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惠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 大连 116021)
教育学术期刊主要以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为传播对象,通过刊发教育学术研究成果,致力于探索教育规律,传播宣传教育学术理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因此,教育学术期刊要密切关注教育新政策,并立足国家战略与国家需求,将期刊发展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紧密联系起来,坚定文化自信[1-2]。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3-4]。“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成为2021 年下半年、2022 年和2023 年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5-7]“双减”政策及落实是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理应成为教育学术期刊的重要选题。同时,教育学术期刊应抓住“双减”政策落实的契机,坚持守正创新,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探索期刊服务价值链的延伸机制。
期刊的社会效益是指期刊出版单位通过出版物和与出版相关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正向价值和影响。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党和国家对出版工作的一贯要求。[8]根据《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要求,期刊社会效益考核的首要指标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此项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9]
“双减”工作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落实”[10]。鉴于此,教育学术期刊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聚焦“双减”落实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双减”政策落实中的实际问题发表具有现实指导性的理论文章,为教育决策部门、管理机构、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为推动基础教育“双减”落实营造学术氛围。以《大连教育学院学报》为例,“双减”政策落实是2022 年度和2023 年度主题出版的重要内容,学报开辟“聚焦‘双减’”专栏,由副主编任责任编辑,为“双减”主题文章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三跟进”,即“双减”主题文章优先审稿、优先排版、优先刊发和跟进修改、跟进作者和跟进稿件影响力。在持续有效的努力下,学报“双减”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作者层次丰富,优质作者不断增多,优质作者与期刊的粘合性增强。所刊发文章中,既有教育专家投稿的研究性文章,也有中青年学者、基层一线教师的实践性文章,对帮助中小学教师理解“双减”和实现“双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其中,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齐铁清的《“双减”政策下学生个性化差异现象深度解析》[11]在刊出一个月内数据库下载量就突破400 人次,这说明“双减”选题作为优质出版内容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双减”主题的阅读期待。
“双减”文章的刊发不仅体现《大连教育学院学报》正确的出版导向,还为区域教师培训和教研提供重要资源——两者共同构成《大连教育学院学报》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
教育学术期刊应组织编辑参加“双减”文件学习,有条件的期刊可参加“双减”政策落实研讨会,中小学“双减”教研与教师培训等,确保编辑既要明确“双减”政策要求,理解“双减”政策的提出原因、定位和价值意蕴,还要能把“双减”作为价值导向,将众多来稿的“偶然”转化为期刊组稿“必然”,并在审稿中把好政治关和学术关,杜绝刊发有政治性错误的稿件,提升期刊学术质量。
在两年多的主题审稿中,笔者发现,“双减”主题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选题的热点,很多作者通过落实“双减”政策,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教育学术期刊提升学术质量提供丰厚而优质的稿源。但也有一部分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双减”政策,甚至对“双减”政策存在误解。基于此,教育学术期刊做好“双减”稿件把关工作,既包括发现有价值的稿件,也要善于发现“问题”稿件和稿件的“问题”,帮助作者提高认知。这不仅是提高刊物学术质量的基础,也是“双减”政策落实背景下期刊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好政治关,是教育学术期刊编辑审阅一切稿件的首要内容,“双减”稿件也不例外。把好“双减”政治关,就是要保证稿件的外在表述和内在逻辑与“双减”政策一致,杜绝发生政治错误。把好政治关,不仅是要把好“双减”主题的审稿,更要把“双减”政策贯穿在全部审稿工作中。
例如《“双减”政策引发家长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一文,作者错误地把“双减”政策解读为“家长焦虑”的根源。“双减”政策主要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使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从而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4]据此可以判定,作者并没有理解“双减”政策。再如,“双减”政策落实的主阵地是学校,需要教师内涵式发展,有作者认为“内涵式发展”给一线教师带来巨大压力而质疑“双减”政策。这是对政策缺乏政治高度和长远角度的认知错误。这种论调对“双减”政策的落实会产生极坏的影响,也是期刊应杜绝的出版导向性错误。又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一文提到,“为缓解小学新生家长的教育焦虑,教师要给予家长教育指导,例如,每天15 分钟计时训练孩子的书写速度,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虽然稿件不是“双减”主题,但这段表述与“双减”政策中“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相违背,也属于政策上的错误。
把好学术关,就是要对稿件的选题和论证进行把关,对选题是否反映“双减”政策理论,是否能从“双减”政策角度考虑问题进行审读,对论证过程中的概念、推理、论据、论证和结论等进行综合审读,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可信、不可推论、逻辑不畅的失范表述,从而保证“双减”观点、论证和结论的有效性。例如,《“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策略》一文仅在开头部分引用“双减”政策,具体的教学策略部分并没结合“双减”政策探讨,并没有体现“双减”特点,如将“‘双减’政策”这一关键词去除,其内容观点依然成立,这种蹭“双减”热点的文章在审稿中并不少见。再如,有文章虽然每个一级标题开头都引用“双减”文件内容,但内文论述并没有与“双减”要求相结合,文章看起来有拼凑之嫌。还有的文章只是大段引用“双减”要求,但缺少具体的落实,即“怎么做”,这样的文章也不宜发表。又如《“双减”政策实施成效》一文,其数据与参考文献都是2020 年之前的,这样的论证是本末倒置的,论证不可信。
有条件的教育学术期刊还应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围绕“双减”政策落实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新任务,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发挥自身在“双减”政策选题策划、优质作者等方面的优势,延伸学报服务价值链。[2]38
在选题服务方面,教育学术期刊应深入研究“双减”政策,准确把握教育热点,引领教师基于“双减”政策寻找教科研选题,帮助教师学会在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中捕捉选题,用丰富的“双减”选题来引发教师多元化思考,启发教师从教学、科研和发表多角度思考“双减”政策主题,实现与编辑和期刊所思所想“同频共振”,从而产生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12]
一线教师基于“双减”政策的选题宜将“双减”政策与工作探索相结合,把政策作为行动纲领,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路径,形成具有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成果。选题可围绕“如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良好家校关系”“如何发挥学校育人主体作用”“如何做好课后服务”“如何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强化作业管理”“如何实现教师内涵式发展”“如何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如何运用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等大主题;每个主题还可以细化为一个系列,如“如何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可细化为“如何强化作业管理”,再细化为“小学数学作业内容设计”或为“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的区别”。教师也可以结合区域探索,例如大连市从杜绝随意增减课时、赶超教学进度,确保零起点教学,规范作业布置和作业内容,严控作业总量,保证作业时间等方面,列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十项负面清单,明确标示出高压线。[3]教师就可以从中选出所在学校富有特色的工作经验,形成校本研究。选题还可将“双减”政策与其他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动态相结合,如学校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劳动学科独立等。
在服务方式上,教育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人脉资源和强大的专家学者队伍,通过举办作者交流会、优质作者创作经验分享活动、“双减”主题创作的咨询与培训活动,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渠道,通过“双减”政策解读与主题写作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现实支持和理论帮扶,从而协助他们真正吃透政策精神,理清“双减”写作思路,促进课堂教学转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开花。[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