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队伍扩充背景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3-02-24 23:56焦连志焦凤梅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

焦连志,焦凤梅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 20130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下文简称规定),按照规定要求高校必须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持续壮大和质量提升按下了“加速键”,并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各高校都加大了马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少青年才俊加入了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马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迎来了人才扩充的快步前进期。自规定出台以来,各高校调整思政课教师占比,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师资扩充量达到了20%以上甚至更高。师资的扩充,不仅促进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青年思政课教师群体是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代表着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未来,蕴含着无限发展的可能。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思政课教师群体,开发好青年思政课教师群体所蕴含的宝贵资源,充分把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成效。

一、加强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经费支持、待遇保障、科研支持、职称晋升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有利于马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政策,对新时代马学科的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思政课教师队伍扩充对象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从本地区高校或者从其它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挖人”。这类对象一般以教授类人才为主,水平较高,减少了人才培养时间等方面的成本,快速提高引入高校的师资水平和师资数量。东部沿海地区高校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又有着雄厚的财力加持,人才引进高校能够迅速获得高水平师资,扩充教师队伍的数量和实力,为教师队伍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造成了其它地区人才的外流,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吸纳青年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应届毕业的青年博士、博士后。他们有着良好的学术功底,朝气蓬勃。如何将这些青年教师培养成为不负党和国家使命的新一代思政课教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依靠一支卓越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青年培养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源源不断的后备军,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必定胜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要让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青年担负时代使命,就必须要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把培养青年思政课教师作为各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青年教师能否成长为一支勘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大任,成长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关系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关系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成效,也关系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

二、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青年思政课教师基本由青年博士、博士后组成,他们年龄轻、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成长潜力空间大,把青年思政课教师培养好,是思政课教师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由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身份和角色的转换、教书育人信念的确立、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马学科意识有待强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形态鲜明,也有着鲜明价值立场,“在马言马,信马护马”就是马学科的学科意识。部分由博士、博士后转型而来的青年教师在以往的学术锻炼中,善于就小问题做大文章。这种学术研究的思维习惯也容易影响他们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立场。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不紧扣教材,且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不仔细研读,往往大而化之地讲解,而对某一个小的知识点或者教材上没有而自己较有研究的点讲得细致入微,就某一个小问题用较多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研究,发表自己的宏图大论,讲得过偏过深,超越了一般本科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水平,也超越了课程教材内容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影响教学效果,将“马”课堂变成了“学术研究”课堂。“马”课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让学生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解,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通过课堂讲授,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进学生对国情的理解。因此,不能把思政课课堂当成学术讲座的课堂,要始终围绕着宣讲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的主线、主轴展开教学内容,适当围绕教材拓展讲述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搞活课堂是有益的,但要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宣讲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因此,青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放得开,更要收得回来。

此外,马学科意识还要求青年教师处理好学科转型问题。近两年来,大量新博士、博士后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但有些人并非马学科专业的博士,也有学者也指出,“就实际而言,专业对口且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思政课青年教师仍然供不应求。思政课青年教师有的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的来自哲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总体呈现出多元专业背景的态势。”[2]多元化的专业背景给青年教师特别是非马学科出身的“半路出家”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学科转型的要求。要成为思政课教师就意味着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要围绕着马学科展开,因此必须处理好原有学科的研究旨趣与所从事的马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教学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中,要调转研究方向,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真正搞懂搞透。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树立坚定的马学科意识,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装满理论的“一桶水”转化成洒向课堂教学、洒向学生的为学生答疑释惑的“一滴水”,才能更好地胜任思政课教师这一工作的重要使命。

