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歌“花儿”

2023-02-26 17:20魏艺溶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尼格民歌花儿

魏艺溶

民歌“花儿”作为西北各民族语言、文 化、情感融合的共同文化成果,这种共享、 共创、共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 重要文化符号。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性音乐 艺术,民歌“花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體意 识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花儿”的呈现形 式、演唱风格、语音和文化特征都体现了民族 融合的成果,生动地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花儿”艺术 形成的历程

“花儿”是西北地区广受各族人民喜爱  的一种民间文艺作品形式。这种歌曲因其歌词  中常用“花儿”来比喻年轻女孩而得名。“花  儿”是一种跨越甘肃、宁夏、青海三个省区的  民歌,主要流传于贺兰山以南、六盘山以西、  岷山以北、日月山以东的广阔地区。“花儿” 是由汉族、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东乡  族、保安族、裕固族八个民族共同演唱的,他  们使用汉语进行创作和演绎。而在新疆昌吉回  族自治州,也能听到“花儿”的旋律,这是因  为歌曲随着人们的迁移而传播到了那里。这种  跨地域的传播现象展示了“花儿”强大的文化  影响力和艺术魅力。

“花儿”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其起源  时间尚无定论,但根据明代万历年间诗人高洪  的诗句,可推测其兴起不晚于明代。“花儿” 的曲调令是指“花儿”的曲牌和调式,是“花  儿”歌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曲调令  有着不同的旋律和节奏,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

表现方式。在“花儿”的歌唱中,曲调令是非 常重要的,它不仅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还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一些传统的 曲调令有着固定的旋律和节奏,但也有一些曲 调令可以自由发挥,根据歌手的演唱技巧和情 感表达进行调整和变化。就其音乐个性而言, 跳岷“花儿”曲调淳朴单调, 有浓厚的叙事性, 而河州“花儿”的曲调则丰富多彩,具有强烈 的抒情性。

例如,在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中,歌 手运用高亢悠扬的唱腔,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 的渴望。歌词中唱道: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起来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 然。

这些歌词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人 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生 活中的艰辛和无奈。此外,歌手常常运用自然 景物和人文景观作为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和思想。例如:

红嘴鸦落给河滩, 叫一声尕妹妹开门;

叫一声尕妹妹开门,不见个人影影伤 心。

这首歌曲通过描绘红嘴鸦的叫声和河滩的 景象,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花儿”歌词中常常运用比兴手法来表达 情感和思想。比兴手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自然景 物或人文景观来暗示或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的手法。在“花儿”中,这种手法经常被 用来加强歌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歌 曲《阳婆树照着西宁城》中,歌手唱道:

阳婆树照着西宁城,城里的丫头儿赛 天仙。

天仙也难比丫头儿,丫头儿的心肠最 最贤。

这首歌曲通过描述阳婆树和西宁城的关 系,引出城里的丫头儿,再通过丫头儿与天仙 的比较,表达了丫头儿为人贤惠的特点。这种 比兴手法使得歌曲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传达 了人们对女性美德的赞美。“花儿”作为西北 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下共同创作的民 间文艺形式,是西北各民族共建共享的民间文 艺之一,也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 要代表。其代表性和研究价值使得“花儿”成 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既展现了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为各民族提供了共同的 历史记忆和沟通桥梁。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歌“花儿” 的艺术特征

在西北地区,尽管各民族拥有各自独特  的语言,但在演唱“花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时,他们却选择使用汉语,或者将汉语与其他  民族的语言、词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演  唱方式展示了“风搅雪”的独特魅力,成为学  术界所津津乐道的艺术现象。保安族、撒拉  族、东乡族和裕固族等兄弟民族在西北的土地  上共同生活,他们不仅精通汉语,还熟练掌握  其他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演唱“花儿”时,  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民族特色与歌曲巧妙地融  合,生动、风趣、准确地表达歌词,并加入一  些本民族的音调,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搅雪”风格的“花儿”。这些民族的人民深爱着他们 的民歌,如撒拉曲、藏族拉伊、回族宴席曲以 及酒令等,但他们对“花儿”这一艺术形式的 热爱更是无法抗拒的。在演唱技巧上,他们展 现出风趣、含蓄和随机应变的特质。他们不仅 能娴熟地运用汉语进行演唱,而且能够巧妙地 插入其他民族的语言、词汇,或者使用富有智 慧的歇后语点缀其间,使得演唱情绪更为浓烈、 引人入胜,为整个表演增添了渲染力。例如, 藏族同胞唱道:

