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营,张蔚
(内蒙古开放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蒙古马是古老的马种之一,体格较小,耐力十足,主要生活在内蒙古地区。千百年来,蒙古马在内蒙古辽阔草原上自由驰骋,不仅是草原人民可靠的伙伴,也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经过时间的洗礼,精神内核与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是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是培养开放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素材。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首次提出“蒙古马精神”,总书记说:“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1]“蒙古马精神”是对内蒙古自治区干部群众在新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的总结,是激励新一代青年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蒙古马精神”蕴含的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与开放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在内蒙古开放教育系统内广泛开展弘扬“蒙古马精神”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基石。“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蒙古马精神”是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记忆,已经融入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血脉,是内蒙古人民交流交往、守望相助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建设者扎根内蒙古,留下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感人故事;近些年,新一辈青年接过接力棒,完成了毛乌素沙漠治理。干事创业需要艰苦奋斗,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青年人要从“蒙古马精神”中汲取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力量,在面对艰苦环境和任务时不畏惧、不退缩,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实现个人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是由于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团结一致,共同繁荣,内蒙古的民族团结事业才会蒸蒸日上,生活在这片广袤大地的各族群众,才能有今天这幸福、平安、祥和、向上的生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续写崭新篇章。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不是抽象的,是和国情紧密联系的。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开放教育学生大多已经参加工作,对开放大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理解“蒙古马精神”、弘扬“蒙古马精神”、践行“蒙古马精神”,将“蒙古马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为切入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广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蒙古马精神”蕴含的艰苦奋斗、一往无前,能够让开放大学学生了解内蒙古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奋斗历史,有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校铸魂育人的正确路径。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蒙古马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蒙古马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重视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号召广大青年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开放大学面向成人开展远程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推动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的着力点。
多元化思潮影响青年群体,当前全球经济还未完全走出下行风险,“内卷”加剧、学历贬值、就业困难、生活成本增加,伴随对未来的焦虑,部分青年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常可以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看到“躺平”“摆烂”等字眼,再加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侵蚀,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会逐渐丧失奋斗的动力和应有的责任担当,这与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等价值观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将“蒙古马精神”的忠于职守、甘于奉献融入开放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强化责任担当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2]的要求。“蒙古马精神”的意蕴是今天需要向青年传递的正向力量。教育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岗位,沉下身子、扎根沃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实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3]我国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当代青年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青年面临新的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立足新的起点,更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志存高远,以奋斗之姿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蒙古马精神”体现了历史,延续了中华民族敢想敢干的奋斗精神;反映了现实,激励了内蒙古广大人民奋发有为迈向新的未来。
奋斗是“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内涵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延续几千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青年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青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传递给学生,促进开放教育体系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了解学生。开放大学学生大多在职,区别于普通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用真实感人的案例和具体细致的讲解,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激发奋斗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蒙古马表现的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奋斗精神,在“丧文化”“佛系文化”盛行的今天,应该被更多青年学生学习和关注。
全员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主体要素。高校教职工应该形成育人共同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崇高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蒙古马精神”的认同感。将“蒙古马精神”融入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和专业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首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根据开放大学学生特点,思政课老师应将“蒙古马精神”的内核分解开来,在讲授过程中,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发展史、内蒙古发展史,从中整理出与“蒙古马精神”相关的素材,通过讲述革命前辈、新时代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案例融入教学中。此外可以借助历史影像、影视作品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主动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蒙古马精神”。
其次,要将“蒙古马精神”贯穿于专业课程中。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渠道,各门专业课相互衔接,共同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基础。“蒙古马精神”融入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在专业课内容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讲授。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蒙古马精神”的学习和理解,使“蒙古马精神”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有意识地通过课程导学、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本专业中关于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奋斗精神的内容,理解“蒙古马精神”在本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参与感。围绕“蒙古马精神”的现实意义,结合开放教育教学特点用小切口进行拓展,将课程内容与“蒙古马精神”融合,与课程思政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干事创业热情。
“蒙古马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不仅要融入学生入学到毕业,还要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针对开放教育学生在职人员多的特点,根据专业、年级,进行需求挖掘,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教育,确保学生在开放大学接受教育的全过程都有侧重点。将“蒙古马精神”的内涵在课堂上深入讲解,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工作等结合,做到理论+实际,教会学生不仅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首先,要从课堂向实践横向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蒙古各族人民在新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内蒙古形象的生动写照。课堂上教导学生深刻理解“蒙古马精神”,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需要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将“蒙古马精神”蕴含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身份认同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其次,要从入学到毕业纵向探索。教育是长久之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环,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结合五四青年节、民族政策宣传月等重要节庆和纪念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以线上讲座、云参观等形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实现育人资源串联。借助学校评奖评优,把开放大学实践“蒙古马精神”的优秀学生故事融入日常教育,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空间要素。学校应该充分运用自身资源,实现时时事事处处有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营造教育氛围的重要抓手,开放大学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的一座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要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特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传播“蒙古马精神”作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的方式。将“蒙古马精神”融入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参考其他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教育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首先,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将“蒙古马精神”与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相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次,利用好功能完善的线上平台。开放大学学生学习形式灵活,课程多为线上授课,学生依靠电脑、平板、手机等进行学习。因此,宣传和弘扬“蒙古马精神”时,必须重视线上平台。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下沉覆盖广、传播效率高,开放大学可以将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成宣传“蒙古马精神”的重要场域。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信息传播渠道为青年学生提供典型事迹、影音资料、新闻稿件等,为青年学生学习探究“蒙古马精神”提供阵地。此外,在推广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中,也可以适当融入“蒙古马精神”中蕴含的正能量,提升学生素养。
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是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要求,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与青年一代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不谋而合。开放大学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认真领会“蒙古马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将“蒙古马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激发开放大学学生团结奋斗的动力,以绵绵之力,铸久久之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