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内蒙古开放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人口数量高速增长时期,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物质生活得以满足,但精神世界越发空虚,作为承担终身教育使命的开放大学就要提供适合老年人身心发展、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儒家思想,作为传承至今的优秀文化代表,最有资格成为老年人的精神向导。为了达成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儒家思想与老年教育深度融合的目标,本文先是介绍积极老龄化的概念,然后解读儒家思想内涵,并在分析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内在诉求的基础上,说明现阶段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的困境,探索了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的实施路径,进一步促进“儒家思想 +老年教育”模式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开放大学成为提升儒家思想亲和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积极老龄化概念最早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在丹佛会议上提出的,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健康、参与和保障。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灵魂,强调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体现了“人在环境中”的更高层次内涵和社会需求表现,[1]主要包括政治参与、经济参与、文化参与和社会参与,老年人报考老年大学就是文化参与的典型代表。“保障”是指为老年群体在年老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提供支持。[2]因此,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探析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的路径能够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五常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在当今社会“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宝贵的道德价值,从“仁义礼智信”中我们可以挖掘出指导老年人道德生活发展的有效资源。
1.仁
仁是五常之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对当代老年人的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价值。“仁者爱人”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守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鼓励家人要相亲相爱,平等互助,它还可以扩大到“仁民”层面,指要热爱人民、关爱他人。此外,仁中包含的“忠恕”,告诉我们要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仁不仅是对家人、人民、他人的仁,也是对世间万物的仁,即爱护大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
2.义
“义”一词由孔子最先提出,是个人立身的根本原则。在倡导“义”时,往往将“义”与“利”联系起来,“义” 被看作每个人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代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而“利”指个人私利,当“义”与“利”两者选其一时,要坚持以义为首。在索取物质过程中,要兼顾义利并重,坚守原则,遵纪守法,既要尊重个人正当利益,也推崇以集体利益为重,合理合法地追求物质利益。
3.礼
儒家思想中“礼”主要用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从而达到社会安定平稳的目标。“礼”在当代社会仍具有普适价值,对于协调人际关系、提升道德修养等具有重要作用。宏观上讲,它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师敬长、尊重他人,构建和谐社会;微观上讲,它要求为人做事要谦恭有礼,与人交往要注重文明礼仪。此外,它还要求我们在对外交往上,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中华优秀传统,与他国进行友好积极的交流互动。
4.智
儒家思想中的“智”主要指道德智慧。现代社会,“贵智”思想可以延伸出三个内涵,一是重视知识和智慧的力量,培养高质量人才。二是明辨是非,保持理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盲目跟风、站队,遇事三思而后行。[3]三是以德为首,坚持德智并进,培养正确的三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智”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创造,也是为人处世、通达万事之理的“智”。[4]
5.信
儒家思想中的“信”要求每个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信”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是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此外,“信”也是一种责任,每一个人都要忠于自己的言行,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中庸”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在现代主要阐释为两种理论,一是中不偏,庸不易,指要把握人生不偏轨,处事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到好处。二是中正、平和。告诫世人为人处世要以“中”为原则,保持敬畏的心,将自身的情绪和行为维持在适当、稳定的状态。这种中庸之道同样适用于老年人养生,中庸思想中蕴含着“节制”养生法,指在满足人的基本欲求的同时,要自觉约束欲望和情绪,实现阴阳和调、气血通畅,使欲望和心态都维持一种平衡有度的状态,这种状态便是“中和”的体现。[5]
“乐天知命”是儒家思想中的生命观,主要指人们要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理想抱负,也指要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困境,以宽广胸怀通达人生。“知命”的关键在于“知”,指要坦然面对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只有“知命”的人才能成为道德标准极高的“君子”。儒家“乐天知命”的生命观能够帮助老年人缓解退休之后胸中的苦闷,避免浮躁不安,帮助老年人在圣贤大智慧中珍爱生命、摒弃烦恼、陶冶身心、重塑理想。