(二)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感与“事业”心的关系上需要提升

教师是一份职业,但不是一般的职业。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其面对的对象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不同的师生互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千差万别,个性殊异,且其思想个性各方面都处于变化之中,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师的工作内容可以用教书育人来概括,但是其教育过程与教育内容却比一般职业复杂,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思想成长,发展学生健全人格,还要开掘学生个性潜力,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健全学生完整人格,等等。可以说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导师,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要既是“经师”,又做“人师”,要甘当“铺路石”,做学生的“引路人”,要做“四有”好老师,要做“大先生”。这既是对一般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显然,仅以一种职业之心来看待教师工作是不够的,对教师工作必须要有事业心,否则只是将思政课教师视为谋生的饭碗和职业,或者没有其他就业选择而不得不为之的谋生选择,而不是确立要在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上奉献一生的信念;那么,上述态度的差别将会是“职业”甚或是“苦业”与“乐业”的差别,“职业”是将思政课教师视为是赚钱养家的工作,“苦业”是将思政课教师视为是违背自己意愿的不得不为之的工作,而“乐业”则是将思政课教师视为是合乎自己兴趣、指向甚至信仰的工作,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缺乏事业心,很难真正确立对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认同,也难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更不会做到对学生悉心解惑,容易导致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能全部认同,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建设与研究中”[3]。有研究者指出,部份青年思政教师存在如下问题:“部分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内心深处热爱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情感不够,无法做到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同服务祖国建设相统一。”[4]这些都会影响到青年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师这样一份事业的投入。

(三)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成长方面需要锻炼

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学习期间打下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为教师学术能力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但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往往在某一学科的某一个细分的小领域或者某一个更小的问题上的研究较多,学科视野相对局限,知识结构相较为单一,这些都影响着他们今后教师职业的发展前途。思政课本身的内容比较庞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等等许多领域,需要教师有着广阔的知识视野,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深入的研究,精专本行,涉猎广泛,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知识基础和知识视野的要求。但是许多青年思政课教师,特别是跨学科转型的思政课教师,更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学习。可以尝试打通自己之前的学科研究与马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拓展自己在马学科研究中的学术视野,对马学科的研究做出更具拓展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研究成果。

上好思政课,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精专本行,涉猎广泛的学科视野和知识储备,还要有胜任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是否具有艺术性,能否妥善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能否在自己的个人品行方面加强修炼,能否做到“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在知识、品德与行为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是否具有献身党的事业的信念和信仰,等等。这些方面的素养与能力都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与素养要求,这些综合能力与素养既决定着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在成为优秀思政课教师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也影响着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根本成效。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的好老师的四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己的能力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更好地胜任思政课教师使命。

三、加强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引导青年教师确立马学科意识,走好马学科转型之路

首先,要成长为优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确立马学科意识。要按照“在马言马,信马护马”的学科意识要求来引导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和个体发展。青年思政课教师刚刚实现角色身份的转化,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特别要注意增强马学科意识,要站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为自己的言行设立“警戒线”。当今社会各种思潮舆论相互激荡,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思想观点五味杂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一定要有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意识,要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舆论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辨别力、免疫力,努力扩大马克思主义的舆论阵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学生的真理追求;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中国问题,看待当今的中国和世界,增进学生对国情的理解,增进学生对坚持中国制度、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学习和领悟马学科意识是青年思政课教师必须上好的“第一课”。

其次,优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科研的助力。青年思政课教师经过了多年的学术积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的底子,因此,应当努力做好科研工作,更好地辅助教学,助力自身的成长。特别是跨专业转型而来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更要注意将研究方向调转到马学科的研究方向上来,通过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承担起思政课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教研相长。如有学者对关联学科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所指出的:“转变研究方向,实现以‘研’促‘学’。主动从本专业研究的窠臼中跳出来,从相近专业入手,‘横跨半步’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研究,如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转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由伦理学研究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思政课教学奠定深厚的理论与学术底蕴。”[5]只有真正从事马学科的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夯实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把跨学科的宽视野与精专本行的马学科问题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助力自身成长,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确立马学科的意识,努力在马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上加强磨炼,锤炼本领,更好地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引导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思想基石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一支肩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命的队伍,是党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重要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备军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在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业务能力培训中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引导青年教师正确理解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大意义,理解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思政课教师既有一般教师的工作和责任,更有铸魂育人的崇高使命,要教育和引导青年教师将这种崇高使命意识融入到教师的工作和责任意识中;其次,要引导教师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要对学生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让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自己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要自觉贯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认真学好理论,悟透理论,才能更好地站稳在思政课的讲台上。

