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运用

2023-02-26 17:20朱丽烨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阿娟鼓点雄狮

朱丽烨

本文将对《雄狮少年》动画电影中的视听 设计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动 画电影中的价值体现,以期为中国动画电影多 元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动画电影产生以来,便与传统文化 结缘,其吸收借鉴了诸如文学名著、神话故 事以及多样的民间技艺等独具韵味的中国元 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创造了新途径。 如《铁扇公主》(1941)、《猪八戒吃西瓜》 (1958)、《大闹天宫》(1964)、《哪吒闹 海》(1979)等经典动画电影,其画面中,多 运用泥塑、木偶、刺绣、印染、皮影戏、剪 纸、窗花、杨柳青年画等众多独具民族特色的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但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 新的传播途径,更让观众对于传统文化有了全 新的认识。自 2015 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再到《白蛇: 缘起》(2019)、《哪吒之魔童 降世》(2019)、《姜子牙》(2020) 等近年 来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无一不是立足于中国 传统神话完成题材和人物的动画创新重构,在 传统文化题材逐渐被神话传说同质化背景下, 《雄狮少年》以独特的现实主义本土题材脱颖 而出,我们不仅看到了醒狮文化,更看到了传 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既提取了传统文 化元素符号,又延续了优秀中国动画电影基 因,更拓宽了题材创作的模式。

二、《雄狮少年》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讲述了 21 世纪初南 方乡村的留守少年阿娟和自己的好友阿猫、阿 狗通过参加舞狮大赛,最终突破自我,从整日 游手好闲的“病猫”成长为“雄狮”的故事。 影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中提取了“广 东醒狮”作为贯穿整部动画电影的主要元素。

影片片头的 90 秒运用了水墨艺术的动画 表现形式向观众详细介绍了醒狮的历史与文 化——在充满国风韵味的背景中,一头鼻尖带 有红色的狮子灵巧地穿梭在水墨山林中。人声 鼎沸的闹市,醒狮出现,由红色的大鼓排成长 路,深入密林中,随后在纷乱的爆竹下,水墨 舞狮变换动作,将舞狮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两狮相争抢青,在密集的高桩上各显神 通。整段动画传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 将笔墨技巧、意境、格调和气韵与舞狮的动作 融合得行云流水,将中国独有的柔和含蓄的美 学观利用动画技巧呈现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在中国,要找出醒狮这样一个可以容纳故 事的传统元素并非难事,真正有难度的是让这 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落地, 达到化境。《雄 狮少年》融合传统文化讲述小镇青年的故事, 但故事的背后,聚焦的其实是当下的社会与现 实,它让“舞狮”与“现实中少年的成长”主 题顺理成章地交织在一起。由此,我们可以合 理地得出结论,传统民俗文化通过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传播和正向输出文化,有利于弘扬民 族精神,引导观众对民族历史文化产生思想认 同与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 感,同时,也有利于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动画电影实现“新中国学派”。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雄狮少年》动画电影中 的视听设计与分析

(一)人物设计

《雄狮少年》在人物造型上非常符合 21 世纪初期的广州,拖鞋、破洞裤、网球衫、爆 炸头等,这些细节的刻画无不彰显了时代的特 征,更能够拉近观众同电影中人物的距离,使 电影中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同时,电影中人物 名字的设计也十分巧妙,主人公阿娟与少女阿 娟同名,少女阿娟作为主人公阿娟建立舞狮梦 想的引路人出场,实际上也有让主人公继承其 梦想和精神的意味,寄托了传统文化醒狮技艺 后继有人的希望。主人公阿娟的朋友的名字分 别是阿猫和阿狗,阿猫、阿狗在广东话里指代 无关紧要、跑龙套的人。影片中有句台词: “他怎么知道我们叫阿猫、阿狗。”这也对应 了主角团的三个人物的处境,同时也代表着镜 头外社会中不起眼的小人物。而这些关于人物 设计的细节刻画,恰恰是最能够拉近动画电影 与观众距离的——现实人物的故事更有力量, 也更打动人心。

(二)场景设计

整部动画在场景空间设计上,完全还原 了岭南的地理风貌,让故事落地在真实的场景 中,通过对地域特征的捕捉、描摹,完成了现 实质感的最终呈现。如余晖里的村庄、宗祠和 佛像、落日下的鱼塘映着芭蕉叶、高大的木棉 树、老广州街景等,这些细腻真实的场景设计 具有强烈的地理标志性,为影片的空间构建带来更多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雄狮少年》在场景设计中为中国动画电 影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近年来,许多优秀动 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 《白蛇:缘起》《姜子牙》等都是由古典名著 改编的魔幻动画作品,画面大多运用奇观的场 景作为整部动画剧情场景的支撑,虽有大量精 美的动画特效的加持, 但由于场景多是虚构的, 使得观众沉浸感较低。而《雄狮少年》着眼于 现实场景,接地气的同时,也更容易与观众产 生情感共鸣。