人步入老年之后,身体各器官功能会逐渐下降,同时离退休带来的心理落差、丧偶带来的孤独感等会使老年人产生负面情绪,难以找到自我实现价值。此外,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对晚景的担忧和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消极心理若未及时调节势必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儒家倡导的“贵生”“乐天知命”思想,鼓励世人以积极的态度入世,重视养生、珍爱生命,这些思想都能帮助老年人调节负面情绪,秉持胸怀坦荡、不忧不惧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生命,获得内在的精神发展和超然的心理状态,从而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老年学员选择开放大学继续接受教育并不是带有提升学历、评职称等功利性目的,而是为了提升道德修养、寻求精神慰藉。儒家思想的讲仁爱、崇道义、遵礼法、守诚信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能够帮助老年学员坚持“慎独内省”“知行合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养。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大多来源于儒家思想,学习儒家思想可以帮助老年人将个人修养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同时,拥有良好道德修养会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长寿者大都性格开朗、乐天知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道德修养高的老年人不会怨天尤人,而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和烦恼,做到不骄不躁、内心平和、与人为善,从而创造良好的养生外部条件,提高生活满意度,利于健康长寿。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很难适应突然“闲下来”的生活,为了实在价值,他们大多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孙辈教育上。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被打破,大部分小家庭夫妻双方在社会上打拼,老年人的子女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压力大,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他们对父母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老年人能更多承担孙辈教育工作。把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不仅能够提升老年人的道德修养,还能促使老年人在孙辈教育中自觉传播儒家思想,帮助孙辈潜移默化明白“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内涵,从而在整体上发挥以德育人的功效。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交流与冲突愈发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等思想为当代坚定文化自信、向文化强国迈进提供了价值导向。开放大学给老年人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机会,唤起老年人对儒家思想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认同感,增强老年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老年开放大学的教师和学员都对儒家思想认知甚少,在思想上不重视儒家思想在老年群体的传播,没有把儒家思想放在老年教育的重要位置,没有下大力气深入挖掘、探索儒家思想能够融入当今老年教育的积极因素,导致儒家思想与老年教育的关联不强。
调查显示,当前内蒙古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娱乐活动、运动保健上,仅能满足老年人低层次的文化技能需求,不能满足老年人日趋多元化和精细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老年教育中缺乏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儒家课程。
当前,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尚未开设儒家思想课程,儒家思想与老年教育内容未充分融合,老年学员接受儒家思想的途径单一。此外,老年人对儒家思想缺乏认同感,未对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形成正确认识,学习兴趣不高,被动接受儒家思想教育。
目前,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老年教师队伍专业性和稳定性较差,缺乏精通儒家思想的专业教师,给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历史源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至今仍充满活力。因此,儒家思想应成为老年教育的主要思想。
1.要加大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开设专门课程
目前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开设的线下课程种类较少,主要包括艺术修养类、体育健身类和实用技能类,没有有关儒家思想的课程,要结合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开设儒家思想课程,鼓励老年人诵读儒家经典,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传播儒家思想。
2.可以利用已有的课程,在其中灌输儒家思想内容使二者产生关联。
例如,在书法课程中通过联系儒家经典作品中的语句传播儒家思想,帮助老年学员深入体验和领悟儒家思想。
1.根据老年人学习心理特点编制教材
由于老年人年纪较大,精力、注意力衰退,且用于学习的时间较为分散,用传统的教材和授课方式不利于老年人学习。老年教育可以打破传统编制教材的理念,按照老年人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重新编制教材。编制教材要做到形式和内容俱佳,教材形式要考虑到老年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视力大不如前,教材内容要用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材中使用的字体和图片在规定范围内力求最大化,达到美观实用易学的效果。针对教材内容,要聘请有儒学教育背景的教师参与编制,将儒家思想的教学内容碎化成若干个独立的片段,便于老年学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儒家思想并进行简单的练习,这样在教师开展线下课程时,可以对老年学员学到的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帮助老年人答疑解惑,达到零存整取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老年人普遍关注的健康养生,特意开设儒家养生思想模块。
