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2023-02-25 04:47唐山市生态环境局曹妃甸区分局夏彩虹
区域治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污染土壤工作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曹妃甸区分局 夏彩虹

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都密切相关,其防治意义重大。土壤污染一般是指土壤层被一些影响土壤性质的物质进入,导致土壤性质发生改变,甚至出现无法生长植物的情况。土壤虽然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但长时间持续性的污染或者是重金属等严重污染,很难将该区域的土壤恢复原状。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组成的土壤污染防治内容关系着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下的土壤污染状况非常复杂,应准确把握其中的关键点,提前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重点把控,全面推进,逐渐夯实我国的环境生态文明发展。

一、土壤污染综合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一定程度上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出来,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各行业的发展重心放在经济方面,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土壤污染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和政策投入力度,在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况中找准土壤污染治理关键发力点,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不断优化创造更好的环境,尤其是要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日后的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土壤一般受到外界的人为因素会导致土壤深层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物理作用、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会直接影响到土壤原本的功能。一些区域因为工业污染或生活垃圾污染,导致土壤中的原有元素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衡,亟待治理的土壤区域较多,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恢复原有生态状况。通常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键因素就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包括铬、汞、铅、锌和砷等。污水或者固态垃圾若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或不按分类放置规定处理的话,有毒成分直接渗入到土壤中。当前农田土壤的金属污染及化工废水污染等级已经呈现出较高的状态,超标排放废水和废渣,导致土壤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对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使用工程、生物科技和物理手段,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也会采用几种手段想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生态平衡的实现与维持,需以土壤恢复为基础条件,其根本是预防土壤污染,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的土壤污染隐患。我国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科技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实现监测水平的有效提升,并且还能够实现防震减灾,从根本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效率,为环保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在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中逐步推广科技信息技术,促使我国土壤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十八大以来,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置于国家重要战略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将其贯彻落实于日常生态环境监管中,打好净土保卫战,这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

二、土壤污染原因细分

(一)人为原因导致土壤污染。

该因素主要来自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比如,生产中农药药剂使用过量、滥用有机肥等行为,会对农业用地造成污染。我国地大物博,但每个城市地区能够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污染治理效率总体较低,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蓄意破坏的情况。部分工业用地在生产中违反规定超标排放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一些区域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薄弱导致严重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于改善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效果较为显著,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也较为顺利。土地资源全面调查中,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一些利益方对于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导致工作开展中的争议较多,形成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阻力。在没有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之前,大部分城市或乡村的基层工作人员意识非常淡薄,主、客观因素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互相作用,导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程缓慢,侧面也体现出了人为干扰因素下,直接影响了土壤污染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土壤污染

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会助长部分企业或者个人无视土壤污染,尤其在大部分城市地区都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壤和自然资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助长了当地的不良发展势头,阻碍了当地部门工作的开展。处于人口密集的区域无法针对污染源和污染物开展综合治理及时指定法律法规,工作效率低下。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于污染物的防治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且与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部分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可循。综合环境整治体系若没有地方法律法规做支撑,也会导致地方政府收入和投资缺乏稳定性、可持续性。另外,不同城市地区之间,因为缺乏法律法规做标准衡量导致土地环境资源相关数据指标缺乏可靠性和参考价值。

(三)认知原因导致土壤污染

认知问题是影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的关键因素,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系统性较强,多种专业技术领域的内容都会涉及,但是当前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主观认知较为狭隘,不能全面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大部分城市地区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相关企业部门缺乏该层面的沟通,在组建工作组的过程中人员认知偏差直接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导致规划设想与实际落实结果出现偏差。

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难点

土壤平衡一旦被打破,修复工作是一个长期且繁重的过程,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一)防治工作周期长、难度高

当前,我国土壤资源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比较严峻,普遍具有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且各个城市地区之间的土壤信息无法共享,宝贵的经验无法得到借鉴和推广。尤其是防治周期长这一重难点问题,不仅与认知因素和人为因素关系紧密,也与周围环境复杂程度有重要联系。我国的各城市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且环境条件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环境条件非常复杂,对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上述这些重难点内容,在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都会继续造成负面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城市地区来说,受技术资源限制以及主观因素影响,导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无法推进,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精准解决,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相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工作责任机制模糊

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另一个重难点问题就是不明确的环境监管治理责任机制,对于地方政府与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和沟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责任机制不明确,可预见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也亟待完善和健全,会直接导致相关行业和产业结构完整性的欠缺,我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漏洞等问题,也从侧面体现出我们当前的工作责任机制缺失。我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和共享,才能提高整治工作效率,逐渐平衡防治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层次偏差,避免因为权责分配不合理引发矛盾。

