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房,王淑杰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1]68这充分肯定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优化党的作风的重要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和践行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遵循。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调查研究工作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形成了一系列党的调查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从中国共产党坚持调查研究的历史纵轴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对新的历史时期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种真正有价值的哲学理论,都是对所处时代社会现实问题的准确把握。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头连着最基础的社会实践,一头连着最深刻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断与社会实践相契合的中间环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哲学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内外形势之“变”的现实需要、理论指导行动之“用”的必然要求、破解风险考验之“源”的有效方法。
“变”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应对“变”就要用客观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调查研究的过程是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应对“变”的有效方法。它在“变”的主体与“变”的客体之间架起桥梁,使之产生良性互动,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回答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经历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争霸,再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坚持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洞察国际环境形势,审视世界发展态势之后,相继提出了“革命与战争”的重要论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目标任务、战略方针等作了清晰界定,实现了中华民族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巨大转变,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主动。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促进世界新旧秩序和平转换的同时,也正遭受着复杂矛盾的侵袭,尤其是随着世纪疫情的叠加和影响,全球问题更加突出,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频发。中国共产党要想经得起来自外部的各种遏制和打压,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着清醒认识,对国际发展态势做到精准把握,就需要依托党的调查研究这一法宝。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多年里,中国人民经历了从被屈辱被奴役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深度融入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全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了解国情、化解矛盾、科学决策的重要抓手。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631的判定,到“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341的把握,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12的转变,都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坚持调查研究基础上客观反映现实的具体体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11。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想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着力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找准引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动因,统筹推进发展与安全,就需要充分发扬和用好党的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来洞察国情变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掌握“用”就要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揭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人的认识来源于调查研究实践。同时,调查研究的结果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升华为理论,指导人们开展新的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坚持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行动的过程。
理论创新离不开党的调查研究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绝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主观主义,而是在不断地调查研究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现实问题的直观反映。回顾党的100 多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调查研究实践创新。以调查研究实践创新回应历史问题,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的创立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基本方法,其主要来源正是依赖于党的调查研究实践。
党的调查研究理论指导党的实践活动。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6]562中国共产党历来是最注重掌握和运用理论的,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理论内容。从“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7]268到“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8]219,再到讲究“深、实、细、准、效”[9]1的调查研究“五字诀”,为中国共产党明确“什么是调查研究”“为什么坚持调查研究”“怎么坚持调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思想指导。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在未来新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重视调查研究在具体实际中的应用,更要注重调查研究在思想内容上的创新。只有突破理论创新,才能以新思维、新视野指导新实践,创造新伟业。
“源”是唯物辩证法的关键环节。掌握“源”就是从党的执政规律内因中不断推进党的事业永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63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净化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破解危险考验就需要依托广泛而深刻的调查研究,以此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党的执政本领。
持续的调查研究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它坚持物质的第一性,引导人们去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事业发展变化中探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在现实环境基础上去审视党的建设的世态变化,不断使党的队伍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回顾中国共产党坚持调查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并把它作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10]802的理论感召到“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11]90的实践要求的思维升华,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方法的关切。当前,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中国共产党要想能够时刻保持新的政治风貌,就要不断激活调查研究这一生命因子,同一切违背现实、忽略本质、片面决策的不正之风划清界限。以此不断提升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形象,构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
持续的调查研究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本领的有效途径。执政本领是一个政党驾驭各种风险能力的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实现长期执政,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锻造过硬的执政本领。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妥善解决重大矛盾、破解重大风险能力的重要标准。它以“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扎根基层、扎根实践、扎根群众,以切实的脚力、洞察实事的眼力、宏观谋划的脑力去洞察现实、倾听民声,在手脑反复并用中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本领。从中国共产党坚持调查研究的百年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向“人民学习”的良好习惯、向“现实找答案”的优良传统,不断在反思实干中推进党的执政本领建设。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开展党的伟大斗争,着力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历史性课题,需要有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过强、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更需要在党的调查研究这一最讲现实、最讲实际的优良方法中得到回答和实现。
面对支离破碎的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使命。致力于这一使命,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尝试了各种道路、各种主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调查研究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它同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实践相契合,在中国共产党的不同历史关键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反过来,又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运用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成果。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具体时期把握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党坚持以系统观念掌握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内在契合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极其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认识到调查研究对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作用,指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12]55大革命时期,党内对“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还认识不清,甚至对农民革命斗争运动充满责难。为回应这一责难,毛泽东对农民运动作了深入调查研究。1925 年,毛泽东回到湖南在亲自指导农民运动和广泛接触群众的基础上,于1925 年12月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 年1 月发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两篇著作。