(三)音乐设计

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曾经说: “我们 对视觉空间的真正感觉是与我们对声音的体验 紧密相连的,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 觉上不会是很具体的、很真实的:只有当声音 存在时,我们才能把这种看得见的空间作为一 个真实的空间。” 该片在背景音乐的呈现上, 为了符合醒狮文化,利用鼓点声贯穿整部动画 电影,同时加入了琵琶、唢呐等传统乐器配合 现代电子音乐的使用和电影剧情巧妙结合,使 我们身临其境,形成独特的视听风格。

首先是利用鼓点与每个人物性格、情绪深 度融合,具备辨识度。比如少女阿娟的鼓点是 平稳、坚定的,而阿狗的鼓点比较灵动,和他 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反差。其次是利用鼓点推动 剧情,例如影片中主人公阿娟在樓顶舞狮,决 定是否去上海打工的“名场面”,当早上第一 缕阳光照在狮头上,主人公心中响起的鼓点, 配合画面扫过的广州剪影,暗示着这座城市里 许许多多像阿娟一样的少年,与之前“只要鼓 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相呼应, 堪称该片中最为经典的鼓点运用。

全片对于鼓点运用的高潮部分,是主人公 阿娟望着面前高高矗立的擎天柱,试图创造奇 迹时,众人万鼓同奏为其加油打气的场景,让观众和影片一起达到了该片最“燃点”,如果 说一开始竞技是为了拼输赢,那么最后的众心 凝聚则是为了致敬每一个勇敢超越自我的个 体。这种精神在《雄狮少年》里就是“不认”, 是“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 狮”,它在激励主人公阿娟的同时也隔空激励 着屏幕外的观众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价值体现

(一)物质价值

据《2020 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中的 数据显示——中国动画企业制作的多数作品的 观众定位仍有明显的低幼化倾向。长期以来, 中国动画电影主要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喜 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熊出没》系列等为代 表的幼儿动画电影作品,受众群体呈现低幼化 趋势;另一类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 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为代表的神话题材 动画电影作品,受众群体多以儿童和青少年为 主。华特·迪士尼曾经说過: “卡通动画作为 叙述故事和视觉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为世界 各地各年龄的人们带来欢乐和信息。”所以动 画电影作品的本质应该是面向大众审美的, 《雄 狮少年》从题材开始就选择回归现实生活,将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广东醒狮”作为贯穿 整部动画电影的主要元素,拓宽动画电影的受 众群体、获得更大的市场的同时,也让动画电 影作品重新回到全年龄大众的视野。

(二)精神价值

与近年来大热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 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传递 的与“神权”斗争的神话故事题材不同,《雄 狮少年》从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出发,表面上整 个故事是在向观众传递“勇敢追梦,就能创造 奇迹”的精神内核,但其实更深层次的是以中

国传统民间技艺中的醒狮为出发点,着重关注  留守儿童、城乡发展不协调、民俗文化传承等  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的多个现实民生问题,让中  国动画电影不再只关注精美的画面、精彩的剧  情,而是将故事放进现实,赋予了中国传统文  化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主义题材落  地新方向。电影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技  艺——醒狮,引起更多人尤其是下一代的喜爱  和支持。同时,借助广东醒狮文化指出了传统  文化在现代化改革中的窘境,也是许多传统技  艺不断失传的最大原因——难以谋生。如咸鱼  强迫于生计放弃醒狮改卖咸鱼,主人公阿娟最  后虽然成功挑战了自己,但回到现实,依然选  择去了大城市打工。他们人生轨迹似乎没有得  到改变,但其通过醒狮所构建的“全新自我” 将对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无  疑是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观众的正向精  神输出。

五、结语

动画电影作为影像视听时代大众审美消费 和信息获取的平台,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路 径与生存空间。《雄狮少年》激荡起观众心中 的“鼓点”不是偶然,在全球动画电影高度发 达的今天,中国要想跻身动画电影强国之列, 就必须继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 艺术表达、深入挖掘审美内涵,结合动画电影 创作要求继承并创新,开拓出具有中国创意、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中国学派”,在潜 移默化中传播中国动画新美学,讲好中国故事, 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阿娟鼓点雄狮
白马扬鞭歌声起 足踏鼓点震人心
雄狮少年
鼓点
东方雄狮
那个长得不漂亮的女生叫阿娟
“中国雄狮”ZTZ-99
娘的变化
东方雄狮
健身鞋
南昌“强攻产业 决战工业”鼓点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