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简《尉缭子·守权》的异文与思想

2023-02-26 13:56吴昌昊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古音传世异文

吴昌昊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尉缭子》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尉缭子》残简,其中有6篇可以与传世本《尉缭子》相互印证。2014年2月,山东博物馆委托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编制了《山东博物馆汉简保护修复方案》,报送国家文物局,同年5月获批后,银雀山汉简的重新整理工作正式展开。 2021年12月,文物出版社将《尉缭子》重新整理的成果汇集出版,收录在《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叁)》中,共编联缀合成竹简60支,其中《治谈》28支,《守权》8支,《将理》7支,《原官》5支,《兵劝》12支[1]。 此次整理采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形成红外线扫描影像,并对竹书的高清彩色影像也做了放大两倍的处理, 便于人们释读和研究。

《尉缭子》在思想上属于兵家还是杂家,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 裘锡圭先生对这一问题作出过具体的阐释,他偏向《尉缭子》是杂家的观点,认为《尉缭子》虽取法家农战之说,但又重视仁义、礼信、廉耻,《治本》的“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又采用了道家之言[2]。 传世本《尉缭子》收录在北宋《武经七书》中,致使后人将其归为兵家著作。 《守权》篇在竹简本《尉缭子》中位于第3 篇,在传世本中位于第6篇。 竹简本篇题依据传世本命名,全篇竹简残损严重,残存文字共计166个,而传世本共计372字,传世本文字是竹简本的2倍多, 是对竹简本内容的扩充。《守权》篇主要记载了守城的方法,在思想上与《墨子·备城门》中所体现的思想,即墨家的“救守”思想较为一致。

一、竹简本《尉缭子·守权》的异文特点

竹简本《守权》存在大量异文,此处的异文采取广义的界定方式,不局限于用字,而把句式差异也算在内。 对校法是比较文献的各版本文字乃至情节异同的唯一方法[3]。 本文运用对校法将《守权》的竹简本与传世本进行对照,总结出其异文在文字、词汇和句式上的特点。

(一)以假借字为主,脱文现象严重

异文在文字上包括字形讹混、 文字衍脱和假借等情况。银雀山汉简《尉缭子·守权》中含有少数的古今字,如竹简本的“鼓其藁桀俊雄”,传世本作“必鼓其豪傑雄后”。 “桀”与“傑”二者是一组古今字,在古代二者都有表示“才能”“出众”的意思。 《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 ”此处的“桀”即为精兵强将。 《说文》:“桀,磔也。 从舛在木上也。 ”[4]本义指两脚分开站在树上,引申为表示才能出众的人, 而后为这个引申义附加人旁单造了分化字,即今天的“傑”字。竹简本中的“藁”与“豪”因字形讹混,形成异文。 简本脱文现象严重,且假借字较多,共有6组。 具体如下。

1.仁—韧

竹简本的“……仁矢,尽于郭中”,传世本作“豪杰雄后,坚甲利兵,劲弩强矢,尽在郭中”。 经对照,发现竹简本脱10字。竹简本的“仁矢”和传世本的“强矢”应为同义词。 “劲弩强矢”为力量大的弓弩。 竹简本中的“仁”本字应为“韧”,意为坚韧,也是有力量的意思,且“仁”和“韧”古音都是日母真部字,是同音假借。

2.适—敌

竹简本的“适攻□者伤守甚者也,然而世□□□□”,传世本作“敌攻者伤之甚也,然而世将弗能知”。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誉适以恐众心者,戮。 ”整理者读“适”为“敌”,引《墨子·号令》:“誉敌,少以为众,乱以为治,敌攻拙以为巧者,断。 ”[5]“适”古音属端母锡部字,“敌”古音属于定母锡部字,二者是音近假借,表示敌人。竹简本此句是对之前守城方法的评价,认为把英雄豪杰、精锐部队都集中在城内而不让他们在城外迎敌的方法不可行, 因为一旦遭遇敌人进攻,守城的部队会大有损伤。竹简本“然而世”后脱4字,和传世本对读后,可将其补充完整。

3.篡—选

竹简本的 “□□□□□……城坚而厚, 士民众篡,薪食经”,传世本作“千丈之城,则万人守之,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备,薪食给”。 此处竹简本脱13字。 “篡”与“备”相对,“经”与“给”相对,“篡”字的本字应为“选”。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威王问》:“篡卒力士者何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影本注“篡卒”读为“选卒”。“篡”古音为初母元部,“选”古音为心母元部,二者属于音近假借。

