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淼淼
于滕文教过数学、语文、思想品德、科学、体育、计算机等课程,从事过班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教主任、副校长等工作,同事们都戏称他为“会儿”。“学校哪个岗位缺人手,就由我来顶上。”工作量不断加码,但从未有人听他叫过苦、喊过累。“为学校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未来多做点儿事儿,又算得了什么呢?”就这样,他每天愉快地工作着,幸福地生活着,不知不觉已投身乡村教育事业30多年。教师如何更好地影响孩子?于滕文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一份立体式的答案:教师对孩子的影响路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充满智慧的、也有充满爱的,有聚焦当前的、更有放眼长远的……
教师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这种“领”,在于滕文这里,既是带领,又是引领。
“我认为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应该了解一些乡村的事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农活。”多年来,学校的一角总会有一百多平方米的试验田,春天播下种子,夏天浇水除草,秋天收获果实……于滕文都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参加劳动。近几年,每到深秋学校会组织开展一次“采摘节”活动,师生们一起品尝大家自己亲手栽种的葡萄、苹果和山楂等,“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此外,于滕文还主动与村里大棚蘑菇种植基地的农户联系,共同成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每年都会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学习,还亲自动手摆弄蘑菇棒、摘蘑菇等。“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劳动技能。每次组织时,孩子们都积极参加,热情高涨。”
“正人先正己。作为教师,我们要求孩子们热爱学业,自己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多年来,作为学校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于滕文深知责任重于泰山。对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安全教育,防火、防震、防溺水教育,课上安全、课间活动安全、外出参加集体活动安全,“真的不敢有一刻放松”。每天只要在学校,他就会挤出时间在校园里多走走、多看看。每年汛期,他总会在学校值班,直到汛情解除才放心回家。一次,正值春季开学的前一天,于滕文正在老家看望父母,接到学校的水暖管线突然爆裂的消息后,他急忙返回学校,赶到现场,组织维修,就这样干到晚上九点多才彻底修好,保障了第二天孩子们上学不受冻。于滕文始终注重示范引领的作用:“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于滕文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常家小学教师
人们常说“良师益友”,何谓“良师益友”?良师和益友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内涵更丰富的辩证关系:良师方为益友,益友方为良师。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有赖于爱与包容。
爱在细微处,总在不经意间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一个大雪天,于滕文在校门口发现一个孩子推着一辆自行车艰难地行走,小手已冻得通红。他赶紧脱掉自己的手套给孩子戴上,“孩子的手暖了,我这心里也热乎乎的”。一次,一个孩子在上足球课时不小心摔倒了,下颚磕出一个大口子。他立刻开车把孩子送到医院缝合治疗,一直陪伴到很晚才回家。于滕文每天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到校。有些家长因工作时间紧,不得不提前把孩子送过来。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把他们领进班级安静地上自习。每逢大风雨雪天,他到校的时间还会更提前些,为的是把孩子们及时领进校园以免挨淋受冻。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老师好”时,他总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就为孩子们这一声声温暖的问候,再苦再累也值了!”
“对学生多一分宽容胜过十分责备。”一次放学后,一个孩子急冲冲跑过来说:“于老师,您快去看看吧。学校水房地面全是排泄物,可臭了。”于滕文急忙赶到水房,让孩子们都离开,自己默默地把地面收拾干净。事后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孩子得了肠胃炎,才会如此。这个孩子还主动找到于滕文承认错误。于滕文说:“人吃五谷杂粮,都有生病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是咱们是不是应该力所能及地处理一下?”孩子默默点了点头。
一天,一个孩子的爷爷找到于滕文,说孩子被孤立了,班上有个同学号召大家都不要和她一起玩。于滕文说:“这个情况我确实不了解,但是请您一定放心,孩子交到了学校,我们一定不会让孩子受到任何歧视。我一定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于滕文通过书籍和网络更全面地学习了防范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给孩子们开了一场讲座,列举了一些校园欺凌的例子后,问道:“那我们身边会不会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呢?”歧视同学的那个孩子低下了头。于滕文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年人包括老师还可能犯错呢,更何况咱们还是学生,思维还在不断成长中。但是犯错之后一定要改正。不再让错误继续下去,就还是好孩子。”从此,两个孩子成了有说有笑的好朋友。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于滕文在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同时,更是通过影响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孩子。
通过影响教职工来影响孩子。“薪尽火传”,不仅体现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还体现于教师和教师之间。30多年来,学校的前辈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自己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后来者。2017年,学校实行区管校聘,新聘任的政教、后勤和大队辅导员等三位主任由于刚刚担任学校中层领导,对有些业务工作不是很熟悉。幸运的是,他们被分到于滕文所在的办公室。作为“身边人”和“年长者”,于滕文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予以传授。私下里,他们都会亲切地管于滕文叫“师傅”,并笑称“我们就是在乡村教育教学路上去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如今,他们三人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小有名气,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于滕文说:“更多教职工的成长进步,带来的是更多孩子的成长进步。”
通过影响家长来影响孩子。于滕文重视家庭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通过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来带动孩子们的成长进步。他每年都会邀请家庭教育讲师到校给家长们做“如何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这一做法深受家长欢迎。“孩子们只有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才会主动想方设法地去学习。反之,如果是家长和老师们逼着,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滕文与家长们保持紧密联系,经常用自己多年教育教学的经验来为家长们出谋划策。“有些家长本身经常看电视,玩手机没有节制,受其影响,孩子写作业也会拖拖拉拉,一边玩一边写作业,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种时候,家长很生气,可能会打骂孩子。结果就是家长自己生了气,孩子也没教育好。”于滕文对家长们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家长要对孩子说,只要孩子把所有作业认真做完,就奖励他看一会儿电视。”最后,家长反馈给于滕文说效果不错,孩子的习惯也越来越好。
通过影响孩子来影响更下一代的孩子。老师也有自己的老师,孩子也有自己的孩子。教育事业的“薪尽火传”,通过代际传递,让文明的种子得以继承下来,传承开来。于滕文有一个学生现已人到中年,一天跟他说:“老师,我们家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我感觉她最近状态不是很好,这可咋办啊?您看看您有没有时间开导开导她?”于滕文说:“我自己都没参加过高考,这可咋开导啊?”“于老师,我就是信任您。我当初上学的时候您就经常开导我,我至今都还记得。她肯定也愿意听您的。”于是,于滕文就跟他家孩子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孩子很受启发,状态开始转好,高考发挥稳定。
就这样,30多年来,于滕文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令他欣喜的是——“如今他们有做教师的,有做医生的,有务农的,有开厂做生意的,等等,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更令他欣喜的是——“我学生的孩子们也正一批又一批地来我们这所乡村学校学习,我仿佛看到了家乡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