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宇
(长沙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近年来,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备受关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1-2]。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我国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应用。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文件中把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智能研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明确提出各试点区(单位)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开展智能研修,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本研究通过在知网搜索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培训”,检索到相关文献开展研究,发现国内人工智能在教师培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8年之后,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了解国内人工智能在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方向,本文从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培训的机遇与挑战,培训内容与方式变革,体系与模式转变,培训策略创新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教师培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人工智能无疑给教师培训带来了发展机遇。钟绍春等认为在目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网络教研和教师培训是成效最突出的领域[3]。黄亚歌,郝兆杰的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机遇有:创新优化的培养环境;优质共享的学习资源;多元协同的培训方式;智能混合的教师研修[4]。
其次,新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问题与挑战。比如教师知识获取渠道繁多,对教师培训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应用无法达到预期,培训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地区差异明显,城乡教师培训发展不均衡;道德伦理的冲击,信息采集面临争议;教师培训工学矛盾突出,适应新环境需要一段过程等。另外,人工智能如何解决当前普遍关注的教学变革与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智能时代教师不仅仅是用新技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关键是要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学思路和方法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这方面教师自身没有独立研究的能力,而需要区域顶层设计一体化推进。叶朱枫、蒋雨等对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培训融合开展了研究,认为人工智能为实现教师培训个性化提供了可能,但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人工智能课程缺失;缺少人工智能专家人才;缺乏人工智能研究部门等。智能时代乡村教师的发展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5]。柳立言[6]、王丹[7]、王丽娟等[8]等指出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是目前一个重大挑战,面临着以下的困境:文化生态变化导致乡村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本体知识陈旧且网络研修内容与实际工作场域知识脱节;工学矛盾突出使得线下培训不足且专业技能类培训受限;资源配置不均彰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亟须健全。
邓磊、钟颖等提出,智能化时代教师培训内容除了专业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包括跨学科视野、创新能力、数据素养、教育技术素养等综合素养。课程内容应包括培育人工智能思维、培养数据胜任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文化敏感性[9]。在教师对培训方式的期望方面,孙华、郑旭东(2021)的调查研究表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最受欢迎,其中线下教师更倾向多采取实践操作、研讨交流等体验互动式课程,线上多倾向以慕课、微课、直播等形式开展。培训内容上教师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喜欢全部为理论讲授的课程[10]。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培训体系建设的关键。闫志明认为,教育要应对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各种挑战,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在培训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建设一支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政府、学校、培训机构各司其职,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保障,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培训,中小学校为人才提供实践和反思的机会和场域[11]。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区域培训体系,宁夏等一些地区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12-13]。钟绍春等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与方法开展了研究,指出目前难点是缺乏借助智能工具解决课堂教学关键的瓶颈性问题,特别是思路与方法这些深层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在宁夏的实证研究,提出可建立区域“教研培一体化”的联动智能研训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关键要素:智能时代课堂教学新模式实证研究和应用推广团队;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的实证研究体系;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区域内大规模应用的推广体系;课堂教学创新所需要的智能工具及应用保障体系;实证研究和应用推广所需要的智能支撑环境等[14]。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培训模式。邓磊、钟颖等提出,智能化时代教师教育培训模式变革包括:学校层面建设资源平台与制度文化;教师个体投身体验式自我行动教育;教师团体营造群体文化和组织氛围[15]。
1.创新发展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培训必须要有创新的发展策略:要树立教师教育生态意识,建立智能教师教育发展愿景;从学校、课程与课堂发力,推进人工智能真正走进教师教育;提升教师创新设计思维,助力教师适应智能时代角色转型与变革[16]。黄亚歌、郝兆杰研究提出:建设专门的网络学习空间;合理引入智能技术;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重视道德修养的塑造;关注教师的情感建设[17]。
2.培训体系优化策略
孙华、郑旭东提出重构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体系的几条策略:一是更新教育理念,重构培训目标。以新的人工智能教育理念为指引,建立“整合了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基本框架,将人工智能知识、能力与素养贯通提升,从而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水平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二是打造智能环境,支撑精准培训。对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进行动态监测,辅助科学决策,进行精细管理,开展精准培训。三是注重培训分级,创新培训方法。根据不同类别培训项目的特点,采取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区域教研、自主选学等多种方式,将人工智能纳入教师全员培训,促进人工智能教学、教研和培训的一体化和常态化。四是加强效果评价,提升培训效益。通过培训大数据,建立基于证据的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评价体系,以科学的评价推动培训管理及效果的完善[18]。
3.课程开发策略
在人工智能课程开发和建设策略方面,叶朱枫、蒋雨等指出顶层设计时要高度重视智能教育人才培养应有的内容体系与核心价值,形成全局性知识体系基础设计,建设平台化课程谱系。以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新技术开发一套全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交互性、情景化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注意吸纳基础教育教学新成果,精选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中的优秀案例,建立模拟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和课例库[19]。
4.课程个性化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培训的实现策略:一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培养智能化培训的专业人才,开发智能化培训系列课程,建立教师画像大数据;二是促进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融合发展,如建设人工智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创新基地,建立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盟[20]。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发展这一问题已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在某些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些有价值的认识和成果。但总体来说研究文献还较少;研究主体主要是高等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较少;研究内容较宽泛,主要侧重教师队伍宏观建设方面,缺乏有操作性的模式或方法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定量研究较少,缺少实证研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很少。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培训的政策设计和基础建设的研究。智能时代的教师培训必须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和科学部署。教师培训领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开展,如何实现培训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各环节的“数据孤岛”,形成统一的教师培训大数据?如何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其教师培训功能,从而为各地智能化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典型示范?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是加强智能时代精准培训新模式和新方法的研究。长期以来,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是一个突出问题,在传统环境下这一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智能时代大数据技术为实现精准培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现实中如何收集教师学习的数据,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精准培训成为教师培训中的一个新难题。因此,首先,我们要开展教师“精准画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找到不同老师的专业“短板”,引导其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其次,要研究智能环境下混合式研修的新模式、新方法,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加强智能研修解决课堂教学瓶颈问题的研究。目前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但大多还停留在工具应用的表层,对于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课堂教学中痛点和难点的研究较少。未来应该更多研究如何全面、系统、深入地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广泛开展智能环境下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并通过研训一体化的体系推广应用,提高区域教师培训实效和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我国国情,教师智能素养城乡之间不平衡,乡村教师的人工智能的素养明显不如城市教师,还不能适应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这成为制约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必须加强乡村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师智能研修之路。