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 曹凤芹
美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审美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育路径研究的必要性,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分别阐述了融入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重点往往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并且要求进行反复的背诵,在生硬的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在鉴赏和理解古诗词的内在美时,只能对古诗词中词汇等的基本知识有浅显的了解,无法感受和理解古诗词当中涵盖的艺术内涵。使得古诗词培养学生美育的效果被大大削弱。在当下古诗词教育结合美育的模式不完善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将古诗词的内涵和对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作为教学核心,并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契合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古诗词的内在美感。通过对概念和情境的结合,学生能由衷地产生对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因此,小学生能在诗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美感。通过创设情境能充分体现出古诗词结合美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背景之下,美育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充分体现出在小学教育课程中进行美育的重要意义。首先,汉语教学的相关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汉语教学中融合美育的要求。其次,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美育能力偏低,这就需要探寻小学汉语古诗词教学中融合美育的方式方法。若可以使美育思想以及内涵等和古诗词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那么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当中将会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美育能力也将有所提升。不仅如此,伴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逐渐渗透到我国,小学生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也不再罕见。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效避免小学生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出现思想上的消极变化,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尚未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可以感受到美,但不能直接感知,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实践去感悟美的存在,激发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古诗词的情感、意境可以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来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美。
例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作者要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呢?”“这样写出了农民伯伯是怎样一种心情呢?”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以及丰收的喜悦,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蕴含的美,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等方式感受诗中所表达出来的美。大多数古诗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背景,不管是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若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小学生接触这些古诗的情境,学生就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因此,为了能在后续的古诗词教育中将美育与之结合得更好,教师应当在古诗词教育中将其本身的艺术之美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创设情境并结合美育,引导小学生在古诗词的生动情境当中随心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心去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通过该途径,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提升个人美育能力。
想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及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诗词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诗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情趣是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育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审美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要让他们感受诗的意境之美。一首诗往往会表达很多情感,通过诗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感,感受诗中意境之美。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是如何互相表达对对方的感情的。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想象出“故人”与“烟花”这两个意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一段自我介绍,再让学生看课文并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到这样一个情境?”最后可以问:“如果你也有一个好朋友在这座城市,你会怎样去和他联系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及想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意境美。在《草/书/寄小满》这首诗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满时节的景象和景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草也是丰收的象征。同时在学习这首诗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诗歌的理解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种农耕文明带来的美好生活景象。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通过朗诵能感受诗的美感。朗诵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品味,对学生理解诗句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指导古诗词朗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中重点字词;其次,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找出诗词中比较特殊的字词“啊”等;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着去朗读诗歌。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不同的意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朗读这一句。同时,绘画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能将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绘画作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春晓》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与《春晓》有关的绘画作品。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画,学生在欣赏画作、聆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人无尽美之享受,从而激发起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此外,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一些美好和美之处,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在古诗词中往往能很直观地欣赏图像的美。基于该前提,为了发掘出古诗词中的图像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美育,同时为学生建立视听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古诗词的文字转化为图像或者录像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意象中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古诗的图像与音乐相结合,通过古典音乐的旋律和诗词意境相结合,使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内心的情感。例如,在《琵琶行》这首诗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民族音乐来体会诗歌意境,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如,在教《春晓》时,可以通过民族文化与古诗词相结合的方式对古诗进行理解和鉴赏。教师可以采用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学生来欣赏和聆听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和歌曲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例如,在教《画》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采用民族音乐来欣赏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中所具有的深邃思想,使得学生感受到诗的思想美。基于对古诗词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可以理解诗人所处社会的社会风气以及作者的个人思想,并感悟其中包含的爱国情怀以及鞠躬尽瘁等精神,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同时,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以及享受生活。《悯农》这首古诗,作者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对农民的形象进行描写,将农民的辛勤劳动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以此激励学生珍惜粮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和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与精神。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基于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情况下教师更加侧重对教科书内容的讲解,并未将探析古诗词作者的生平故事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等作为关键,使得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浅显认知,而难以真正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内涵,也无法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美。所以教师应当将语文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将背景知识引进教材,带动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结合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从而在探析古诗词时结合其背景知识,更充分地感受古诗词中的思想美。如此也有助于教师为学生讲解诗人的人生履历,并通过分析人生履历阐述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此,学生就能充分地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充分体现出古诗词结合美育的价值。
综上所述,审美是一种精神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其精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对学校语文教育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古诗词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主要内容,不但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美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的鉴赏能力及文学修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