(三)从学生到“大先生”,引导青年教师做好思政课教师的角色身份的转换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角色是他人对社会中的某个个体的行为期望的集合,也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期望系统,教师角色就是在社会系统中,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望行为以及教师自身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身份的认知与行为的期望系统。在社会系统中学生与教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这两种角色的转换不是简单的从学习者、被教授者到散布知识的教授者的转换,更是一个心理、责任、情感、态度等复杂的转变过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角色期望,既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能够以学任师,学为人师,又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行为世范;既要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责任觉悟,还要有对学生严父慈父般的深厚情感;既要有蜡炬成灰、甘为人梯的奉献意识,还要承担来自学生、家庭及社会压力的心理张力等。教师角色的独特性不言而喻,有着比一般职业更高和更复杂的社会角色期待。

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队伍,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要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做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要求,应当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指南和坐标。认知是行动的先导,指导着人们的行为。青年思政课教师要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要在思想上、认识上深刻把握思政课教师的教师角色,积极自觉地进行角色学习和角色适应,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在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实践中形成对思政课教师角色的角色转换和角色认同。

(四)迈向一专多能,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成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角色的经典概括,青年思政课教师要真正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育。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将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视为自己的信念,并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理论基础,做到信念上有信仰,理论上有功底,自觉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中不断锤炼自觉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思政课教学工作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青年教师缺少教学方面的经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向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学习,通过师带徒、听课、集体评课等方式来加强教学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查找自己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更好地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核心,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之树常青。单纯的理论讲授,容易使课堂教学沉闷,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投入,思政课教师应密切关注国情,关注社会现实,及时地将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论事件引入课堂相关理论地讲授中,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论事件进行思考,并形成对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而人不是封闭的,他是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思想脉动、舆论思潮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社会热点也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因此,思政课教学要有活力,学生爱听,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关注热点,关注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赋能使得学生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教师不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社会思潮舆论走向,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怎样生动有趣地讲述社会热点、舆论热点,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青年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能力特点,加强带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的锻炼,努力把每一堂课都上成一场精彩的学生爱听、学生有期待的思政大课,让学生真正有收获。青年教师还要对思政课教学事业有奉献意识,要有更高的师德意识,对学生有爱心,有责任心,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要及时答疑释惑,做学生贴心的“大朋友”、可靠的知心人、信赖的倾诉人、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五)推动建立青年思政课教师确立马学科意识的制度保障机制

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马学科意识既需要理念上的深刻认同与自我觉醒,也需要有外部的制度条件保障。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指出: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牵头,宣传、教务、学工、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这为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在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马学科意识确立的过程中,要认真领会上述文件的精神,探索用好制度约束的指挥棒,通过制度化的奖惩激励机制推动青年思政课教师确立马学科意识。

一是要加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方面的工作。通过建立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培训,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补钙”,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钙”,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钙”;还要加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培训,为其加油,为其充电。青年思政课教师更好地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熟悉思政课课程的授课技术与技巧,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更好地上好每一堂思政课。

二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奖惩激励制度以保障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在奖惩激励制度方面,要坚持奖惩结合、激励与处罚相结合。在奖励和激励方面,可以探索将青年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的成长、思政课教学方面的评教、科研以及思政课教学方面的贡献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通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激励,增进青年思政课教师努力做好思政课教学和科研事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更好地调动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青年思政课教师中形成比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成长氛围;针对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马学科科研项目和专项教学研究项目,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自觉实现学科转型,在思政课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下功夫;制定鼓励青年思政课教师参与学术交流、进修等的制度。在惩戒与处罚制度方面,可以探索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敷衍教学行为、违反宣讲纪律的“踩红线”行为的处罚制度。如对青年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敷衍教学行为如不认真进行备课,任意取舍课本教学内容等进行批评与劝勉的制度,特别是对违反课堂宣讲纪律,违反政治纪律、有政治站位和政治原则问题、发表与党中央不一致的言论以及违反师德的行为进行警示和训诫,对于多次警示却不思改正,对违反政治宣讲纪律等“踩红线”行为经劝诫而不予悔改的可以进行转岗或者清退处理,以此来强化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红线意识、纪律意识、政治站位意识、政治纪律和政治原则意识等,保障青年思政课教师不犯错误,不走弯路,更好地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成长。通过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制度保障,更好地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成长,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马学科意识的确立。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