1926 年,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1926 年11月,毛泽东担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全国的农民运动,他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拟定《目前农运计划》。为实施好这个计划,11 月下旬他前往长江沿线一带视察,联络江西、湖南、湖北诸省国民党省党部,商办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事宜。1927 年1 月4 日至2 月5日,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在湖南湘潭,毛泽东与他的老乡佃农张连初进行了深入交谈,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撰写了《中国佃农生活举例》的调研报告。之后,他将该报告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丛书正式发表,这是毛泽东留存最早的农村调查报告。毛泽东通过继续深入考察调研,看到了农民运动不是“遭得很”而是“好得很”[13]15,1927 年3 月,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系列著作及调查研究报告为中国共产党寻找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着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历史考问。毛泽东从调查研究入手,对宁冈、永新两县,中央苏区的寻乌、兴国两县,才溪乡、长冈乡,木口村、东塘村等地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等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该时期,毛泽东还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富有调查研究思想的著名篇目,其中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3]109“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3]110等著名论断。正是在这些调查研究重要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党工作作风的基础性一环,在全党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逐步在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形成了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和理论。1941 年8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规定在中央下设中央调查研究局,担负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种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内设调查局、政治研究室、常务研究室三个部门,作为中央一切实际工作的助手[14]296。不久,中共中央成立延安高干学习组,由毛泽东任组长,大力倡导学习中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毛泽东在该时期撰写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一系列反映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思想的著作。此外,由高岗任团长的西北局调查研究局的考察团、由张闻天任团长的“延安农村调查团”等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团先后组建,《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出发归来记》《米脂县杨家沟调查》等各种反映当时现实的调查研究报告相继问世。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样坚持亲力亲为、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土地改革、军事作战、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有效保障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例如,在土地改革中,毛泽东撰写《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一文,明确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在所划定的地区内能够进行“乡村情况调查”[15]1328。刘少奇在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各区党委的电报中要求到会代表必须熟悉当地土地情况,最好能亲自到下层考察一个月[16]514。在军事作战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针对群众、战士、指战员、俘虏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以有效了解革命战争形势。在党的建设上,为有效克服党内存在的某种程度的无纪律无政府情况,毛泽东专门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明确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对所在区的军事、政治、土地改革、整党、经济、宣传和文化等各项活动动态进行报告[15]1264,有效保障了党的调查研究工作的经常化。与此同时,毛泽东在该时期还撰写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著作,对党内坚持和践行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提供了有效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继续向前。面对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中国,如何在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搞建设成为当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将问题的答案诉诸调查研究,并开展了两次重要的调查研究。第一次是为了开好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5年12 月,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杭州、郑州、武汉、长沙、南昌等地,同各地省委书记、县委书记进行座谈交流,深入讨论了“农业十七条”[17]501-502。1956 年1 月,毛泽东又乘专列由杭州前往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调研考察。之后,毛泽东在京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来自34 个部委的汇报,最后形成《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坚持调查研究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积极努力。
第二次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在毫无借鉴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走了弯路,这次党的调查研究与纠正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左”倾错误偏向有着内在的契合性。1961 年,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能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8]234,并向大家倡议搞“一个实事求是年”[18]237。为了解地方情况,找到解决当时人民公社中存在的平均主义问题的解决办法,同年3 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广州,在“南三区会议”上作了《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的讲话。1961 年3 月23 日,也就是广州会议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之后,各级党委领导纷纷走出机关,在党内兴起调查研究之风。比如:刘少奇带领工作组到湖南长沙县和宁乡县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调查研究;周恩来到河北省邯郸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向毛泽东作了《关于食堂和评工记分等问题的调查》的汇报;朱德到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四省视察,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谈到了食堂、手工业和自由市场的问题;陈云回到家乡青浦,通过调查研究写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三个调查报告。此外,中央还专门派出大批调查组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比如:杨尚昆领导的徐水、安国调查组,习仲勋领导的河南长葛调查组,胡耀邦领导的辽宁海城调查组等。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党的调查研究工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课题,提出了“先作调查研究,然后才有发言权”[19]107的重要论断,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尤其是1992 年,80 多岁高龄的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作深入考察,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极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了调查研究在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指出“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20]306,还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20]308的重大论断。同时,为保障中国共产党适应新的时期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江泽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做到亲自下功夫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对有效克服当时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党风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问题的认识,集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时代命题,创造性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入21 世纪,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身体力行赓续党的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传统。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专门作了《加强调查研究与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的讲话,他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我们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21]69十年里,胡锦涛广泛深入车间、码头,深入社区、乡村农户,了解人民群众的所忧所虑、所思所想,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是调查研究的积极倡导者,更是直接践行者。在当选为党的总书记之前,习近平就格外注重依托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他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9]154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定、宁德、浙江、上海等地都有他行走调研的身影,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撰写了《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谈谈调查研究》等重要篇目,深化了党对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没有停止调查研究的脚步,而是坚持立足时代发展需要,继续赓续老一辈革命家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党的调查研究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中国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一,深入调查研究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开展调查研究就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11]89。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要“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始终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广泛调查研究切中问题要害,着力发现和解决了一系列关涉人民群众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他到重庆、湖南、湖北、江苏等地调研,3 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他先后到东北调研7 次,2 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到河南张庄、甘肃及河南郑州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等等。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科研院所,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最终找到了许多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23]。
