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开发路径

2023-02-24 19:34:06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街道广北小学李建港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资源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街道广北小学 李建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为学生良好道德法治观念的形成创造条件。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能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投入程度,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对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路径进行探索,切实提升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通过对课程素材资源的选择与搭配,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条件。

一、课程素材资源概述

课程素材资源是指能被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条件的教育材料,具有多元性、导向性与教育性的特点。

多元性指的是课程素材资料来源的多样性,不仅包含教材本身所承载的教学资源,也包括教师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情自行拓展开发的资源以及从各个渠道获取的课外教学资源。多元化课程素材资源的应用将为多元化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导向性指的是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并非随心所欲、无迹可寻,恰恰相反,其开发过程有着明显的逻辑性,通常从学情出发,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课程素材资源的运用也将引导学生沿着相应的方向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教育性则是课程素材资源的最根本属性,课程素材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需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教师需要借助课程素材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学生则需要通过课程素材资源进行信息获取与知识学习。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开发的价值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发课程素材资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渠道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理解课程的本质属性与教学的核心目的,形成细致、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在教师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获取以及资源的处理,其知识储备也将进一步提升,能更好地契合课程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特点,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深化课程改革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原品德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结合国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作出了广度的拓展与深度的开发,使其与时代的发展方向相契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进行开发能进一步凸显课程的时代性特点,同时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三)助力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形成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程素材资源开发的核心受益者,同时也能成为开发过程的参与者。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既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认识,又能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自我认同感,为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形成提供助力。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素材资源的开发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开发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专业能力,在时代变化与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在信息共享与资源获取方面的优势,拓展资源开发的方式与渠道,提升自身的资源开发与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主体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素材资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培养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同时,持续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形式与内容。

(二)多样性原则

为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教师在素材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多样性原则。教师既可以围绕教材原有内容进行资源开发,也可以通过校内外与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应素材资源。理论上来说,任何与学生学习生活存在联系,且能起到推动课堂教学进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作用的素材与资源,都可以被开发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因此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也不应预设立场,而是要广泛获取多样化的素材。

(三)生活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来自生活,内容层面上与学生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活性原则,关注生活中隐藏的教育资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四)时效性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与时代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需要遵循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及时进行更新,以保证其核心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速度都在加快,如果无法保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时效性,那么必将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路径

(一)围绕实际学情开发课程素材资源

在教师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课程素材资源开发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实际学情开发课程素材资源。为充分发挥课程素材资源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作用,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确保课程素材资源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教师在素材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此前的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并在长期接触中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以及兴趣点,如此一来才能最大化的发挥课程素材资源的作用。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中。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的课程素材资源开发中,教师就应当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情。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很难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需要规则的约束以及班级环境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预先收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值得赞扬的文明行为与不值得提倡的不文明行为,并形成相应的图片与视频,采用素材对照结合真实事例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教师还可以预先打印空白的班级卫生公约,以《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为蓝本,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作出修改,并与学生商讨公约的具体内容,征求学生的意见,书写学生表决通过的内容,并张贴到班级中的显眼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公约内容应当尽可能简单明了,方便学生理解与执行。

(二)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课程素材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其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可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课程素材资源,一方面借助生活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的素材资源开发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素材的收集与开发构建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中讲解的与购物有关的生活常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购买心仪商品,同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师可以围绕“包装告诉我”“网购我在行”等情境开发课程素材资源。

在“包装告诉我”这一情境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喜欢的零食、饮料的外包装,一方面教导学生从包装上获取生产日期、保质期、主要成分等信息;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常见零食、饮料的热量与日常生活中的饭菜进行转换,让学生直观了解过多食用零食的坏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购物我在行”情境中,教师可以截取不同文具商家的主界面,让学生选择购物的商店,并给出理由,引导学生综合考量信用、销量、评价等要素,并掌握退货、投诉的技巧。

(三)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课程素材资源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蕴含丰富内容的同时也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其本身就是宝贵的德育资源。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发课程素材资源时应当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经典资源,借助先贤思想观念与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并结合时代精神作出新的拓展与解读。如传统的孝文化在新时代同样值得倡导,但“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显然与当下时代主流价值观念不符,不应当被开发成课程素材资源。

历史典故与古典文献同样可以被开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素材资源,如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素材资源开发,教师就可以将历史典故与教学重点相结合。在“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部分,教师可以引用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等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改变人生处境的历史典故,引导学生珍惜当下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在讲解“气节”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文天祥的事例作为素材,并结合《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带领学生体会先贤气节之所在。

(四)结合社会时政开发课程素材资源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其好处在于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客观上起到了开拓学生思维的作用,但网络上繁杂的信息很有可能给学生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其正确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取信息,并多加思考,避免人云亦云,以此提升学生对网络上不良思潮的辨别与抵御能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结合社会时政开发课程素材资源,借助特殊的社会事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本身就包含许多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对社会时政中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效果。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的素材资源开发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及的自然灾害进行挖掘与拓展,总结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收集受灾人数、影响范围、经济损失等数据,形成案例资源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收集中外各国的自然灾害信息,并从国家与个人两个角度总结避险抗灾的方法与措施,引导学生也参与到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中。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我国的法律法规开发课程资源,配合对学生的普法教育。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素材资源开发为例,教师可以生活中的常见情境为切入点,对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与具体的法律法规相对照,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带来的约束力与安全感。教师可以开发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受教育权相关的课程素材资源。在封建社会,教育并非一种普遍的权利,而是一种特权,有条件接受教育的只有极少部分人。现在受教育权是《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制要求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数据,如文盲率、受教育程度占比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法律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素材资源是指能被运用在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条件的教育材料,有着多元性、导向性与教育性的特点。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的开发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助力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形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素材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循主体性、多样性、生活性与时效性的基本原则,通过围绕实际学情,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社会时政等途径开发课程素材资源。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资源回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