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三大逻辑

2023-02-24 04:25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减逻辑分层

常 双

(大连教育学院教育评估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2022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新版课程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了更深入而具体的论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依赖于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作业,正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每日“必修课”。

一、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

以“作业设计”为主题在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3年9 月,共搜索到学术文章9000 余篇。从现有研究看,作业设计的研究在2021 年突然增多,这与“双减”政策颁布后,学界对于作业的关注程度增加有关,2022 年作业设计研究达到历史峰值。

从近年对作业设计的研究关注点看,主要涉及学科作业设计案例的分析、不同类型作业的设计理念以及作业设计与大单元、核心素养等热点概念的结合研究等。在作业设计策略层面,学者们的研究方向比较多,涉及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形式创新、设计效度、作业分层、个性化、生活化、作业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分龄分段、灵活多选等。在作业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上,研究者大多就目前作业内容、质量、目的、形式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对策研究。

研究表明,作业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良好的预习性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材料,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1]。作业既要强化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又要促使学生重新组织并将他们的学习扩展到新的、更丰富的领域[2]。

“双减”政策的颁布,对于作业设计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减负增效的要求,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作业设计,深入思考“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底层逻辑。

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逻辑

1.统整逻辑

统整,是统合整理的意思,包含了系统论思想。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系统来说,统整逻辑包含两层意思:一体化和一致性。

(1)一体化。“一体化”经常被从“部分与整体”的角度加以理解,新系统的形成主要是部分融合到整体之中,实现系统的完整性。社会系统理论认为,一体化意味着“部分组成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新系统的形成主要是部分融合到整体之中,实现系统的完整性以及整个系统的结构变革和功能转化。作业设计上的一体化,指的是作业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科课程目标而进行的整体设计,而非将目光局限于每日、每课。换句话说,作业设计应该依据已经确定的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来确定,而不是简单地依据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所谓整体设计,是相对零散设计而言。将学科课程学段总体目标作为学段作业整体设计的价值指向,架构学段作业的整体思路,明确学段作业的终极目标和不同年级作业的具体目标。在确定整体和各部分目标的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和特征,设计符合学情的作业内容和形式,确保每一天、每一节课的作业都指向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从整体上设计作业系统,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的知识网络图谱,有效降低知识碎片化呈现,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一致性。刘学智教授总结了一致性的多种界定,最终将一致性定义为课程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即指课程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效匹配性或吻合度。[3]这种吻合程度,体现在课程与教学、课程与评价、课程与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作业设计上的一致性,指的是作业需要保持与课程教学的高度一致,包括一致的目标、一致的内容、一致的评价指标等。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作业设计的内容应该与教材、教学内容安排吻合,作业的评价指标设计应该与作业目标相一致。作业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还肩负着实现新课改教学评一致性落实的重要使命。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摒弃以往将评价置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之外的陈旧观念,实现评价的前置,将评价目标、任务、结果与课程目标、实施、结果融合。这种观念的转变,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变化上,当然,作业设计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其设计理念也需要适时转变。作业设计的一致性,是课程系统有效运行的必要组成,是教师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2.动态分层逻辑

作业可以看作是学习任务与学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动态的存在。作业设计的动态逻辑层面,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层和自主。

(1)作业分层设计。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为课程做准备,也可以辅助学生巩固课程习得、加深课程内容认知,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素养发展。无论我们设计作业的目标是什么,千人一面的作业形式都不合适。众所周知,由于知识背景、能力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即使同一个教师任教的同一个班级,学生间能力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而教育追求的目标绝不是整齐划一,而是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发展。因此,作业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层面不同需求。作业分层设计,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原始状态,进行初步分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将学生群体分成两层或者三层,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层级的作业任务,以便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动态逻辑下,作业的分层不应是僵化的,而应是动态的。动态分层,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时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学生的分层并设计作业。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在学期开始时根据学生的学业成就将班级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面,并为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了高、中、低三档难度作业,这位教师在开学后一周,根据前一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重新进行了分层,并将不同难度的作业分配给新确定的不同层面的学生。动态分层经常出现在复式教学活动中。作业层面上,动态分层有利于实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改变学生的作业任务,使学生获得的作业任务促进自身成长进步。

(2)作业自主设计。作业的自主设计,意味着教师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是选择作业的主人,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有兴趣的作业任务。有研究表明,当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时,在赋予他们独立选择权利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设计可选择的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任务,也向学生传递了一种尊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作业任务时,需要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和任务难度。教师既可以根据同一任务背景设计不同维度的相同难度任务,也可以设计不同任务背景、阶梯难度的任务。

3.实用性逻辑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逻辑,指的是通过作业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双减”直指学校教育减负提质增效,意味着教师不能再把作业视为随随便便的课后练习,而应把作业当成课程教学的重要抓手。减量增效,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作业发挥更大效能,实用性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以往的作业设计,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以知识复制[4]为重要特征的,而知识复制并不足以满足我国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业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作业任务的实用性,帮助学生提升实际能力和素养。实用性逻辑体现在作业的背景和任务设计两个方面。

(1)作业背景设计的复杂性。以实用性为指向的作业设计,需要考虑真实生活情境的复杂性。真实的生活情境,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不可能像实验室做实验那样符合各种条件。换句话说,真实生活从来都是复杂的、瞬息万变的、多种因素叠加的。作业的提质,需要教师考虑作业任务对学生学习和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导向性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打造复杂的、变化的、近乎真实的任务环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摆脱知识、生活两层皮的割裂局面。

(2)任务设计的实用性。任务是作业设计的最终落点,也是作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任务设计的质量,影响学生对于所学的认知。“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任务,既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就要求作业任务的设计要实用。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学生能够遇到的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是作业任务设计的良好来源。观察报告、实践性作业等,都是实用性作业的典型代表。

三、基于三大逻辑重构作业设计

“双减”引发了我们对作业设计的深度思考,我们对作业的认知由课后巩固性练习的一般性工具转变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个性化手段,我们对作业设计的要求由“量”转向“质”,由“单”转向“多”。作业,摆脱了单纯工具性定位,正逐步成为教师实现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在新课改实施中,通过作业落实课改理念,实现“双减”减负增效的重要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回应动态分层逻辑:提高作业质量

动态分层逻辑对作业设计的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价值取向上由“量”转向“质”。众所周知,“量”的减少容易,“质”的提高很难。作业的提质,需要教师深入思考作业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将国家意志落实在作业任务的计划上。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认识作业,摆脱“以量取胜”的固有思维,将目光转向提高作业的“质”,用质量代替数量,在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以高质量作业为媒介,引导学生发展素养。

2.回应实用性逻辑:作业形式多样化

实用性逻辑倡导问题导向,鼓励教师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和实践性。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意味着作业内容进一步丰富;作业任务的实践性,意味着作业设计应引导学生面向现实世界,解决现实问题。

作业是师生关于学习任务的对话。以往,作业多是以单一形式呈现,其中,纸笔形式居多。单一的作业形式不仅僵化,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将单一的作业形式多样化,将选择权交给学生,是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也是作业发挥更大功效的重要策略。

由“量”到“质”的转变,需要广大教师重新厘清作业的价值;由“单”向“多”的转变,则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将“形式服务内容”发挥到极致。今天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提升素养。作业是实现这一职责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本着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从顶层设计层面思考作业与课程的关系,建构系统性、有逻辑的作业体系,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兼顾共性与个性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实现单位时间内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双减逻辑分层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