本文结果显示血红蛋白≤120 g/L为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提示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也会诱发DVT发生,当然这一结果也可能与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样本存在地域限制相关,今后仍需进一步探究。在李树灏等[17]的研究中曾发现,血红蛋白量可以影响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低的血红蛋白量更容易发生下肢DVT。同时在陈仁盛等人[18]的研究中也发现,血红蛋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而本研究中发现上肢骨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BMI、受伤至手术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比值、血糖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这一结果与既往多数研究结论相似,也提示血红蛋白水平与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存在密切相关性。

综上所述,血红蛋白≤120 g/L是上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与DVT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猜你喜欢
上肢危险资料
Party Time
JUST A THOUGHT
PAIRS & TWOS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喝水也会有危险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拥挤的危险(三)
新少年(2015年6期)2015-06-16 10:28:21
话“危险”
海外英语(2013年11期)2014-02-11 0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