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3-02-24 23:06廖海艳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随州特色产业香菇

□廖海艳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023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共同领导下,随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更新,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1 随州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地分析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文章结合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产业培育、服务载体建构创新、人才聚集、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对曾都何店、万店,随县万福店,广水吴店进行了考察。调查发现,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1.1 壮大乡村产业,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近年来,随州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基本完成随州香菇种植规模稳定在3 亿袋,油茶种植面积达3.23 万hm2、产量2.5 万t,生猪出栏200 万头,家禽出笼7 500 万只,水果产量17 万t,蔬菜产量160万t,茶叶、中药材出口居湖北前列的目标[1]。

随州积极对接省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工程,新增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50 家以上。随州各个地区均因地制宜发展了以地区特色为主的新产业,如建设广水化工园,推动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园、杨寨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同时促进冶金建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文化印刷出版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1.2 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凝聚创新能力

随州始终秉持改革精神和创新思维,释放农村经济潜能,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创设惠民利企的环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了营商环境。例如万福店开展“创新乡村产业”活动,常态化培训乡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同时开展机关干部包联市场主体行动,落实“2+3+N”服务企业制度,打造随州品牌。争创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

二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随州强化高校联盟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回创园的引领作用,用好校友人才链,形成校地合作典范。加强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 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60%以上。

三是持续优化金融创新。曾都加快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强化与市级平台、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1.3 科技人才聚集步伐加快

随州始终坚持“炎帝人才支持计划”和争取湖北“楚天英才计划”系列项目,聚焦培养“新生代”“创二代”双创人才,举办企业家故事会,设立了“新领导者俱乐部”,对接湖北“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引才育才功用,促进人才引领发展经济。培养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业务专才,设计实施特色育才项目,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社会工作等领域实用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建设人才公寓吸引高端人才,推进“技术随州”建设。

2023 年随州新增技能人才1.5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 300 人。广水吴店通过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重大项目进程,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引进创新型高技术人才[2]。

1.4 坚守初心、倾惠民生取得重大成效

通过调查发现,随州便民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居民就业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实现再就业2 800 人。实施“我兴楚乡·创在随州”行动,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使基本养老保险、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3%、95%以上。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新增12 个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了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建成养老服务中心10 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900 户以上。落实支持生育政策,建设公办托育机构,新增婴幼儿托位200 个。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三是实现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 万人次,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了“15 分钟文化圈”,实现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成省级健身工程6 处,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50 场次以上。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优化了分级诊疗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医疗机构组建专科联盟,增配了大学生村医131 名,改善民生,绘就随州民众美好生活图景。

2 随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当前,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很多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出彩的成绩,但是与湖北较多发达地区相比,随州农村经济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

2.1 科技创新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随州在创新性产业建构、引进创新人才等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但是在整体创新环境的塑造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动力不足。由于随州在湖北区域内的经济优势并不突出,而其中的农村经济资源就显得更加匮乏,能够拉动创新的服务平台规模小,缺乏更高层次的技术服务载体。

二是全民创新的活力不够。随州整体的创业氛围不浓厚,当地政府缺乏整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观念,未能充分串联所有环节,使得社会各界的创新活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政府关于创新的政策不够完善。随州农村经济基础本来就薄弱,政府支持乡村创业的资金不足、政策体系不健全、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针对激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科技成果实体化转变的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

2.2 特色产业培育不足

政府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特色产业发展涉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却落实到农民个体上。个体经营成本和风险高导致资金不足、产业规模受限、产业抗压能力弱等问题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培育主体缺乏专业知识及创新意识。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单一;产品多为初级产品,缺乏深加工环节,导致产品质量不高,农户经济收入较低。

2.3 人力资源开发难,有待深入发挥人才价值

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持,但由于农村就业岗位有限,经济效益不高,农村人口流失十分严重,当前随州农村所剩劳动力无法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是随州人户分离人口已超过50 万,占总人口的20%。由于城乡地区差距长期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随着限制人口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未来人口流动强度将进一步增加。

二是流出人口远远大于流入人口。随州流动人口中,流出与流入的数量之比约20∶1。且流出人口中以成年育龄群众为主。

三是举家迁移趋势明显。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流出、流入人口正在成为居住地的常住人口。

四是随州在引进先进人才后的服务措施略显不足,政府与高端人才(海外技术人才)的沟通不多,解决引进人才的父母赡养、子女教育等问题的相关政策不够全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

2.4 产业品牌知名度不够

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不足。虽然有香菇智慧交易城项目的加持,政府扶持香菇三产融合,做强龙头、打造品牌,旨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但随县“蕙兰之乡”特色产业提质效果不佳,“随州香稻”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不高,优质水果和精品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3 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调研分析可知,影响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科技、产业、人才等,因此,文章试探性提出相应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 科技领跑,实现经济新跨越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三年滚动培育计划,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政策,保障科技支出及科普经费,建立科技、科普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实现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二是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深化市校合作,用好专汽、香菇、应急产业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及建立技术中心。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保障。建立科技创新工作检查考评制度,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全市督查范围,定期组织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予以通报。同时加强对科学技术资金经费投入的预算保障,优先保障科技支出,建立科技、科普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发展进步[4]。

3.2 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产业指导

随州要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要降低借贷利息,方便农户贷款筹集资金,降低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成本。

二是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合作模式,扩大产业规模。例如,随县厉山是炎帝神农故里,可以发展神农故里商业文化街,促进旅游业发展,可结合当地“渔乡”特色资源,扩大稻虾、黄桃、泡泡青、白菜、香菇、菱角种植,打造优质稻谷、水果、水产等产业链,建设农业生产、科技、旅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增强抗风险能力。推行“农业+”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农户经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派遣专业农技人员全程跟踪农业生产,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产量,从而促进产业发展[5]。

3.3 优化人才回流政策

教育的长期发展源于基础,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重视人才培养,通过提高工资福利补贴等措施吸引人才回流,使其源于农村,用于农村。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改善随州农村教育环境,提高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吸引随州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构建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力转换率。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在荣誉称号、科研经费、子女就学等方面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激发人才活力。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培育壮大创客群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政府单位一系列政策扶持,让留在农村的青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从而达到为农村提供人才、留住人才的最终目标,促进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一是可以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随州香菇”品牌价值。加强对获得“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编钟质量奖”的香菇企业进行奖励,奖励资金由政府承担。

二是持续在央视媒体和高铁等窗口上宣传推荐“随州香菇”,鼓励诚信合规企业使用“随州香菇”公共品牌,与企业自主品牌形成“一品双牌”。

三是加强随州农产品(香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香菇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维护,对获得国家级认证的出口基地,市财政每年适当补助公共维护费用。

四是每年定期举办“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提升“随州香菇”美誉度和竞争力[6]。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随州地区农村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周期过程,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走很长的路。为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联合各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融入互联网信息技术,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发展,文章分析随州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探寻其中的隐性问题,提出通过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培育特色产业、优化人才政策等措施促进随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随州特色产业香菇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香菇接种三招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