大石头根里的清泉水,娃里妈曲同果 格。

我这里想你没法儿, 却干通曲衣果格。 黄河沿上牛吃水,你那里做啥着哩!

撒拉族歌手则唱道:

上一架高山又一架山,高山上水没有 淌着,

美尼格三花嫂,美尼格明白人。

模样上到你的也有哩,心肠上咋到个 你哩。

美尼格三花嫂,美尼格明白人。

在西北地区的撒拉族中,有一句用撒拉话  演唱的经典歌词: “美尼格三花嫂,美尼格明  白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心上的三花嫂  呀,我的护心的油啊”。在这里, “美尼格” 就是撒拉语。撒拉族同胞在演唱“花儿”时,  总是勇于创新,突破旧的格律,给人们带来全  新的艺术享受。在撒拉族的“花儿”中,除了  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经常使用其他兄弟民  族的语言。这种跨语言的演唱方式为“花儿” 注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同时,  撒拉族人民在演唱“花儿”时,还善于运用各  种技巧和表现手法,如音调的变换、节奏的掌控以及情感的抒发等,使得每一首“花儿”都 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花儿”广为流传的地区,有一句民间  谚语:“‘花儿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这表明“花儿”的歌唱内容是歌手对社会现象  和生活状态的生动描绘。各民族的“花儿” 中,那些有关抗日战争、赞颂党、描述新生活  以及民族团结题材的歌曲,充分展示了各族同  胞对党和国家的深切情感。“花儿”成为各族  人民共同的文化符号和情感纽带,为促进民族  团结和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从而 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花 儿”研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独 特的民间视角。通过从甘肃、宁夏、青海地区 “花儿”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符码切入,将之 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联系,这不仅充实 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凸显了甘肃、宁夏、青海 地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集体观念,充分展现 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体论的具体实践。有 一首“花儿”名为《黄河岸上起云烟》,它描 述了黄河岸边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歌词中写 道: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歌“花儿” 的精神内涵

通過对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创作演绎的民 间艺术“花儿”的研究, “花儿”文化作为多民 族共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研究该地区共同体意 识的重要载体。例如:

绿叶儿衬红花,尕妹妹是牡丹花; 蜂儿蝶儿来回绕,阳坡上开遍了。

这首“花儿”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生动的歌 词,成为甘肃、宁夏、青海地区民间艺术的一 颗璀璨明珠。它以牡丹花比喻尕妹妹,不仅展 示了歌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更 传达了他们对和谐共处、互助共赢的共同体意 识的深刻理解。在这首“花儿”中,绿叶与红 花的搭配,蜂儿与蝶儿的嬉戏,阳坡上开遍的 牡丹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象 征着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 展的美好愿景。这首“花儿”所传达的共同体 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和认知,更是一种实 践和行动。在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各民族 中,人们通过共同创作和演绎“花儿”,实现 了文化交流和价值共享。他们在歌唱中表达了

黄河岸上起云烟,两岸人民好喜欢; 云烟缭绕山间转,人民心间起爱念。

这首“花儿”描绘了黄河岸边人民的生活 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 向往。这首“花儿”还传递了人们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黄河岸边的人 民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相互之间有着密切 的联系和互动。歌词中提到的黄河、山间等元 素,都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和符号。通过 对这些元素的描绘,歌曲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独 特性和魅力,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对 民歌“花儿”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对民歌“花 儿”的生长土壤与艺术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 有助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框架 下,科学地保护和传承民歌“花儿”。

猜你喜欢
尼格民歌花儿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尼格爷爷的长胡子
尼格爷爷的长胡子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穿花衣 唱民歌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