2.充分挖掘已开设课程的儒家思想内涵
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传统文化内涵。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已开设的舞蹈、书法、绘画等课程都可以成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当前,这些课程的教学偏重于外在“形”的教学,包括动作要领、笔法、笔触、技巧,较少挖掘内在的“神”。因此,积极挖掘这些课程的儒家思想内涵也是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的重要路径。例如在书法线下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儒家经典著作中的语句作为教学内容,在讲技法、笔触过程中穿插传递儒家思想,将儒家思想的讲解渗透艺术体悟过程;在线下舞蹈课程中,可以运用“中庸”之道说明跳舞要遵循客观规律,严格按照老师教授的动作要领练习,还可以用“仁”“礼”等儒家思想讲解舞蹈动作的刚与柔、动与静、进与退、快与慢。
1.加强老年群体的线下教学
一是引入情境性教学模式。由于老年人长期形成习惯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会因循守旧、固执己见,学习思路单一、学习方法刻板。此外,老年人非特殊迁移的学习能力较差,较易接受与原有知识紧密联系的新内容。[6]这些学习特性导致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上调动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线下课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灵活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搜集儒家代表人物的图片、民间流传的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以及动画短视频等教学素材,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素材制作成短动画或者PPT,将抽象的儒家思想变得直观具象,降低儒家思想的理解难度,使老年学员置身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充分吸引老年学员的注意,激发老年学员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引入学与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可能由于工作太忙、照顾子女等原因,没有时间外出游玩,对游学活动充满向往。学校可以组织老年学员去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参观曲阜三孔景区(孔庙、孔府、孔林),老年学员边看边听导游讲解,将所见所闻与所知所感相结合,在旅行中强化审美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儒家思想的魅力,实现游中有学、学有所获。
2.扩展线上教学模式
一是制作高品质系列微课。儒家思想内容丰富,想要通过几节课就把精华说明白是不可能的,要通过制作系列微课帮助老年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儒家思想。相比传统课堂,微课重点突出、短小精悍更适用注意力逐渐衰退的老年学员,微课制作团队可以把儒家思想切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围绕这些知识点设计微练习,巩固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效。此外,制作团队可以将儒家思想系列微课上传内蒙古终身教育网和内蒙古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在线小课堂模块,持续为老年学员推送优质儒家思想学习资源,扩大儒家思想传播范围。
二是推动儒家思想短视频的制作与应用。近年来,各类短视频备受老年人青睐,短视频也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学习技能的重要平台。因此,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也会成为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的新途径。学校可以开通“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抖音号,组建由课程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短视频制作团队。拥有过硬儒家学识本领的团队成员采用专业制作技术,制作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儒家思想小课堂”精品短视频,上传短视频平台,鼓励老年学员关注转发,进一步扩大此类短视频影响力,吸引更多老年人关注,帮助老年人在娱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
要加强儒家思想对老年教育的影响,必须打造一支注重师德,具有良好师德师风、先进教育理念和过硬儒家学识本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德才兼备的老年教师队伍。
1.要积极建设老年教育师资库
聘请汉语言专业退休教师或有丰富儒家学识素养的老年人参与教育教学。让有儒家文化背景的老年人成为教育者,一方面可以激发老年教育者学习儒家思想的热情,在推动儒家思想融入老年教育中发光发热;另一方面老年教育者更能理解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对老年学员因材施教,事半功倍、教学相长。
2.要充分挖掘开放大学现有老年师资资源
以良好的儒家文化素养为主导,培育老年教育工作者,通过举办学习儒家思想类教师培训项目,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深化教师对儒家思想内涵理解,从而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儒家思想的传播放在重要位置。
3.教师要有明晰的角色定位
老年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晰自身角色定位,践行和内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积极开展线上调查,包括对儒家思想的学习需求、课程满意度等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儒家思想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推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老年教育,增强老年人对儒家思想的认同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