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王珊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提出了中医药文化传播覆盖面要进一步拓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要持续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需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目标。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学校传承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十分必要,进入高校以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更加深刻,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重视技能提升的同时,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如何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与高职院校德育育人工作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内涵丰富,包含了中医“六观”,即健康观、疾病观、生命观、养生观、用药观、自然观,囊括了中医的认知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医药的本体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概括为“仁、和、精、诚”4 个字,主要表现为“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4 个方面。每一个字都代表不同层面,且难以被替代。“仁”是一种信仰,是中医人治病救人的内在动力;“精”是对中医药技术的品质追求;“诚”是对中医药从业者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其独有的文化品格能发挥出德育、智育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五育”之首,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相互联系,共同促进。高校德育工作主要包含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5 个方面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理念的共通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生要以病人为中心,有悬壶济世的仁者之心,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以生为本”,精心培养学生、切实尊重学生、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无私热爱学生一脉相承。高职院校要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坚持“以生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要把满足学生的诉求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和管理理念。
医道即治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都讲究天人合一、协调统一、和而不同,都需要遵循传统的中医药基本理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同样应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讲究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学工处、思政部、教务处等不同部门协调发力,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文化熏陶等方式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共同努力。
“精”体现了中医医术要精益求精,学医要“博及医源,精勤不倦”。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千万不可以“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特别注重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养成,工匠精神中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与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中“精”的内涵相融相通。
中医推崇“大医精诚”,即倡导医者医道要精、医德要诚。“诚”有诚实、诚信、诚敬、真诚等意。诚实守信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加之社会普遍对职教学生的认同度不高,诚信教育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德育工作中要把诚信教育摆在首位,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倡导学生诚实做人、诚心做事,才可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充分挖掘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之间的相融相通点,扎实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2]。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与中医药文化接触不够、情感程度与认知水平不符、中医文化传承的自我践行度有待提高等问题[3],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兼容了儒、佛、道三家智慧,汲取了中国古代伦理、哲学、宗教等人文知识的精华,高度概括了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精神理念及价值取向。其中以人为本的仁爱观、医道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大医精诚的职业观和道德观等核心价值理念对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4]。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恰当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以期丰富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径。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中医药育人元素、学校是否开展中医药相关知识传承活动、中医药核心价值观与德育结合的方式方法等主题进行调研。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内10 余所高职院校,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农医类等多学科的2 000 名师生,其中教师100 名,学生1 900 名,收回有效问卷共1 836 份,回收率91.8%,清除无效问卷26 份,总有效率为90.5%。
3.2.1 大部分师生认为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有必要融入高职德育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师生认为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有必要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且教师较学生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与德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肯定率更高。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视,大众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关注度更高。在调研中也发现,卫生职业院校一般比较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而其他非卫生职业院校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相对薄弱。
3.2.2 不同专业大类学生对中医药的育人元素认知差别较大通过对调查的学生按专业大类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不同专业大类学生对中医药育人元素的理解差异较大,按照调研情况分为农林牧渔、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公共管理与服务、交通运输、文化艺术、医药卫生、其他等8 个专业类别,统计发现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学生相较其他专业大类学生对中医药育人元素理解较为深刻,普遍能说出3 个及以上常见的育人元素,而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等专业大类学生普遍对中医药育人元素理解不够,大部分学生仅能说出1~2 个相关元素。在学生理解的中医药育人元素中以“传统文化传承”“养生保健”“天人合一”“整体辩证”相关的元素居多。
3.2.3 高职院校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单一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期待的中医药文化主要传承方式与高校实际开展情况差异较大(具体见图1)。多数专业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课内外实践活动较少,甚至完全没有开展过。目前高职院校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开设一些中医药相关的课程,除一些卫生职业院校开设少量必修课外,大多数学校开设的是选修课,且只有小部分感兴趣的学生会去修读,辐射范围较小。调研发现,中医药院校开设课程以中医药专业课程为主,公共基础课程或通识课程开设较少,中医人文教育课程被逐渐削减,重专业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熏陶,在日常教学中不重视中医药经典的传教,难以达到中医药文化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5]。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学生除通过课堂学习中医药知识外,还希望通过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参与性活动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自信。
重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育人作用。一是学校主管学生德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要重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承,将“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有机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以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目标。
二是要优化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现实与网络结合等多种方式推进中医药文化入课堂、入头脑、入行为,使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深入人心。
三是要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拓展传播手段。利用公众号、微信、抖音、微博、论坛等互联网传播平台实现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保健服务的传播,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全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课堂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主要阵地,无论是医卫类或非医卫类专业,课堂教育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环境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必修与选修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含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课程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高职健康教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职业素养习得课程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开设中医药相关的选修拓展课程,如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传统运动保健、传统康复保健等课程对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及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推进中医药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将中医药文化传承融入德育内涵,打造高职院校中医药特色公共基础课,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微课堂、讲座、慕课课程等形式,明确和把握中医药文化与高职德育目标共通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课堂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提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有相融相通之处。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强调“以和为本”“和谐统一”“和而不同”,提倡采用多样的方式方法,相互协调合作。高职院校需要统筹思政育人各方资源和力量,明确全员育人协同机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选课制、学分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教育内容上,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章节顺序,把不同知识点用独立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点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从中梳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源头及内在关联,厚植中医药文化自信。从教育形式上,教师可融入混合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PBL 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同时还可组织文化沙龙、研讨会、辩论会、知识技能竞赛等活动,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形式,让学生多方位接触中医药元素,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融入中医药人文知识,在讲解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在典故中体会精益求精的求医精神。
首先,要建设一支对中医药文化有高度认同感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只有高校教师认同中医药传统文化,学生才可能认同。高职院校可利用教师支持中心等开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相关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其次,高职院校教师要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中的“大医精诚的职业观”为目标,不断夯实专业知识,筑牢理论基础,提升自身的科教研水平,引导学生精益求精。最后,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开展中医药相关的科学研究,不仅要探讨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的作用,也要重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教育在德育方面的隐性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职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掌握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滋养,高职院校要发挥好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感受文化情境、厚植爱国情怀。除了要形成崇尚中医药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征的制度体系,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成立中医药文化相关社团、协会,邀请中医药专家教授指导、带教,为学生掌握中医药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提供平台;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如邀请名老中医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开展常见中药材展览或辨识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中医药文化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鼓励师生走出校园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公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大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