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2023-02-24 15:28刘亚萍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生态农村

●刘亚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2]。乡村教育是制约乡村发展水平的关键短板之一,而英语教育又成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痛点和难点。

英语学习可以帮助农村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英语教学质量是衡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着力提高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办学质量”[3]。然而在农村,由于受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学和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独自表演”,学生不互动的“默剧”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英语教学效果尚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生态学以其教育节律、限制因子、教育生态位、花盆生境等独特的基本原理,以及整体共生、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可以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供具体参照。鉴于此,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以教育生态学的独特视角,透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非生态问题,以期达到优化小学英语教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目的。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态解读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原理

“教育生态学视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将教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其内部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探究实现教育生态平衡的路径。”[4]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需要重视教育节律、限制因子、生态位以及花盆效应等基本原理。

1.教育节律

每种生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教育生态系统也存在着运行的规律,即教育节律。立足小学英语教学,遵循教育节律,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英语学科以及学生发展两方面的规律,在把握英语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授课方式,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课堂生态活力。

2.限制因子

生态主体与环境诸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同样依赖于各种教育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5]在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外在的物化环境、内在的人化环境、教育主体等都能够成为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教师需要敏锐察觉并及时处理限制英语教学的各种因子,将其控制在阈值范围内。否则,不仅会影响英语教学系统整体的平衡与稳定,还会阻碍生态主体的发展。

3.教育生态位

“生态位通常是指在生态系统及其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6]教育生态位,指的是整个教育系统及其主体都具有自己的属性功能并占据着相应的地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师生由于处于不同的生态位而发挥着不同的价值,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起主体作用。此外,同级的学生又处于同一生态位,共同的目标促使他们产生激烈竞争,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恰当利用生态位原理,一方面帮助学生明确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引导生生之间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4.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指在花盆这样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中,作物会因“生存空间变窄,环境适应力和竞争力下降,个体功能减退”[7]。课堂环境正如人工创造的条件适宜的花盆,学生就像花盆里的植物。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营造舒适的环境,从长期看会削弱学生的适应与创造能力,影响其在系统中的生态位和生态幅。花盆效应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学生一旦脱离了“花盆”,就容易暴露出“哑巴英语”的痼疾。比如,虽然学生的英语成绩优良,但是在现实情境中仍畏惧用英语进行交流,听不懂也不会说等。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态思维

“生态式思维方式强调从整体出发,尤其关注系统的平衡性和联动性。”[8]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思维方式。

1.整体共生思维

生态化的世界观追求各生态系统之间及各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之间的整体和谐,并期许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实现多主体互利共赢。在教学中,整体指课堂生态会随着教育主体、教育环境等各种因子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展现出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及时观照系统内部多因素的影响,统筹协调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人、事、物。此外,共生指师生、生生间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素养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反思与评价教学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动态平衡思维

生态系统作为有机、开放的统一体,通过主体与环境互相传递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不断运动发展,最终在某一时空能够达到高度协调、统一的状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能量、信息会借助有形的媒介或无形的方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流动与传播,并逐渐趋向平衡和谐。但这种稳定是暂时与可变的,如果英语课堂中的生态因子出现交换不对等的情况,课堂生态也会随即从平衡转为失衡。在这一思维的指导下,英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英语学习材料,鼓励以文本为中介开展多方对话,摒弃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让教学过程鲜活生动起来。

3.可持续发展思维

“可持续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既涉及环境,也涉及社会、经济和民生,可将其视为长期对资源或行为的负责任使用。”[9]英语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关注师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探求解决之法,使之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协调统一。建构可持续的英语教学生态体系,需要英语教师树立整体性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师生全面且长远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能力,而不是局限在课本的知识上;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当下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优化英语资源和教学过程。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生态透视

笔者以山东省农村小学为例,在教育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6份,其中有效问卷489 份;另外,选取了5 名英语教师和5 名高年级学生进行访谈。在对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违背教育节律

英语课堂作为动态的生态系统,也有其内在的教育节律。如果英语教学违背了运行的规律,就会扼杀师生的内驱力,破坏课堂的平衡性。通过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调查发现,近60%的数据显示英语课安排在上午三四节,近20%的数据显示英语课安排在下午一二节,这些授课时间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倦怠,而很少有班级将英语课安排在高效学习时间段。此外,“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10]。然而,调查数据显示,英语周课时量以1 到2 节为主,其余时间基本被语文和数学学科占据。而在早读安排上,英语朗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每周只被分配一次早读时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需要不断地强化才能达到熟练程度。通过目前设置的课时量以及早读量来看,这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练习的需求。同时,不合理的课时安排,还容易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形成英语学科并不重要的错误认知。总体来看,目前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设置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内在规律。