4.亓—其

竹简本的“攻者不下□□万之众,乃称亓有必救之军,则有必守之城”,传世本作“攻者不下十余万之众,其有必救之军者,则有必守之城”。 竹简本脱二字,为攻城人的数量。《说文解字注》:“丌,下基也。字亦作亓,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亓,亓与丌同也。 ”[6]段玉裁对“亓”“其”作过考证,二者古音都为群母之部字,属于同音假借。

5.遇—愚

竹简本的“若彼城坚而救诚,则遇夫僮妇无不敝城尽资”,传世本作“若彼城坚而救诚,则愚夫惷妇无不蔽城尽资血城者”。 按,《战国策·秦策三》:“今遇惑。”鲍本改“遇”为“愚”。《晏子春秋·外篇下》:“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墨子·非儒上》“愚”作“遇”,可以看出古书中二者经常混用。 “遇”和“愚”古音都是疑母侯部字,属于同音假借。

6.敝—蔽

汝鸣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异文研究》中认为“无不敝(蔽)城尽资”中的“敝”与“蔽”是古今字的关系,但并未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考证。 我们认为此观点不妥。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六分》云:“臣肃敬,不敢敝其主。 下比顺,不敢敝其上。 ”“敝”即“蒙蔽”之“蔽”。按,《周礼·考工记·弓人》:“而薄其敝。 ”郑玄注:“郑司农云:敝读为蔽塞之蔽。 ”“敝”古音属并母月部字,“蔽”古音属帮母月部字,二者音近假借,应将其字际关系处理为假借字。

(二)善于运用同义或近义词

竹简本《尉缭子·守权》与传世本中的一些词汇往往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只是用字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如“筴”与“法”,“僮”与“惷”。

1.筴—法

竹简本的“弩劲矢仁,矛戟称之,□□筴也”,传世本作“弩坚矢强,矛戟称之,此守法也”。 “筴”是“策”的异体字,“策”与“法”是同义词,都表示办法、方法。 根据传世本,竹简本可将脱的二字补足。

2.僮—惷

竹简本的“遇夫僮妇”,传世本作“愚夫惷妇”。“愚”与“僮”“惷”的词义相近。 《说文·人部》:“僮,未冠也。从人,童声。”本义为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南宋罗泌《路史》:“其民僮蒙,莫知西东,摩蜃蓐食,而莫知止息。”“僮”与“蒙”义同,表示蒙昧无知。《国语·鲁语》:“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 ”《国语·晋语》:“僮昏不可使谋。 ”两处的“僮”都表示无知。 “僮”是“童”的后起分化字[7],而“惷”是“蠢”的异体字,表示愚钝蠢笨,和“僮”是近义的关系。

(三)句式变化多样

竹简本与传世本在句式上的主要差异表现为语序、用字和句意三个方面,具体分为三种情况:句式相同但语序相反、句式相同但句意略有不同、句式相同但句意相反。

1.句式相同但语序相反

竹简本的“而守者不出,出者不守。 守法:丈,□人守,□□□□□”,传世本作“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与焉。 出者不守,守者不出”。 此句竹简本和传世本除整句语序相反外, 竹简本的第一句话语序也和传世本相反,但句意没有变化,指守城的人不承担攻城的任务,攻城的人不承担守城的任务。

2.句式相同而句意略有不同

竹简本的“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万”,传世本作“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 传世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指一个守城的人可以抵御十个攻城的人, 十个守城的人可以抵御上百个攻城的人,以此类推。在上百个守城的人是如何抵御敌军的表述上略有差别: 竹简本认为上百个守城的人就可以抵御千军万马的敌人, 而传世本认为上百个守城的人可以抵御上千个攻城的人, 上千个守城的人可以抵御上万个攻城的人, 但总体意思都是如果守城有效,就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成功护住城池,不受敌军侵犯。