第二,深化调查研究对象。“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9]166一是深化调查研究各类主体。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深入贫困群众,致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深入党员干部,了解党员干部工作,警示各位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了解企业发展现实问题,鼓励他们能够担当时代大任,着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深入部队官兵,要求官兵们能够聚焦备战打仗,着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一方面深入青年学生,同他们进行交谈,勉励青年争做时代新人,另一方面深入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座谈交流,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4]的教育任务。二是深化了解调查研究领域范畴。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就“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25]。这里的“全”是一个由表入里、由点到面的过程。十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推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立足我国政治环境和政治形势进行调查研究,强化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持立足我国文化特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坚持立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立足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致力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调查研究工作贯穿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治党治国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真正凸显和践行了党的调查研究的全面性。
第三,深抓调查研究落实。“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26]22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力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优化党的作风。基于此,党中央先后在党内组织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为党的调查研究工作落实注入了思想活力;印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关于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党员干部落实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政策安排。此外,党的各级各部门还通过严格规范调研程序,通过及时开通和更新各基层联系点、网络意见平台、听证会及论证会等群众表达意见渠道,通过全面开展和落实党的巡视及督察工作,有效保障了党的调查研究实践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在过去的100 年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调查研究解决客观现实问题、净化主观世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立足现在及未来国内外各种躲不开、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需要我们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科学调研中赓续党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毛泽东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3]110这深刻揭示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内在关系。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坚持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传统,首先,要明确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以解决根本矛盾和突出问题为调查研究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收获调查研究成果。只有明确问题,才能以清晰的认识找准调查研究的核心要点,用准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抓准调查研究的结果成效。要坚持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坚持对各种预期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是防范化解重大矛盾的价值所在。其次,要实现调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的有机结合。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调查研究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解决能够更好地检验调查研究成效,并使之成为一般的调研理论更好地指导新的调研工作的开展。调查研究贯穿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反过来,问题本身又推动了调查研究的实践创新。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在于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做到调查中研究、研究中调查。进而,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发现和总结问题,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调研。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一切决策、一切方法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赓续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也要能够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明确“调研为了谁,调研依靠谁,调研成果由谁来评判”这一核心问题。首先,要明确党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调查研究要能够“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28]。其次,党的调查研究过程要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切历史活动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实现党的调查研究依靠人民的重要渠道。基于此,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调查研究工作贯穿于党的民主工作的全过程,实现调查研究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宽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范围。最后,党的调查研究成果由人民来评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7]“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28]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依托调查研究所作出的一切决策、制定的一切方针、选择的最终道路都要由人民来论证和检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29]今天,调查研究环境在变,就更需要对党的调查研究实践大胆创新,调查研究理论有所突破。首先,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党的调查研究理论创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理论思想的根本指导。其次,深入挖掘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观的理论内容,推进党的调查研究思想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理论创新的根与魂。推进党的调查研究理论创新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思想为理论源泉,在不断推陈出新中彰显党的调查研究思想的民族特性。最后,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理论内容。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30]797-798推进党的调查研究理论创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依托于特定的现实条件,同时,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发展完善,既要依托和继承先辈中国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思想,立足当前实际为“今”所用,又要探求中国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演变的历史规律,总结党坚持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推动党的调查研究理论发展和创新。
调查研究是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9]166。中国共产党坚持调查研究就是要使这一艺术成为领导干部工作决策的常态化手段。首先,秉持实事求是的调研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1]413-414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以特定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才能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从根本上搞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活动。其次,依托系统多样的调研方法。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做到坚持调查研究,而且善于调查研究,形成了丰富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例如:毛泽东就特别强调通过开调研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邓小平十分提倡典型调查法。江泽民指出要“多搞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系统调查”[20]308。胡锦涛经常借助一些实地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调查研究方法上的与时俱进,明确指出:“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28]这些方法都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方法论指导。再次,依托调研技术的革新。时代瞬息万变,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技术也要做到常更常新。广大干部不仅能够坚持点对点、面对面的解剖麻雀,做田野调查,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多渠道的调查研究。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格化、信息化数据分析凭借其直观、快捷、高效等特性使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工作更加便利,更有实效。最后,依托调查研究的制度创新,推动党的调查研究工作经常化。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重在“坚持”。一是时间上坚持连续性,绝不是浅尝辄止,搞“花架子”,而是要能够时时调研;二是空间上坚持宽泛性,领域要宽,内容要全,做到事事调研。通过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等,有效保障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经常性活动。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不够,就会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更有必要将党的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