(二)课堂生态忽视限制因子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系统,是由诸多生态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达到动态平衡效果的。问卷对影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较大的生态因子,如学生兴趣、班级人数、教师水平等进行调查。首先,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的重要因子。兴趣的丧失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一系列教育生态链。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英语学习,更容易对英语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以及英语学习难度的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逐渐衰退,内在动机转化为外在动机,英语学习效果开始变差。此外,班级容量如果低于或超出耐受度,也会成为限制因子阻碍学生发展。89%的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班级人数在40-50 人之间。大班额的学生数量,一方面导致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困难,另一方面超出了教师管理能力的阈值,容易造成英语课堂纪律涣散。再次,英语教师质量决定英语教学水平,是英语教学系统的关键生态因子。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优质英语师资匮乏,大部分英语教师学历偏低,并且非英语专业出身,只是顶岗英语教师职务,没有经过专业的英语教师教育学习与培训,其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忽视英语课堂的生态因子,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学质量不高,与城市英语教学水平差距变大。

(三)教育主体生态错位

受尊师重教传统的影响,一些农村英语教师把自己刻画成了真理的化身。通过对英语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虽认同师生平等观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还是处于控制与服从的不对等关系中。教师在英语教学系统中具有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课堂生态缺乏师生真实有效的互动交流。例如,L 老师表示,“面对这么多学生,最高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我说他们做,这样最省时省力。‘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说法虽然好听,但是在教学中真的很难落实”。此外,很多教师并不是对待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以某些标准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那些被贴上“学困生”标签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被教师忽视与冷落,久而久之被排挤到生态系统的边缘位置。例如,G 老师表示,“那些学困生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我就不会管他们开不开小差,免得耽误上课时间”。师生关系的生态错位,不符合平等共生的思维方式,会人为窄化个体生态位宽度,进而阻碍系统成员的发展。

(四)课程实施局限花盆生境

生态的英语教学系统,可以有效发挥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功能。通过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调查发现,在教学内容方面,英语教师易局限于教材,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善于利用课外的优质资源。抽象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潜能的开发,进而阻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多数英语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讲授法。单一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英语课堂变成了能量与信息单向输出的场所,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面对教师单向输出的知识,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当情境发生变化时,学生则无法立即提取、随机应用。例如,L学生说:“当别人主动和我用英语对话时,我会很紧张,然后让他说中文。此时英语课上学的内容好像都忘记了。” 英语教师有意或无意营造的封闭课堂生态,使得小学生对环境有较大的依赖性,不能灵活地处理情境的变化,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英语教育资源不足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并据此产生物质流。物质流主要指的是有形的、实体的设备、仪器的配置等。有研究者通过对8 省17 个区的实地调查分析发现,虽然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计算机配置、生均图书册数以及多媒体套数等维度仍然存在城乡显著性差异[11]。相比城市小学各种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农村小学硬件设施等物力资源不充分,其重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匮乏,直接限制了小学教学设备的引进,造成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短缺。这违背了教育生态的最适度原则,导致教师无法高质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此外,财力资源的不足,也影响了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等切身利益。久而久之,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低、职业倦怠严重,最终的后果是英语教师群体动力不足,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失衡。在教师资源方面,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匮乏,相比城市学校超编的现象,农村学校则出现缺编的问题。农村小学较低的英语师生比,导致一个教师要带多个班级。在这种强压之下,教师容易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进而也会影响课堂生态质量。

(二)英语教师理念落后

理念作为教师教学言行的指南,是制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一些老教师因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理念落后体现在对生态课堂认识不足。通过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访谈以及课堂观察发现,很多农村小学并没有确立构建生态课堂的目标,教师也没有接受过与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相关的专门培训,对什么是生态课堂一无所知,更遑论打造生态课堂。不少英语教师往往更重视与考试直接相关的知识,对英语语言文化传授和情感价值观培养意识淡薄。长此以往,在这种工具性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学生只能获得片面的英语发展。这与注重整体全面的教学生态系统理念背道而驰,违背了教育生态学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次,教师理念落后还体现在学习意识不强。动态、可持续是教师应具备的生态学习观。很多英语教师认为,每一年的教学内容大致相同,自己已经烂熟于心,于是就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缺乏进一步的学习与超越。

(三)英语课堂管理异化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师、学生等主体处于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中,是可生、共生的,是可持续发展的”[12]。良好的课堂生态管理,可以有效协调教育主体的关系,促进课堂生态链条的良性循环。在对农村小学的调查中发现,许多英语课堂管理守则与学校整体制定的管理规范如出一辙。英语课堂管理本应该结合英语教学和小学生的实际,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加以制定。但是大部分英语教师却异化了管理的内涵,认为课堂管理即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目的就是保证英语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学生参与只会让管理更加麻烦,所以教师选择了最简便、最专断的方式进行管理。缺失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使得本应该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过程沦为机械的流程,在规范僵化的制度面前,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服从与温驯成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四)英语教学评价单一

