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和,韦艳美,李海姣
(1.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
案例教学法作为情境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必然具有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性,但同时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往往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典型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因而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性。案例往往来源于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各环节,使教与学双边互动增强,激活师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具有生动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选择生动的案例是关键,只有选取生动的案例,才能确保案例教学法的生动性。
例如,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围绕“新时代劳动以及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途径方式、培养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和劳动观”等重点问题,选择具有鲜活生动性的社会关注的就业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案例来设计教学。可以通过选择设计毕业生黄刚同学真实的求职之路来开展案例教学的设计。通过黄刚同学从求职之初碰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重新规划职业生涯——再次求职中遇到的侵权行为,学会运用恰当的维权方式——最后通过自主创业成就梦想,带领乡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新时代的劳动者进行多维度、多方面、深层次的理解就业方式、就业途径,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观,为学生将来到社会就业创业中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和劳动观。
连贯性是组织实施教学的原则之一。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学过程中主题案例越清晰,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的逻辑性、连贯性是判断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教学内容知识衔接自然、教学一致性、连贯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的连贯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连贯性不是对课程内容简单的复述,而是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更深入的分析与解答[1]。要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连贯性的特征。案例教学法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案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较传统教学更加具有连贯性。通过围绕案例和创设的情境融合起来,使教学环节过程中每个情境都实现前后衔接、承上启下连贯起来。这种连贯性的案例教学法教学方式并非是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有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有秩序、有节奏地开展学习探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以《经济生活》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4 个场景:情境1(通过多媒体展示就业前期准备):卧谈会;情境2(通过多媒体展示找工作):艰难;情境3(通过多媒体展示选工作):纠结;情境4(通过多媒体展示就业后):维权;情境5(通过多媒体展示回到农村):开农家乐。将这几个情境进行优化设计,自然过渡衔接,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具体的情境问题进行探究,深入思考: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目前我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拥有了什么样的本领?未来在实际生活中我遇到这些复杂的情境又该如何做出选择?高效的课堂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应该是提高学习的技能,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期待。整个教学过程就像是一部连续剧,情境引人入胜,学生意犹未尽,期待最后美好的结局。
在教学观摩中发现,教师上完一个课时,随堂测试或者随堂提问,学生都能快速调取出自己学过的知识给予正确回答。但是期末或升学考试时,尽管学生复习了相当长的时间,考试时却怎么也无法回忆起所学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足,这种能力的欠缺主要还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注意知识的系统学习,缺乏综合能力,导致出现换了一种情境考察时,学生无法作答等现象[2]。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案例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融入情境中,通过案例与情境设计的连贯性,能有效启发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只需要点拨学生思维,就能顺着情境厘清知识脉络,快速调取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系统性、全面性、综合看待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情境设计的系统性、过程的连贯性对教学内容知识抽丝剥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以《经济生活》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呈现新时代的劳动者求职的多种情境,充分挖掘情境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不仅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流畅性,还要精心设置具有针对性、关联性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该教学内容,系统分析知识结构,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这一个过程本身就决定了这一堂课学生所接受到系统的训练。在这一节的情境设计,通过大学毕业生黄刚的求职之路作为课堂主线,牢牢把住本节课的知识脉络,黄刚求职的多个场景,形散而神不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者的含义、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及履行的义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通过以《经济生活》模块的“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展示的反思,得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案例教学法的四个基本原则,在今后在教学中案例教学应该作为基本遵循。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应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性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方式的运用效果,很多教师不愿意使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担心学生基础不牢,无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学生不能有效地接受案例教学法的原因在于案例教学法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案例的设计不能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尤其在前面一节《企业的经营》中,学生通过扮演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等,已经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而在这一节课,学生可扮演招聘者与求职者,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自己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如果不适合,就反思我们缺乏哪些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今后往哪个方向努力,或者重新调整职业规划等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教师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贯彻此教学方式,注重日常教学中的循序渐进,那么学生在应对案例教学法时就会从容很多。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次反复训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设计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案例教学法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具体运用方式,来源于情境教学法,又优于情境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课自身学科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法的禁锢,解放学生思维,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才能在内容上吸引学生,形式上调动学生参与,做到与时俱进[3]。
例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教学设计中,案例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都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身边的人物、事例入手,有效地减少了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从内容上来看,挑选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素材,能够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保证选取的案例突出时代性、符合科学性原则,达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从形式上来看,案例展示的多样化也能够调动学生,案例呈现的时与势都是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大胆创新整合案例,充分调度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坚持与时俱进原则,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最新的学术成果,坚持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法,以及深入研究学生个性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素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够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素材储备。
新课改倡导教学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注重激励、引导与反馈功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评价内容要综合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不仅是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丰富考察学生能力的形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等[4]。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使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发展不仅只是通过一张试卷检测出来的,卷面高分也只是说明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把握得比较好,不能代表核心素养的达标。
例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教学评价设计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说出新时代的劳动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但不代表他们就已经具备这些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应该更多地看学生能否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实践能力。再如“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要求强调尊重劳动以及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课下要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的行为,这一些细微的行为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品行,更能评价一个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最后,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要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评价,改变传统教学以往单向评价的单一性转向多方性,搭建评价主体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断完善评价制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这也说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案例教学法符合深度教学改革的理念,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案例教学法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看问题的整体性、全面性和联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也要清楚认识到,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案例教学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与其他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难度更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在案例的筛选阶段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确保案例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合理性,案例筛选之后要进行优化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在案例中把握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探究“多境”过程中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新理念出发,周密设计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知识点,教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