(三)有限的技术资源

我国当前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技术资源欠缺,对于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存在一定的阻碍,常用的防治技术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关系到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防治工作目标是作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策略,需要立足于明确的工作目标创新技术、丰富技术资源,但当前该行业的技术资源匮乏,主观意识缺失,政府在法律法规制定层面无法做到精准规范相关行为。经过调研土壤污染现状发现环保技术资源缺失会影响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源头整治工作机制构建,不利于系统化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

四、土壤污染防治举措

(一)强化污染防治研究力度,提高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需要以相关研究为支撑,通过强化研究力度对污染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可靠性和研究价值较高的量化信息提升防治策略和修复措施的可行性,促进科研所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建立健全各项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督促落实工作中的各项指标,通过强化研究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落地,旨在表现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升防治工作机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某一区域的土壤污染处于轻微阶段,可通过深翻技术将被污染的土壤翻至土层最深部,以深层土壤的自身修复能力来改良土壤,这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最理想化的土壤治理方式,但只适用于轻微污染情况。如果该土壤的污染情况相对严重,深翻技术治理则无法进行污染治理,可将表层被严重污染的土壤铲除,然后应用未曾被污染的客土进行更换,提高土壤治理的工作效果,这种方式适合污染面积较小的区域。

(二)建立健全防治体系,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效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通过对技术和资源的动态化均衡,将整治力度充分展现出来。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可以借力于融媒体技术资源,在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中提高相关部门的综合防治能力,将一些典型治理案例与治理目标有规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于管理和技术资源进行协调部署,争取能够全面开展土地污染勘察治理,及时获取可靠性较高的关键信息数据,力求实现可视化监测。对于一些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的城市地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治理措施,不间断地均衡协调各个利益方,以高效节能的土壤治理目标为方向,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效果。

(三)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夯实土壤污染防治成果

我国国务院于 2016 年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开始施行,明确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填补了法律层面的空缺,也树立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里程碑,并给地方立法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多年的贯彻执行中,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急需解决的是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的问题,关于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不同地区的土壤防治效率因实际情况和贯彻落实状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工作的贯彻落实,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和要求,通过调查和勘测工作的深化来实现土壤环境的综合整治。各地政府机关部门及环境监测单位要定期进行地质勘察及环境监测,对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和偏差情况,对待工作中遇到的主客观各类影响因素,应慎重处理每一项污染物防治中的指标变化。

(四)加大污染调查力度,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落地

土壤污染防治的综合治理体系构建,需要污染物的调查及地质勘察提供保障,以精准性高、及时有效的数据指标来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方案制定提供数据依据的,并有选择地制定技术措施的选用。对于一些防治土壤污染勘察技术较为薄弱的地区,或是治理措施无法有效应用的地区,可以通过申请专项资金来缓解相关情况。政府部门要及时对有问题的环节提出质疑,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回应和解决,以勘察调查工作的可视化分析实现从源头防治土壤污染的目的。传统的地质勘察和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以源头的把控和预防为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已经完成土壤修复或治理的区域,相关部门要做好详细记录,以便于后期的统计分析及案例分享,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构建土壤污染防治的动态监测网络。

(五)加大防治宣传力度,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认知问题

认知决定行为,认知层面的问题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落地的首要难题,需要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根据污染防治工作实际情况采取精准性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地方政府及环境监察单位对于信息和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进行重点关注,对于有价值的信息要进行及时整理,并对优秀的先进工作案例进行积极宣传,在宣传中展现出土壤污染防治的决心。日常生活中杜绝垃圾的随意处理,在人民群众中强调垃圾分类,明确随意乱扔垃圾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通过垃圾分类,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够避免给土壤带来更多负担,还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效应。对于一些不能进行回收的垃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实现绿色环保发展。对于不能焚烧且无法回收的垃圾,可以通过集中深埋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垃圾处理的宣传力度要进行加大,通过普及相关知识确保群众意识到土壤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五、总结

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启动实施了相关行动计划和法律之后,在该领域取得的进展非常明显。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中的土壤污染防治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着我国美丽中国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以及宣传等工作相关内容中,不仅在实施过程中需协助地方健全法规,而且还要能够在提前布局前提之下全面扎实推进工作进程。土壤污染防治进程的推进,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效率,在不断地创新中结合先进技术手段,突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困难和阻碍。

猜你喜欢
污染土壤工作
土壤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不工作,爽飞了?
灵感的土壤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