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梅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重农务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资源要素的流动,已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目前,学者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关系及影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赵丽芳和龙海军(2021)[1]依托2015—2019 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何雷华等(2022)[2]基于测算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利用2011—2018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驱动作用以及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有显著驱动作用。
张芬芬和邓博华(2023)[3]基于2011—2020 年我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
周新德和周杨(2021)[4]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数字技术研发与创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举措和建议。
李美羽等(2021)[5]重点研究了传统生鲜供应链行业的需求,分析影响生鲜供应链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基于技术与流程聚焦的面向顾客需求的生鲜供应链数字化生态建设。
张旺和白永秀(2022)[6]融合扎根理论和实证模型,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纳入统一的框架中,基于2012—2019 年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以及12 个案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通过关键活动在内、外部环境下交叉耦合,但并未达到最优耦合状态,难以高质量实现协调互补发展;不同省份、不同年份的指标层和要素层主要障碍因子不尽相同,进而反映出耦合系统协调演化的主要障碍。
齐思斯(2021)[7]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模型计算出了综合评价水平,并基于此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两个系统之间显示成熟协调的关系。
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农民群体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水平,最终提升农民群体的收入。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传播,对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强就业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民群体通过手机在线学习农业知识、购买现代化农具、直播带货农产品,使得数字经济正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手机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农具,改变着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等部门牵头的“广东百万农民线上免费培训工程”以手机为载体,农民通过APP 和微信小程序即可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和辅导员互动交流,对培养数字现代化农民、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农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让农业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化、规模化和专业化。通过搭建农业数字化共享平台,建立现代化农业大数据系统,能够将农业生产、管理、销售体系进行数字化融合,全面提升农业数据采集、加工、分析以及处理能力,实现农业产、管、销系统数字化、集成化和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农业农村部在陕西省试点的“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托普云农为浙江省政府搭建的智慧农业云平台、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打造的“柑桔数字农业示范园”等都是应用数字技术支持农业产业的案例。无论是现实层面数字技术对农业产业的推动,还是政策层面国家各部门对数字农业的大力支持,我国数字农业均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发展动力。
数字经济优化供需精准匹配,优化要素流动渠道,促进三产融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约为2.5∶1,与发达国家的4∶1~3∶1 相比差距显著。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产品加工物流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第二、第三产业延伸,促进三产融合。河北省保定市将上游连着“菜篮子”、下游连着“菜盘子”的预制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
近10 年来,预制菜产业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0%,未来5 年内产值有可能达到万亿元规模。保定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创新利用浓厚餐饮文化,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初步形成了3 大品类、6 大园区、100 家企业、100 亿产值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三产融合,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示范性城市。
数字技术具有高渗透性,是城市和乡村的通用技术,可以作为城乡融合的“数字桥梁”。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一起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要素支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催生出城乡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前提,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的保证。据CNNIC统计报告,截至2022 年12 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1.9%,明显落后于城镇地区的83.1%。此外,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还表现在物流系统的建设方面。目前,很多村落物流网点不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滞后,光纤等高速网络建设进程缓慢,导致数字农村发展进程受到影响。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人才短板是制约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原因。据《2020 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目前农产品上行电商人群中拥有大学文凭的人群仅占16.5%,高中文化占比为32.5%,初中文化占比为50%,小学文化占比为1%,整体看农产品上行电商人群仍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报告预测,至2025 年,我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将达350 万人,人才短缺问题极为突出。
在建设数字乡村、发展数字农业的过程中,公众很容易把数字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混为一谈。农业机械化是把人力劳动换成机械,数字化农业是自动化运作、智能化调节,用数据带动机械。但很多大数据平台对数据的应用仍停留在数据采集和粗加工层面,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共享难度较大,使采集到的数据成了“孤岛”,制约着农业的数字化转化。目前,我国数字农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没有激发出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活力,信息化、经济化程度较低,距离农业大数据发展的“全产业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广东省开展的“广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问卷调研显示,缺少政策资金支持(21.74%)、农民对数字乡村的认识不足(21.74%)以及工作机制不健全(17.39%)被认为是制约本地数字乡村建设的三大主要原因,缺少政策资金支持是首位。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周期长、资金量大,仅靠财政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如何广泛地调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推进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运行体系。一方面,继续提升宽带网、移动互联网、5G 等信息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增设物流园区和配送站点,在有条件和需求量大的乡村增设仓储基地。双管齐下,打通网路和物流公路,改善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同时,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乡村作为数字乡村示范园,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新基建,以点带面,优化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环境,发挥示范园的模范作用,促使样板带动周边村落的数字化进程[8]。
4.2.1 政府方面
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以政策吸引数字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给予买房落户方面的优惠支持。例如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公积金贷款条件等,切实将鼓励落到实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加大对农业科技公司的奖励力度和扶持力度[9]。
4.2.2 企业方面
通过完善、提升自身的数字技术化水平,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为数字型人才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现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
4.2.3 高校等科研机构方面
大力培育数字化人才,根据行业人才能力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更新教学体系与产业同步,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为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挥智库的功能,为数字乡村的建设献策献力[10]。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和本土特色产业,了解特色产业发展的数字化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政府通过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计划等方式,加强农业数字化品牌建设,打造亮点,放大优势,精准发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化农业产业。
保定市可以继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预制菜产业联盟,融合各类资本,将预制菜产业作为保定市的亮点与特色产业,推动三产融合,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升级,依托优势农业产业,加强数字化农业品牌塑造,促进数字技术渗透到农村全产业链。
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盘活农村资产。深化农村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资产的确权工作,将产权权属明确到集体或个人,细化承包权、资格权、股份权等权能;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流转交易,激活农村各类资产的资本属性,推动实现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资本流动。一方面,继续鼓励银行等间接融资机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加大银行信贷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期货期权等,创新农业保险、担保、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设立风险基金,防控数字乡村建设风险;加强对农民的征信管理,完善农村地区征信体系管理,建立失信违约黑名单机制,优化信用环境。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对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有重大战略意义。立足本土现实,挖掘本土特色,发挥优势产业,坚持统筹协调,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将建设数字化乡村作为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人才支撑,优化融资环境,打造优势数字化农业产业,调动社会各方面主体的积极性,聚焦数字农业建设,推动三产融合,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