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葵,谢艳芳,梁坚梅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肇庆 526020
重症肺炎为临床常见以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发展迅速为特点的危急重症,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呼吸衰竭、感染等合并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2]。ICU 为重症监护室,可及时接收重症肺炎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但在转出ICU时,患者及其家属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迁移应激反应,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患者恢复[3-4]。认知行为干预是应用认知与行为技术来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使个体获得适应良好的思维模式与应对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干预可根据个体认知水平控制其情绪及行为,通过纠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来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其心理焦虑、紧张状态,促进恢复[5-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2 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 例;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60.13±2.25)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7.35±3.07)d。观察组中男22 例,女24 例;年龄43~72 岁,平均年龄(61.35±2.41)岁;病程2~15 d,平均病程(8.02±4.6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胸部X射线检查确诊为ICU重症肺炎。(2)伴随呼吸困难症状。(3)需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1)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2)伴随肺结核、肺部肿瘤等并发症。(3)无多肺叶浸润。(4)免疫系统疾病。
对照组采用ICU 常规护理。宣传ICU 重症肺炎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定时定量服药,保持室内通风、卫生,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嘱咐患者科学饮食,补充相关营养,选择低脂、低盐食物,适时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疏导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1)设立认知行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1名,高资历护士5名,心理咨询师1名,小组成员均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培训。(2)认知干预。小组成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介绍小组成员及干预目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困惑,认真解决患者疑惑,接受患者提出的合理诉求,疏导其不良情绪,与患者建立信任;同时向患者说明病情情况及康复状态,详细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科学、合理地为其讲述相关疾病知识;鼓励患者讲述内心不安及焦虑,帮助其接纳自己,树立自信心,对患者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适时给予微笑、关怀、拥抱等安慰,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针对家属存在的认知错误,医护人员要积极回应并解答家属疑惑,并针对不同家属进行针对性引导,使家属获取正确照顾患者的方式,并积极引导家属正向评价自我,提升对患者的治疗信心。(3)行为干预。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技能提高训练,小组成员为患者示范常规性护理、氧疗干预、并发症处理等操作,并进行重点讲解,解答患者疑问,示范完成后由患者进行演示,帮助其纠正错误行为,正确完成2 次自我护理操作,并进行定期考核;在安静、私密的环境下引导患者进行放松性训练,播放舒缓音乐,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放松手臂于身体外侧,闭目凝神,跟随音乐保持全身放松,15 min/次,2 次/d。此外,成立患者家属互助小组,形成互助机制,积极引导家属之间互相鼓励和支持,帮助家属建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治疗信心。(4)随访干预。 患者转出ICU后,医护人员应定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电话联系,对患者存在的困惑和疑问进行全面、有针对性地解答,同时为其讲解疾病护理知识,纠正疾病认知错误,嘱咐患者在家每日进行放松训练,巩固干预效果。
(1)肺部症状消失时间。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2)肺功能水平。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变化。(3)家属迁移应激量表(FRSS)评分。采用由王永华等[7]进行汉化及信效度评价的中文版FRSS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4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是普通病房环境和护理的认知、患者病情危重的认知、分离焦虑的认知和转出的认知维度。量表总的Cronbach’sα为0.857,各 维 度 的Cronbach’sα系 数 分 别 为0.858、0.849、0.800和0.849。采用Likert 4级评分,1 分=非常不同意,2 分=不同意,3 分=同意,4 分=非常同意。该量表得分范围为14~56 分,分数越高,表示迁移应激水平越高;按总分前后27%的得分作为患者家属高低迁移应激水平临界的分割点。(4)家属负担量表评分。采用中文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客观负担量表(DOBI)[8]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分为24个条目,5个维度,按照Likert5 级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共96分,分数越低,则表示家属负担越轻。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症状消失时间(±s) d
表1 两组患者肺部症状消失时间(±s) d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咳嗽消失时间6.01±1.35 8.89±1.06 11.380<0.001肺啰音消失时间4.96±0.83 7.65±1.56 10.325<0.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FVC、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1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s) 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s) L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FVC干预前76.03±4.23 76.15±4.25 0.136 0.892干预后91.12±4.31 84.96±3.45 7.568<0.001 FEV1干预前64.23±4.34 64.59±4.22 0.403 0.688干预后89.06±3.81 85.37±2.96 5.187<0.001
两组患者家属FRSS 量表评分情况,转出ICU 后3 d,两组患者家属FRSS量表评分均较转出ICU前1 d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FRSS量表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家属FRSS量表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转出ICU前1 d 49.15±8.41 38.46±7.58 6.404<0.001转出ICU后3 d 53.32±6.83 41.35±8.48 7.456<0.001
两组患者家属DOBI评分情况,转出ICU后3 d,两组患者家属DOBI评分均较转出ICU前1 d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家属DOBI评分情况(±s) 分
表4 两组患者家属DOBI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转出ICU前1 d 76.13±7.56 75.96±7.48 0.108<0.001转出ICU后3 d 57.82±5.71 66.49±6.32 6.904<0.001
ICU重症肺炎是以呼吸衰竭、精神不振、烦躁等为临床症状,以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重症为特点的临床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严重意识障碍、昏迷、脑疝等不良后果,增加死亡风险[9-11]。常规生命体征检测等护理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较大局限性,无法深入患者及家属内心世界。
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认知重建和行为干预使其控制自我思想及情绪,从而起到重建个体认知的作用,提高其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缓解患者症状,认知行为干预由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两部分组成,通过改良其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来达到缓解负面情绪的效果[12]。本研究针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提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缩短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恢复。FVC可用来监测肺活量的气体最快速呼出能力,该水平升高,说明肺功能水平改善;FEV1是测量肺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水平降低,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1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可见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FVC、FEV1水平,改善肺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ICU重症肺炎控制不当会引发呼吸衰竭,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在患者出现异常时由医护人员及时进行监测,通过告知患者病情发展及康复状态,有效缓解患者心理负担,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13-15]。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出ICU 后3 d,两组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评分均较转出ICU 前1 d 提高,且观察组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充分佐证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提高家属对患者康复的信心。这是由于医护人员对家属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沟通及交流,解决患者内心疑惑和困难,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并通过放松训练缓解患者紧绷情绪,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16-17]。医护人员通过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增强其自信心。随着家属对医院病房环境的熟悉,其迁移应激水平会出现改善,增强对患者康复的信心。研究结果还显示,转出ICU后3 d,两组患者家属DOBI评分均较转出ICU前1 d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家属DOBI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的负担水平是家属在对患者进行照顾的途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及生理负担,当ICU重症肺炎患者向普通病房转入后,离开了相关医护人员的照料和护理,就需要患者家属进行每日的照料工作,并考虑患者的各个方面,照顾其饮食及起居,在此过程中,会极大消耗家属的精力和体力,使患者家属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提升其负担水平。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还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引导。通过为患者家属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可以提高家属照顾患者的技能和自身满足感,使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不良心理及生理负担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心情的改善,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ICU 重症肺炎患者中,可缩短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降低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水平和负担水平,促进ICU重症肺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