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将“声”与“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演唱者巧妙地将“声”与“情”运用在歌唱中,能够深情地表达歌曲情感,使自己和听众都融入美妙的歌曲意境中。通过以声传情、以情带声的演唱技巧,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情”关系的运用,从而使每首演唱曲目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与情;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3)35-0080-03
声乐教学不仅是传授科学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整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和表演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使声乐富有趣味。声乐需要通过感觉和意念来学习,以意念来掌控声音的走向。声乐教学不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还需要将“声”与“情”的演唱技巧应用到实践演唱中,如此才能演唱出动听优美的音色,表达歌曲的情感和灵魂,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在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高度结合体现了艺术的审美。
一、“声”与“情”的原理
“声”与“情”是人们心中熟悉的词汇,它们从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媒介到被赋予审美价值,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也是在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中逐渐演变,被人们赋予了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声乐演唱中,“声”不仅仅是指声带振动,它还包括演唱者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所发出的理想音色[1]。这种理想音色能够完美地传达出演唱者对歌曲的深刻理解和内心感受,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情”是指演唱者通过肢体动作、神态、表情等将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呈现在舞台上。这些情感表达不仅需要演唱者对歌曲的歌词含义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演唱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中,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真实。
声音是情感的传达者,情感则是声乐艺术表现的灵魂。这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声乐演唱中,声音和情感相辅相成。声音需要情感的润泽,而情感则需要声音的传达。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完美结合时,才能呈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声乐艺术表演。这种表演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无尽魅力。
二、“声”与“情”的关系
在声乐教学中,“声”与“情”是相辅相成、彼此依存的。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投入真挚的情感,才能让演唱更加动人、感人[2]。
好的演唱既需要优美的音色,也需要真挚的情感。音色是演唱的基础,而情感则是演唱的灵魂。这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声乐教学要从情感出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和感受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音色与情感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演唱时才能表达出歌曲的灵魂,达到声情俱佳的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声”与“情”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歌手没有情感投入,那么他的演唱就会显得空洞,缺乏感染力。因此,声乐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声乐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演唱中真正地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三、“声”与“情”关系运用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困惑于如何在演唱中实现“声”与“情”的完美融合,因此,合理运用“声”与
“情”的关系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3]。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与“情”的关系,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演唱前对歌曲的情感进行深入感受和理解。学生应该尝试去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这能使学生在演唱时更加深入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除情感感受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这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呼吸技巧及音色控制等。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声乐技巧,以便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将“声”与“情”巧妙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运用适当的声乐技巧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例如,通过调整音色和音量,学生可以表现出歌曲的不同情感层次;通过控制呼吸和发声,学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歌曲氛围和情感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声”与“情”的关系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的关键。学生应该在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的同时,深入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含义,并将两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的演唱才能真正达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境界。
四、“声”与“情”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想象”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技巧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歌词,将学生带入歌曲所描绘的世界中。例如,
在教授《夜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夜的寂静、思念的痛苦以及等待的无奈,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演唱更加深情动人。这种依靠想象力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4]。
(二)“形象”教学
声乐教学中的“形象化”教学旨在将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图像或场景。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情景。例如,在教授《我的祖国》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祖国的美丽风光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表现”教学
除了解决声音方面的问题,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演唱者在保持音色美的同时,还需通过形象的肢体动作、神态和表情来传达歌曲的内在灵魂。以《梁祝》为例,教师会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情感内涵,并指导他们通过细腻的神情和动作来表现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深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表现力,还能使他们在演唱中更加自然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5]。
(四)“体验”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相关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授《白毛女》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在演唱中更加真实、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多元文化”教学
声乐教学中的多元文化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教师会介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和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音乐魅力。例如,在教授歌剧
《图兰朵》时,教师可以介绍其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歌剧中蕴含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这种多元文化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使他们在演唱中更加灵活自如地展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实践表明,“声”与“情”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将真实的情感和专业的声乐技巧相结合,可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例如,某學生在演唱《山路十八弯》时,通过深入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山村风情和人民的淳朴生活,
成功地将这种情感融入她的演唱中,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因此,合理应用“声”与“情”的关系是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五、结束语
在声乐教学中,将“声”与“情”有机结合是取得良好演唱效果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投入和对声音的掌控能力。同时,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修养”,使其不仅具备专业的技巧,还能准确表达歌曲内在的灵魂。通过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与情的关系,达到整体素养的提升。因此,“声”与“情”关系的运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刘二娟(1982.4-),女,山西太原人,
任教于太原学院,讲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