英语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起重要的反馈调控作用。生态化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给教师提供多方位的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它主张在整体论和系统观的指导下进行评价,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系统内部,大部分英语教师往往只关注和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学习的方法,只重视英语学习的效果而轻视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导致评价内容单一。英语教师常用的评价用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Good”“Right”。此种评价没有针对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反馈,也就不能有效地发挥评价在生态系统中的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作用。

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突围

探索生态发展路径的前提是具备整体思维方式。要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既要了解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内部各种生态因子及其关系,又要合理分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以外的生态环境,以此为基础探索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突围策略,才能促进整体生态的优化。

(一)构建师生教学相长的课堂内部生态系统

1.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目标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学目标,应集中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英语学科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想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13]。以此为指导,英语教师需要对每一单元所应培养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然后有意识地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不能把目标简单地定格在应试上。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帮助学生呈现出自由而理想的生命样态,以此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创新英语生态教学策略

英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手段,针对学生以及学科特点灵活使用生态的教学方法,鼓励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包括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增加英语课堂的活力与趣味,让学生在交流中快乐地学习英语。在此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生态位以及课堂的生态场,“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对话争辩的环境下学习进步”[14]。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促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机结合,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英语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动态地感知英语生态要素,避免产生“花盆效应”。

3.增加英语生态教学内容

英语生态课堂注重教学内容传授的整体性和多维性。这就要求教师摆脱教材的局限,对课内外知识进行有效联结。为实现生态课堂目标,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扩充英语教学内容。首先,以某个知识点为基础,尽量把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描述清楚。比如,在以长城为例讲授如何询问长度的句式时,可以适当加入长城的历史沿革、影响意义等课外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要鼓励英语教师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既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农村生活,提升英语学习的生活化氛围,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英语教师在选取相关英语内容时,需要“平衡与兼顾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鼓励学生既了解外国文化,又热爱本国文化,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15]。

4.构建英语生态评价体系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课堂评价,强调对各生态因子进行综合性的价值判断。构建英语生态评价体系,需要从评价主体、对象、方式、功能等多维角度进行完善,以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生态化的英语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尤其要把一部分评价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评价对象看,要改变以单一的知识目标作为评价对象的局面,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促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统一;评价功能除了注重甄别和选拔外,还应具备导向、诊断、激励、调节和优化管理的作用[16]。

(二)努力形成英语教师个体的生态思想

1.树立共生的教育理念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教育主体,也是制约课堂发展的关键生态因子,其教学理念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教师应树立和谐共生的教学理念,既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又积极与同伴互助,在合作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想实现教育主体的共同进步,必须格外关注和重视限制因子、生态位、花盆效应等基本原理,优化课堂整体的和谐思维,促进教学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

2.提高对生态课堂的认知水平

要想打造有生态韵味和生命律动的英语课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生态课堂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既要努力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和影响,又要对生态课堂的具体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对生态课堂全面认知,才能着力提高英语教学品质。有研究指出,“生态课堂是个体生长的自主性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共生性课堂,是多维互动的关联性课堂,是动态开放的生成性课堂,是轻负高质的高效性课堂。”[17]教师要在内化这些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既蕴含生态理念,又彰显生态精神的英语课堂。

3.优化可持续发展思维

“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从横向看,需要与外界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从纵向看,不同阶段构成了专业发展的子系统,彼此相互联系。”[18]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意识到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速度在加快,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做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其次,要针对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的状态投身英语教学改革。

(三)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外部生态环境

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以外的生态环境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生态系统,包括政府、家长等生态要素;二是学校生态系统,包括校际以及学校内部(除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所形成的生态关系。

1.加大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

英语教育资源,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限制因子,是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是促进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保证。此外,还可以通过广泛吸引企业捐助、社会资助等形式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对英语学习获得全面的认知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拓宽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

2.改变家长的英语教育观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家庭教育不仅关系个人,更关系到社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19]家庭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但由于多数农村家长教育素养不高,普遍缺乏英语指导能力等原因,加大了与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差距。学校、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改变英语不重要的观念,指导家长协助英语教师的工作,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满足孩子的英语学习要求。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电话、微信等形式与英语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与改善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3.促进校际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

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只有当英语课堂突破了空间局限,以开放的思维方式与外界保持信息传递,才能促进课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学校要加强与邻近农村小学的合作,组织英语教师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会、观摩优质教学,针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互联互助解决。此外,还要加强与城市小学的信息交流,邀请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指导小学英语教学,并提供农村英语教师定期访问城市小学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并不能一味地向城市小学看齐,而应充分利用空间、功能、资源等特有的生态环境,重塑自身生态价值,探寻更具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建构起优质的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生态。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