3.句式相同而句意相反

竹简本的“五万之□□□诚必救,开之亓后,出要塞,但击其后,毋通亓量食,中外相应”,传世本作“十万之军顿于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 据出要塞,但救其后,无绝其粮道,中外相应”。 此处讲的是一个守城策略:以粮道为诱饵,迷惑敌军。 军粮是否充足对战争的胜利起关键性作用。 后勤保障不足就会使军心涣散,削减士气。 守军和援军相互配合,援军打开局面后,守军乘机占据要塞地带,援军为守军断后,保护粮道,制造出军队粮食供应不上的假象,促使敌人转换用兵方式。依句意看,应为使粮道不畅通, 而不是不切断粮道, 因此竹简本的用词更为可信。句中的“量食”即为“粮食”,“量”与“粮”是假借的关系。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何谓人貉? 谓人貉者,其子入养主之谓也。不入养主,当收;虽不养子而入量者,不收,畀其主。 ”“量”应读为“粮”,“入量”是向主人缴纳粮食。“量”和“粮”古音都是来母阳部字,属于同音假借。在敌军数量上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竹简本记载是5万,而传世本记载是10万,具体数目还有待考证。

二、《守权》体现的墨家思想

传世本《守权》有三处在竹简本中未见,具体缺失内容如下。

(1)凡守者,进不郭围,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

(2)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

(3)此救而示之不诚,则倒敌而待之者也。 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 此守权之谓也。

结合缺失的部分,可以将《守权》的结构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不同的守城策略,汇集在一起,就是一套周密的守城方法。

第一部分由“凡守者,进不郭围,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至“然而世将弗能知”。(1)为传世本的首句,讲的是哪种守城方法不可取,为之后的叙述做过渡,以此引出如下观点:将守军中的精兵强将放到城外且配备优良武器的守城方式才是切实可行的,兵临城下后的防守势必会造成伤亡, 所以成功的守城方式就是要靠守军将敌人挡在城外。

第二部分由“夫守者,不失险者也”始,包含竹简本缺失的(2)句,至“池深而广,城坚而厚,士民备,薪食给,弩坚矢强,矛戟称之,此守法也”,指出第二条守城策略:既不能失去险要的位置,又要加固城池。守城要职责明确,负责进攻的就不防守,反之亦然。守城人的编排方式和《墨子·备城门》对守城的布局相似。《守权》指出,城一丈,十人守之,而勤杂人员不在守城人员之列。 《墨子·备城门》:“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城下楼卒,率一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城小大以此率之,乃足以守圉。 ”墨子的守城策略是全员都要参与,无论男女老少,汇集民心,一同守卫家园。 而《守权》也有体现该精神的语句, 即 “则愚夫惷妇无不敝城尽资”。 但要使百姓齐心守城,前提是城池坚固且有援军的支持。修建城郭也不是消耗民力去堆土,而是为了加强防御,以使城壕深而广、城墙厚而宽,足以抵抗侵略。

第三部分从“攻者不下十余万之众,其有必救之军者”始,至“劲弩疆矢并于前,分历毁瘠者并于后”,着重强调援军对于守城的作用,“有必救之军者,则有必守之城”,“期年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 则愚夫惷妇无不守陴而泣下”。这些表述体现了援军的重要性——没有援军支持,城池必将失守。想要守城一年,仅修缮加固城池而没有援军,必然被打个措手不及。在援军不充足的情况下,守城军队要冲锋在前,老百姓在后方支援。 墨子认为“救守”不能靠单枪匹马,而要发动全体民众投入战斗,实行“全民皆兵”[8],每个人都要在守城中发挥作用。 《守权》体现了全员守城的思想。

第四部分从“十万之军顿于城下,救必开之,守必出之”始,至竹简本缺失的(3),也就是篇章的结尾。 此部分开篇提出,只有守军和援军配合得好,守军才能占据有利位置。守城需要智慧,制造假象迷惑敌人,趁机切断敌人的粮道,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为了保护粮草,敌人会将重兵排到后方,而前面攻城的主力就会削弱,攻城就不会有进展。这是《守权》的核心思想。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 此三者国之具也。”指出粮食、军队和城郭是国家的必备重器。墨子提出在战争之前要搞好粮食储备、 武器装备以及城垒的修筑, 战争来临之际要迅速动员军民紧急备战[9]。 《守权》提到影响守城结果的要素,如布兵合理、城池坚固、援军及时、军粮充足,这些无不体现出与墨子相同的守城理念,是对墨子“救守”思想的继承。

猜你喜欢
古音传世异文
传世书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中国传世名画之《捣练图》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传世名画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擬
談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体系的幾個問題
传世经典——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